ESG周刊006期丨上海發布省級ESG方案;多位代表委員圍繞ESG、雙碳話題發聲
本期公益時報ESG周刊特別關注:上海發布的《加快提升本市涉外企業環境、社會和治理(ESG)能力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對ESG實務層面產生直接影響。有關會議指出,要推動提高涉外企業ESG能力,構筑對外開放合作新優勢。要強化規則標準對接,探索建立與國際接軌、具有中國特色的ESG規則體系,支持龍頭企業、行業協會牽頭制定相關標準。要強化產業生態支撐,打造一批ESG公共服務平臺,加快集聚一批高能級的評級機構、認證機構、咨詢機構,大力引進培育通曉環境、管理、金融等專業領域的復合型人才。要強化標桿示范引領,優先將ESG披露和評級情況良好的企業納入信貸、外貿、消費等政策支持范圍,發揮國企的示范帶頭作用,選樹推廣一批ESG優秀實踐案例。
此外,一系列政策文件也于近期發布,涉及儲能、綠色低碳轉型產業、綠色工廠等議題。值得注意的是,時值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圍繞ESG、雙碳等話題發聲。
政策導向
《中華人民共和國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發布
2月2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載明,“綠色低碳轉型深入推進。全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與上年持平。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發電量31906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7.8%。在監測的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空氣質量達標的城市占59.9%,未達標的城市占40.1%。”
《關于加強電網調峰儲能和智能化調度能力建設的指導意見》發布
2月2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消息稱,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電網調峰儲能和智能化調度能力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新能源企業通過自建、共建和租賃等方式靈活配置新型儲能,結合系統需求合理確定儲能配置規模,提升新能源消納利用水平、容量支撐能力和涉網安全性能。
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就《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指導目錄(2024年版)》答記者問
2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消息稱,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就《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指導目錄(2024年版)》答記者問。有關負責人指出:進一步加強國際國內交流,推動綠色標準國際合作。鼓勵金融機構為符合《目錄》要求的境內項目或活動以及企業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等境外地區的項目或活動提供金融支持。
我國力爭2030年各級綠色工廠產值占制造業總產值比重超過40%
2月2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發布《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關于加快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的指導意見》。該文件提出:制定綠色工廠梯度培育及管理辦法,發揮綠色工廠在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中的基礎性和導向性作用。到2030年,各級綠色工廠產值占制造業總產值比重超過40%。
上海加快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推動ESG能力提升
2月26日,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主持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要求按照市委部署,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著力提升本市涉外企業環境、社會和治理(ESG)能力。會議原則同意《加快提升本市涉外企業環境、社會和治理(ESG)能力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并指出,要推動提高涉外企業ESG能力,構筑對外開放合作新優勢。
標準與評價
上交所將發布上證科創板ESG指數
2月28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官網更新《關于發布上證科創板ESG指數等3條指數的公告》。公告表示:為及時反映科創板上市證券的表現,進一步完善科創板指數體系,上海證券交易所和中證指數有限公司將于2024年3月21日正式發布上證科創板ESG指數。上證科創板ESG指數從科創板市場中選取中證ESG評價最高的50只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反映科創板市場ESG表現較好的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
研究與洞察
2024年3月復旦碳價指數結果公布
2月29日,復旦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公布了2024年3月復旦碳價指數結果。研究中心指出,2024年3月,各地碳市場CCER價格指數普遍上升。其中,北上與廣州CCER全面上漲,而全國與其他試點碳市場CCER漲跌參半。全國CCER的賣出價格指數小幅下跌0.69%;其余CCER的賣出和中間價格指數分別下跌0.70%和0.34%。
實踐案例
首屆“香港綠色周”召開
2月26日,首屆“香港綠色周”正式啟動。當日由綠色發展研究院、香港科技園公司及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共同主辦的“香港綠色科技論壇2024”為首屆“香港綠色周”揭開序幕。與會各方圍繞綠色科技及金融議題進行深入研討,尋求形成推動發展綠色科技的共識和路線圖。
華為舉辦“2024華為中國數字能源伙伴大會”
2月27日,2024華為中國數字能源伙伴大會在深圳舉行。華為董事、華為數字能源總裁侯金龍表示,“華為數字能源堅持科技創新,融合數字技術和電力電子技術,打造新型電力系統能源基礎設施、新型電動出行能源基礎設施、新型數字產業能源基礎設施等‘三新能源基礎設施’,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
16家深市綠色低碳公司發布專項行動方案
2月26日晚間,陽光電源、億緯鋰能、晶澳科技、恩捷股份、先導智能等16家深市綠色低碳領域上市公司密集發布“質量回報雙提升”專項行動方案。自今年2月,深交所開展“質量回報雙提升”專項行動以來,截至目前,已有50家深市白馬股、權重股、龍頭股響應,陸續披露了“質量回報雙提升”行動方案。
天竺綜保區兩家企業完成罕見病藥品首批備貨
日前,天竺綜保區內企業科園信海(北京)醫療用品貿易有限公司和綜保區(北京)國際醫藥分撥中心有限公司完成罕見病藥品首批備貨,由“人等藥”轉變為“藥等人”,推進了天竺綜保區罕見病藥品保障先行區政策的先期探索和嘗試。據悉,第十七屆國際罕見病日系列活動上,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管委會與中國罕見病聯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推動建設罕見病藥品保障先行區。
聲音與觀點
全國政協委員洪明基:以圍繞“ESG”的鼓勵類政策推動餐飲行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3月2日,全國政協委員洪明基表示擬向2024年全國兩會提交《關于以圍繞“ESG”的鼓勵類政策推動餐飲行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在“環境”領域,建議考慮餐廚廢油作為生產可持續燃料的原料,從法規層面將其定性為再利用資源,不再列為餐廚垃圾;在“社會”領域,建議行業主管部門推動殘保金回歸“按比例安置殘疾人就業”的政策目標,對積極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的先進企業提供減稅降費的支持。(據界面新聞)
全國政協委員李書福:建立汽車行業統一的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
3月1日,全國政協委員、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就推動汽車產業實現“雙碳”目標提交了建議。李書福認為,我國汽車產品“低碳”優勢明顯:新能源汽車產業全球領先,乘用車平均油耗持續降低,商用車電動化轉型的“減碳”潛力巨大。他建議,建立汽車行業統一的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并推動汽車產品碳足跡的國際銜接互認。(據新京報)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馬駿:綠色科技有巨大的增長潛力和國際合作空間
“國內的綠色科創企業要出海,可能面臨對海外市場不熟悉,包括融資、國際標準、如何披露等問題。而香港有比較成熟的相關方面的服務體系,可以幫助內地企業提供更符合國際標準的解決方案,也能推動企業在產品研發階段就考慮與國際市場對接。此外,內地企業有了在香港落地應用的背書后,會更容易進軍國際市場。”(據證券時報)
深圳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張亞龍:未來企業或將更加關注可持續發展維度
“ESG在今年開始會有大的改變,將會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維度的研究,而不再抓ESG體系化的實施。”張亞龍預測并指出,“ESG是制造企業發展新的競爭力,SDGs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機遇。”“頭部企業應該盡早實現從ESG到SDGs的跨越。”(《專訪張亞龍:ESG和可持續發展存在區別,未來企業或將更加關注可持續發展維度》)
ESG公告牌
上海財經大學富國ESG研究院招聘全職博士后
2月27日,上海財經大學富國ESG研究院微信公眾賬號發布消息稱:招聘1至2名博士后,負責根據研究院管理辦法,開展ESG相關的理論與政策研究,參與研究院研究課題和研究院其他相關工作。上海財經大學常年接受博士后進站申請,研究院本輪博士后招聘截止日期為2023年3月31日。
>>>>>>本欄目作為信息公開交流平臺,將無償幫助有關基金會、企業、社會組織和研究機構發布有關ESG的活動預告、人員招聘、公開披露、社會聲明等信息。《公益時報》將根據有關主體公開的信息進行轉載,不對以下信息的真實性、結果性承擔包括審查在內的任何法律責任,請讀者慎重、理性擇取本部分信源。
另:本欄目長期征集有關內容,歡迎致信聯絡郵箱,或在“公益時報ESG交流平臺”社群中直接聯系管理員。
本期編輯:趙明鑫丨實習生:梁惠棉
責任編輯:李 慶
收錄周期:2024年2月26日至2024年3月3日
投稿聯絡:liqing@gongyishibao.com(歡迎郵件聯系小編,加入《公益時報》ESG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