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與公益055丨“反內卷”變革引熱議,如何防止策略流于形式?
【益場觀察】“反內卷”變革需警惕“政策空轉”風險
日前,反內卷成為社交媒體平臺上的熱詞。3月10日,媒體從美的集團確認,早在今年初美的就明確了關于簡化工作方式要求的“六條禁令”。彼時,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簽發內部文件《關于簡化工作方式的要求》,內容包括下班時間禁止開會和形式主義加班、減少微信群數量、減少手工報表和作業等。幾日前,無人機龍頭企業大疆“強制晚上9點下班”新規定沖上熱搜。
提出六條要求的還有名創優品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CEO葉國富。其在2月5日發表的新春開工寄語中向員工提出六大要求:嚴禁一切形式主義;簡化溝通形式;堅持會議333原則;精簡決策環節;提升審批效率;堅持數字化提效。同月,國內制造業企業海爾也被曝出公司要求強制雙休。媒體報道,海爾內部發布全面落實雙休制的通知,所有部門(包括研發、市場等)實行雙休,周六不準來公司,食堂也不提供飯食,特殊情況需要加班的,必須提前一周審批,工作日加班不得超過3小時/天。
從社會價值維度看,這些政策直指員工福祉的核心矛盾——過度加班與低效消耗不僅損害身心健康,更違背“體面勞動”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通過保障休息權、減少形式主義負擔,企業實質上在踐行“以人為本”的ESG理念,有助于降低員工流失率、提升歸屬感,進而形成更具韌性的組織生態。
在治理層面,精簡會議流程、強化審批效率、推動數字化提效等要求,反映了企業對內部管理冗余的反思。此類改革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減少無效內耗,能夠提升運營透明度與決策質量,契合ESG中“高效治理”的原則。而“特殊情況加班需提前審批”等細則,亦是對合規風險管控的強化。
然而,此類變革需警惕“政策空轉”風險。若僅以行政命令“一刀切”限制工作時長,卻未同步改善目標管理、績效考核等深層機制,可能導致隱性加班轉移或效率不升反降。此外,政策執行中的公平性(如研發與銷售部門差異)、員工參與度(是否自上而下強制)也需納入ESG披露的監督范疇。
2025年,“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長遠來看,反內卷行動應與企業ESG戰略深度融合:將員工健康指標納入ESG報告,建立量化評估體系;通過例如AI流程自動化此類技術創新替代低效人力投入;與供應鏈伙伴協同推廣責任用工標準。唯有系統化重構組織文化,才能真正實現社會價值與企業效率的共贏,為ESG實踐提供中國樣本。
社會責任行動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發布
3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完善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普惠金融體系。提升鄉村振興金融服務水平,支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大對殘疾人、退役軍人、新市民、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等群體就業就學的金融支持力度。在養老方面,意見提出要加強金融知識宣傳教育,加大涉老非法金融活動防范和打擊力度,保障老年人合法金融權益。
2025中國新手媽媽現狀調查報告發布
3月5日,《2025中國新手媽媽現狀調查報告丨看見母親的困境與希望》發布,該報告在全國范圍內對2481位新手媽媽進行了歷時三個月的問卷調研,由珀萊雅公益基金會與媒體機構編制。與此同時,“珀愛媽媽”心理健康公益行動啟動,該行動旨在通過專業機構和業內專家的力量,有針對性地開展各種活動,為孕期及養育0-1歲寶寶階段的新手媽媽們提供積極的情緒支持,同時致力于提升社會公眾及家庭成員對新手媽媽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認知,共同推動構建一個更加包容與支持的育兒環境。
環境責任行動
《關于促進企業溫室氣體信息自愿披露的意見》印發
3月10日,生態環境部官方賬號發布消息,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就《關于促進企業溫室氣體信息自愿披露的意見》答記者。意見提出,探索建立企業溫室氣體信息自愿披露服務平臺,集中展示企業溫室氣體信息自愿披露內容,基于披露服務平臺推動建立信息共享機制,為社會公眾和投資人公開查詢提供便利。支持企業編制和發布溫室氣體信息自愿披露年度報告,或將溫室氣體信息通過可持續發展報告,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報告,排污許可證執行報告,上市公司年度報告和社會責任報告等形式予以公開發布。
ESG議題發展
全國兩會上的ESG與企業公益之聲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建議構建中國主導的供應鏈ESG審核標準體系:首先,可以由相關國家部委牽頭,聯合行業協會、科研機構、龍頭企業與ESG領域專家學者,制定由中國主導的供應鏈ESG審核標準體系。其次,希望開展國內試點并持續優化完善。最后,希望推動中國供應鏈ESG審核標準體系國際化。鼓勵中國企業在海外依此標準進行供應鏈ESG管理,引導國際通行的ESG標準制定,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標準”的跨越。
全國人大代表、廈門國家會計學院教授黃世忠提交《關于加快制定我國可持續發展報告鑒證準則的建議》,他指出:當前可持續信息披露質量不高,根源在于鑒證制度雙重缺失,既無強制第三方驗證要求,又缺乏本土化鑒證準則。部分中介機構以較低的價格出具鑒證報告,加劇了信息披露失真風險。黃世忠建議在財政部等九部委發布的可持續披露準則基礎上,構建接軌國際、適配國情的鑒證準則,對大型企業設置實施2-3年過渡期后實施強制鑒證,并壓實中介機構的鑒證責任。
全國人大代表、農工黨中央副主席、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呂忠梅建議,有關部門加快制定中國企業適用的可持續發展指引、標準和評價體系,引領中國企業積極廣泛地進行可持續社會價值創造,切實貫徹新發展理念,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經驗。
全國人大代表、中天鋼鐵集團董事局主席董才平建議,加快建立國家級碳足跡管理平臺,并向出口企業開放使用;推動碳核算標準國際互認,建立多方共同認可的“中國鋼鐵行業低碳產品白名單”。鼓勵企業發布符合國際規范的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報告,對通過環境產品聲明(EPD)認證的企業給予一定額度的獎勵補貼。
全國人大代表、舍得酒業技術研究院酒體設計師陳柏蓉建議,一是加快制定和完善與國際接軌的ESG標準體系;二是加大對白酒產業加強ESG管理體系建設輔導和幫助,賦能白酒產業系統化踐行ESG。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慈善總會黨委書記孫達在接受采訪時指出:據《中國企業慈善發展報告》統計,近年來,企業慈善捐贈總額連續突破千億元,占全國捐贈總額的60%左右。針對愛心企業要進一步實施稅收優惠政策,拓展稅收優惠范圍;還要建立國家層面的慈善捐贈、慈善志愿服務記錄和信用激勵制度。
本期編輯:趙明鑫
責任編輯:李 慶
內容審核:王 勇
信息搜集:曹露丹(實習生)
數據建設:公益時報可持續發展研究院
收錄周期:2025年3月4日至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