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周刊020期丨央企高標準履行社會責任指導意見發布;上海啟動產品碳足跡認證試點
本期導覽
【政策導向】《關于新時代中央企業高標準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關于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發布
【標準評價】《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南(CASS-ESG 6.0)之一般框架》《物流行業:園區ESG及綠色運營白皮書》發布
【觀察研究】肖紅軍:“ESG本質上是涵蓋‘企業→環境與社會’和‘環境與社會→企業’的雙向影響管理”
【實踐案例】上海啟動產品碳足跡認證試點;《快手2023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河南省管企業首個《碳達峰碳中和行動白皮書》發布;2024可持續發展領導力論壇舉行
【負面監測】貝特瑞董事長涉嫌內幕交易龍蟠科技股票;工商銀行一分行被罰90萬元
【聲音觀點】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副院長錢小軍;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陳勝;中國企業聯合會黨委書記朱宏任
【ESG公告牌】CDP推出全新披露平臺
特別關注——
被業內稱為“ESG國家隊新政”的《關于新時代中央企業高標準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發布。國資委在意見中明確,切實加強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工作。將ESG工作納入社會責任工作統籌管理,積極把握、應對ESG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推動控股上市公司圍繞ESG議題高標準落實環境管理要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健全完善公司治理,加強高水平ESG信息披露,不斷提高ESG治理能力和績效水平,增強在資本市場的價值認同。推動海外經營機構在海外經營管理、重大項目實施中將ESG工作作為重要內容,主動適應所在國家、地區ESG規范要求,強化ESG治理、實踐和信息披露,持續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意見不僅對整個中央企業的重點社會責任實踐領域下的ESG工作有所明確,更是從管理層面要求中央企業要切實抓好建強社會責任管理體系。
例如在組織領導層面,要切實發揮中央企業黨委(黨組)的領導作用,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抓,把社會責任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健全社會責任工作領導機構,鼓勵有條件的中央企業設立社會責任專門工作機構。
在生態圈建設層面,要將社會責任理念融入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管理,積極帶動上下游企業,合作伙伴和廣大用戶共同履責,構建社會責任生態圈;積極參與相關領域理論研究、標準規則制定、指標體系構建等基礎性工作。
在溝通傳播層面,要豐富社會責任傳播形式與內容,建立規范的社會責任報告定期編制發布制度,鼓勵編制發布相關領域專項履責報告,逐步形成以社會責任報告為統領,相關領域專項履責報告為支撐的社會責任報告體系。
此外,日前發布的《關于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也提出了ESG相關要求。方案要求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勵融資主體高效、準確、及時核算產品碳足跡,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核算融資項目碳排放,為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服務提供必要信息。鼓勵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基于碳足跡信息豐富金融產品和服務。鼓勵投資機構和評級機構將產品碳足跡納入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及可持續發展盡職調查。
政策導向
《關于新時代中央企業高標準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發布
6月4日,國務院國資委發布《關于新時代中央企業高標準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到2025年,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工作體系更加規范成熟,社會責任理念與企業經營管理進一步深化融合,涌現一批優秀履責典范,形成若干典型履責模式。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根基更加堅實,科技創新、產業引領、安全支撐作用發揮更加突出,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功能價值更加凸顯。(據國務院國資委)
《關于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發布
6月4日,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印發生態環境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部委制定的《關于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方案要求,到2027年,碳足跡管理體系初步建立。制定發布與國際接軌的國家產品碳足跡核算通則標準,制定出臺100個左右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產品碳足跡因子數據庫初步構建,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和分級管理制度初步建立,重點產品碳足跡規則國際銜接取得積極進展。(據生態環境部)
標準評價
《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南(CASS-ESG 6.0)之一般框架》發布
日前,《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南(CASS-ESG 6.0)之一般框架》在京發布。據悉,該指南參照滬深北三大交易所《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原文及其結構順序,設置四級指標,包含環境(E)、社會(S)、治理(G)和“前言”(P)、“后記”(A) 5項一級指標,9項二級指標,26項三級指標,165項四級指標,提供指標解釋。(據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物流行業:園區ESG及綠色運營白皮書》發布
6月5日,普洛斯旗下普洛斯資產運營服務聯合中怡保險經紀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發布《物流行業:園區ESG及綠色運營白皮書》。據悉,白皮書系統性梳理分析行業趨勢、轉型挑戰、解決方案、實現路徑等,提供物流園區全面綠色轉型的思路與策略,并結合實踐案例闡述如何通過系統化和數智化的手段,推進ESG在物流園區的深度整合。(本報訊)
觀察研究
《2023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
6月5日,生態環境部發布《2023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載明,全國環境空氣質量保持長期向好態勢。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好于年度目標近3微克/立方米,“十三五”以來累計下降28.6%。全國優良天數比例為85.5%,扣除沙塵異常超標天后為86.8%,好于年度目標0.6個百分點。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等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PM2.5平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2.3%、下降6.5%。(據生態環境部)
《解構與重構:重新認識ESG》:ESG本質上是涵蓋“企業→環境與社會”和“環境與社會→企業”的雙向影響管理
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肖紅軍在《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發表論文指出:ESG本質上是涵蓋“企業→環境與社會”和“環境與社會→企業”的雙向影響管理,核心在于以新的方式開展組織運營,需要有合意的動力、內容和方式,是組織意愿、行為和績效的綜合體,是各元素統一于可持續發展目標之下的整體。(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
實踐案例
上海啟動產品碳足跡認證試點
6月5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舉辦以“市場監管服務綠色低碳供應鏈”為主題的第二屆上海國際碳中和博覽會同期活動。活動現場啟動該市產品碳足跡認證試點、發布首批11項產品種類規則(PCR)采信清單、發布長三角雙碳信息披露平臺建設成果、發布上海市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能耗狀況白皮書,為本市推進實現“雙碳”目標提供重要助力。(據上海市市場監管局)
《快手2023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帶動就業機會4022萬個
6月7日,《快手2023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報告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快手帶動4022萬個就業機會;其中由快手平臺直接帶動的就業機會2244萬個,內容生態帶動的就業機會560萬個,電商生態帶動的就業機會1218萬個。(本報訊)
河南省管企業首個《碳達峰碳中和行動白皮書》發布
6月5日,河南投資集團發布河南省管企業首個《碳達峰碳中和行動白皮書》和雙碳智慧管控平臺。據介紹,河南投資集團在能源領域推動構建新型能源體系,下屬企業年并網綠色電力近360萬兆瓦時,年供給管道天然氣12.51億方;環保領域,在全國范圍內建設41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固廢處理規模占全省總規模的40%,電費拆解業務質量全國第二。(據中國新聞網)
2024可持續發展領導力論壇舉行
6月5日,2024可持續發展領導力論壇在北京大學舉行。活動以“傳播凝聚力量,管理驅動變革”為主題,由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等共同主辦,以期鼓勵更多中國企業增強可持續領導力,主動解決通向可持續發展道路上的挑戰性難題。會上,旨在探索在國際語境下“講好中國可持續發展故事”的“可持續發展·創新傳播Hub”成立。(本報訊)
負面監測
貝特瑞董事長涉嫌內幕交易龍蟠科技股票
6月5日晚,貝特瑞(835185.BJ)公告,公司收到董事長賀雪琴告知,其收到中國證監會出具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因涉嫌內幕交易“龍蟠科技(603906.SH)”一案,中國證監會擬對其作出行政處罰。中國證監會擬對賀雪琴內幕交易行為,沒收違法所得45.29萬元,并處以135.89萬元罰款;對賀雪琴、羅某某的共同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606.91萬元,處以1820.74萬元的罰款。上述罰沒金額約2608萬元。(據21世紀經濟報道)
工商銀行一分行被罰90萬元
6月4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陽泉監管分局披露的行政處罰信息顯示,因信用卡汽車分期業務貸前調查不審慎,對合作機構日常管理不到位的違法違規行為,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陽泉分行被罰款90萬元。(據中國青年網)
聲音觀點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將長期全球變暖限制在1.5攝氏度的目標岌岌可危
“事實上,在《巴黎協定》通過近十年后的今天,將長期全球變暖限制在1.5攝氏度的目標岌岌可危。”古特雷斯指出,“讓人驚訝的是,盡管近年來可再生能源蓬勃發展,但自2015年以來,在中國以外的發展中和新興經濟體,清潔能源投資卻停滯不前。去年,只有15%的新清潔能源投資流向了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而它們占世界人口近三分之二。”(據聯合國)
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副院長錢小軍:絕大多數的企業危機,追根尋源幾乎都與ESG體系下的某項議題相關
“如果企業能夠做好ESG管理,從環境保護及社會責任的價值取向上來說更積極、從公司治理上來說更透明公正誠信,那么企業所面臨的輿論危機就可能更少。所以,加強和落實ESG管理,就是做好公關與輿論管理的過程,就是企業強化自己聲譽的過程。如果ESG管理到位,即使企業面臨風險,化解風險也會更加得心應手。”(據清華大學綠色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
中國企業聯合會黨委書記朱宏任:中國企業應重視ESG管理創新
對于中國企業如何進一步加快綠色低碳轉型、貢獻可持續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他提出四點方向:其一是秉持新發展理念,重塑企業發展觀;其二是培育新質生產力,貢獻綠色可持續發展;其三是重視ESG管理創新,建設中國式現代新企業;其四是提升傳播效能,講好中國企業行動故事。(據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陳勝:建立健全產品碳足跡標準
“充分發揮產品碳足跡標準核心樞紐作用,實現企業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有效銜接,以標準化、規范化思想引領企業綠色低碳發展。下一步需持續拓寬產品碳足跡標準應用范圍,指導將碳足跡納入重點產品溫室氣體排放水平評價、綠色低碳產品認證認可、碳標識推廣應用、綠色供應鏈管理、環境影響評價、企業溫室氣體減排持續改進等不同情景應用。”(據中國環境報)
ESG公告牌
CDP推出全新披露平臺
6月4日,全球環境信息披露平臺CDP全球環境信息研究中心(工商注冊名:北京誠度普環境咨詢有限公司)推出了對標ISSB氣候標準(IFRS S2)的新問卷,同時納入其他重要披露標準,例如自然相關財務披露工作組(TNFD)和歐洲可持續報告準則(ESRS),將上述標準整合到一個問卷和數據集中。(據全球環境信息研究中心)
(聲明:ESG公告牌欄目作為信息公開交流平臺,將無償幫助有關基金會、企業、社會組織和研究機構發布有關ESG的活動預告、人員招聘、公開披露、社會聲明及可供使用的“工具”等信息。《公益時報》將根據有關主體公開的信息進行轉載,不對以下信息的真實性、結果性承擔包括審查在內的任何法律責任,請讀者慎重、理性擇取本部分信源。另:本欄目長期征集有關內容,歡迎致信聯絡郵箱liqing@gongyishibao.com,或在“公益時報ESG交流平臺”社群中直接聯系管理員)
本期編輯:趙明鑫丨實習生:王津
責任編輯:李 慶
收錄周期:2024年6月4日至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