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周刊033丨中非合作論壇釋放中國公益出海新信號;企業公益行動助力中華慈善日
特別關注:中非合作論壇釋放中國公益出海新信號
據新華社消息,9月5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發表主旨講話指出:中國和非洲占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沒有中非的現代化,就沒有世界的現代化。未來三年,中方愿同非方開展中非攜手推進現代化十大伙伴行動,深化中非合作,引領全球南方現代化。
值得ESG行業關注的是,講話中多項合作信號事關公益出海:
在產業鏈合作伙伴行動方面,中方愿同非方打造產業合作增長圈,著力建設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啟動“非洲中小企業賦能計劃”。共建中非數字技術合作中心,建設20個數字示范項目。
在發展合作伙伴行動方面,中方愿和非方共同發表在全球發展倡議框架內深化合作的聯合聲明,實施1000個“小而美”民生項目。注資中國-世界銀行伙伴關系基金。支持舉辦2026年青奧會和2027年非洲杯,促進發展成果更好惠及中非人民。
在衛生健康伙伴行動方面,中方愿同非方成立中非醫院聯盟,共建聯合醫學中心。向非洲派遣2000名醫療隊員,實施20個醫療衛生和抗瘧項目,推動中國企業投資藥品生產,繼續對非洲遭遇的疫情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支持非洲疾控中心建設,提升非洲各國公共衛生能力。
在興農惠民伙伴行動方面,中方將向非洲提供10億元人民幣緊急糧食援助,建設10萬畝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派遣500名農業專家,建設中非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實施500個公益項目。鼓勵中非企業“雙向奔赴”投資創業,為非洲創造不少于100萬個就業崗位。
在人文交流伙伴行動方面,中方愿同非方深入推進“未來非洲職業教育”計劃,共建工程技術學院,建設10個“魯班工坊”。重點面向非洲婦女和青年,提供6萬個研修名額。共同實施中非“文化絲路”計劃和“廣電視聽創新合作計劃”。將2026年確定為“中非人文交流年”。
在綠色發展伙伴行動方面,中方愿在非洲實施30個清潔能源項目,建設氣象早期預警業務平臺,開展防災減災救災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合作。設立中非和平利用核技術論壇,開展衛星遙感、月球和深空探測合作,助力非洲實現綠色發展。
包括上述內容在內的“中非攜手推進現代化十大伙伴行動”,涵蓋了文明互鑒、貿易繁榮、產業鏈合作、互聯互通、發展合作、衛生健康、興農惠民、人文交流、綠色發展、安全共筑等領域,旨在通過多方面的深入合作,促進中非之間的互利共贏和共同繁榮。該行動計劃不僅注重經濟增長,更重視社會責任和可持續性,體現了對長期發展目標的深遠考量。而其中的諸多行動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相契合,也為中國企業、基金會及其他慈善組織的公益出海提供了新的指向。
特別關注:企業公益行動助力中華慈善日
2024年9月5日是我國第九個“中華慈善日”,新修訂的《慈善法》自此施行,多個互聯網公開募捐服務平臺在中華慈善日前后開展網絡募捐活動,騰訊公益“久久公益節”、阿里巴巴公益“95公益周”、字節跳動公益“95dou愛公益日”、新浪微公益“人人公益節”等陸續開啟。慈善機構聯合眾多愛心平臺、企業、媒體、公眾人物和社會組織伙伴,為困境群體募集善款,同時向公眾傳遞“人人公益”理念。企業積極參與其中發揮力量,助力中華慈善日愛心傳遞,進一步增強社會影響力。
95公益周期間,海底撈與阿里巴巴公益宣布共同啟動“熱土鄉村·產業共興計劃”,以切實行動助力中國鄉村經濟發展與產業升級。該計劃依托阿里巴巴公益在鄉村地區的長期耕耘經驗與海底撈在品牌、產品、服務和供應鏈等方面的優勢,圍繞產業振興,科技振興、人才振興等維度,助力鄉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慈善組織的壹基金也通過海洋天堂計劃、兒童服務站等公益項目,圍繞健康可持續主題聯動十余家愛心企業開展線上線下公益活動。例如QQ用戶可以捐贈好友親密值,支持孤獨癥兒童更好融入社會;騰訊成長守護將攜手“超核玩家”團隊,聯合57款游戲,通過“騰訊游戲愛心回禮”項目,呼吁玩家們一起關注鄉村科技教育;在微信支付分分捐上,用戶使用微信支付后可隨手搖一搖做好事。
以上僅為部分案例。今年“中華慈善日”期間,多家企業積極響應,從員工倡導到公眾號召,從鄉村振興到科技向善,從全民健康到積極應對老齡化,企業都以其環境優勢和資源稟賦,圍繞“中華慈善日”大主題展開行動。
政策導向
國家能源局發布《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和交易規則》
日前,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印發《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和交易規則》的通知。其中指出,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負責綠證具體政策設計,指導核發機構和交易機構開展具體工作;國家能源局資質中心具體負責綠證核發工作;電網企業、電力交易機構、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配合做好綠證核發,并提供綠證核發、交易、劃轉、應用、核銷等全過程數據和技術支撐。(據國家能源局)
自然資源部:加強自然資源標準高質量供給和支撐服務
近日,自然資源部印發通知,就實施《關于加強自然資源標準高質量供給和支撐服務的若干舉措》(以下簡稱《若干舉措》)作出部署。《若干舉措》提出7方面18條具體措施,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大力推進《自然資源標準化工作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切實發揮標準化的基礎性、引領性作用。(據中國自然資源報)
研究評價
《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工作指南》發布
9月4日,中上協發布《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工作指南》。為幫助上市公司更好理解與適用交易所出臺的指引,提升可持續發展報告編制水平,增強可持續發展相關工作能力,在中國證監會的指導下,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組織協會可持續發展(ESG)專業委員會及相關專業力量,開展《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工作指南》編寫工作,旨在為上市公司提供應用指引的實操手冊。(據人民網)
《促進非洲可再生能源投資綠皮書》發布
日前,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氣候投融資專業委員會主辦、世界資源研究所支持的《促進非洲可再生能源投資綠皮書》研究報告發布研討會在京召開。綠皮書指出,非洲可再生能源市場潛力巨大,但目前開發比例低,市場空間廣闊,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非合作有重要意義。(據金融時報)
杭州首推ESG戰略慈善影響力排行榜
9月5日,杭州市慈善總會(杭州市慈善聯合會)、杭州市企業上市與并購促進會、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等聯合發布“2024杭州市上市企業ESG戰略慈善影響力榜單”,共計69家企業上榜。其中,先鋒企業20家、成長企業30家、潛力企業19家,占樣本池總量的30.26%,涵蓋6家世界500強企業(含控股企業)。(本報訊)
負面監測
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多家金融企業分支機構被罰
9月4日至9月9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披露了多地監管局發布的處罰信息公開表:
1.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南平分行因服務收費質價不符、個人線上貸款業務貸后管理不到位,被南平監管分局罰款70萬元。
2.贛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因發放虛假商業用房按揭貸款;貸款管理不到位;貸后管理不到位,流動資金貸款被挪用;貸款風險分類不準確,被贛州監管分局罰款135萬元。
3.福建南平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因通過借新還舊違規上調貸款五級分類,掩蓋資產質量、大額流動資金貸款“三查”不到位,導致信貸資金未按照貸款約定用途使用、通過以物抵債方式掩蓋不良貸款、異地普惠金融卡業務管理不到位,形成重大風險、個人貸款管理不到位,被南平監管分局罰款250萬元。
4.福建建甌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因通過發放個人貸款掩蓋普惠卡資產質量、董事未經任職資格核準履職、員工行為管理不到位,被南平監管分局罰款110萬元。
5.福建政和泰隆村鎮銀行有限責任公司因流動資金貸款貸后管理不到位、個人經營性貸款貸前調查不盡職,南平監管分局被罰款70萬元。
6.湖北安陸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因信貸管理不審慎,孝感監管分局被罰款50萬元。
7.寧波甬城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因個人貸款管理不審慎,被寧波監管局罰款50萬元。
8.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昭通分行因貸款“三查”不盡職;向未竣工驗收項目審批發放商用房按揭貸款;未落實項目資本金發放固定資產貸款,被昭通監管分局罰款85萬元。(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
實踐案例
哈爾濱銀行:落地全國首筆ESG掛鉤數據資產質押貸款
9月4日,哈爾濱銀行在黑龍江省雞西市落地全國首筆“ESG掛鉤數據資產質押貸款”項目。這是哈爾濱銀行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創新實踐,為銀行業探索可持續金融,支持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據新華網)
多家科技企業:熱議AI共益,倡議開放共建
9月6日,在2024Inclusion·外灘大會《愛與AI共益:數字時代的向善力量》分論壇上,中國社保學會、中國計算機學會相關專家,微軟、騰訊、字節、阿里、螞蟻、vivo等科技企業,蓋茨基金會、中國紅十字會等國內外社會組織代表就公益展開熱議。大家一致認為,人工智能技術只有和人類社會需求強綁定才能蓬勃健康發展,公益慈善行業應積極擁抱新技術,促進開放共建。(本報訊)
閃安童行·童衛工程守護計劃:提升公眾對兒童安全領域的關注度
近日,在廣州啟動的閃安同行·童衛工程守護計劃有了新舉措——借助企業的力量,發揮閃送員日常遞送在城市中穿梭的便利條件,化身移動“宣傳站”,讓兒童安全知識走入街頭巷尾。該項目由北京緣夢公益基金會攜手閃送、安居客兩家企業發起,旨在借助平臺力量,在兒童安全領域探索更為多樣的公益宣傳途徑,提升公眾對兒童安全領域的關注度。(本報訊)
聲音觀點
健康報評論: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積極健康老齡化
積極健康老齡化的推進路徑具體包括——推動全社會重新認識老年人和老年生活;全面開展積極健康老齡化提升行動;加強積極健康老齡化社會環境支撐。“需要注意的是,要針對老年人群,特別是高齡老年人群中的數字化應用能力的兩極分化,積極推進互聯網站和移動互聯網應用的適老化改造,著力解決部分由“數字鴻溝”導致的群體發展機遇差異,充分認識和挖掘老年人群數字化活力的潛能。”(據健康報)
本期編輯:趙明鑫丨實習生:向思潤
責任編輯:李 慶
數據建設:《公益時報》社可持續發展研究院
收錄周期:2024年9月3日至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