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林業上市企業ESG研究報告發布:僅四成企業及格,細分行業差距顯著
近日,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ESG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并聯合和眾澤益發布《2024年林業上市企業ESG研究報告》,首次對我國林業行業上市公司的環境、社會和治理(ESG)表現進行全面評估。報告顯示,我國林業上市企業ESG發展整體處于初級階段,僅41.77%的企業得分超過及格線,行業平均分僅為53.91分,細分行業、區域及市場板塊間差異顯著。
林業行業上市企業ESG表現及格率不足半數,林木產品企業表現墊底
此次研究覆蓋了A股和港股共79家林業上市企業,包括林木產品、造紙包裝及木制家具制造三大細分領域。結果顯示,林業行業上市企業整體表現堪憂,行業平均分僅為53.91分,只有33家企業(占比41.77%)達到60分以上,而最低分企業得分不足30分。從行業細分來看,木制家具制造企業總體表現最優,近八成企業達標,其次為造紙包裝企業,但林木產品企業及格率只有14.29%,細分行業間表現差距懸殊。
完善ESG治理、積極響應氣候行動,是行業破局的關鍵
報告指出,46家林業上市在治理層面企業得分低于60分,主要表現在,一是ESG治理融入不足,行業上市企業設立專職ESG管理部門不足一半,僅有約8%的企業將ESG表現納入績效考核。二是氣候行動響應滯后,僅有27%的企業設定氣候變化管理目標。同時,林業上市企業在林業碳匯的開發及應用方面不足,沒有充分發揮行業優勢。三是供應鏈管理能力亟待提升,僅有四成左右的林業上市企業對供應商的ESG能力進行考核、采取綠色采購或可持續采購的政策或制度,推動全產業鏈綠色轉型任重道遠。
創新實踐,標桿企業實踐給出實踐參考路徑
盡管行業整體表現不佳,部分企業通過創新實踐展現ESG價值。例如,生物多樣性與森林經營可持續性方面,金光APP與高校合作開展林地生態監測,涵蓋植物多樣性、林木生長、土壤肥力、水質和水土流失等;專項監測桉樹林下植物多樣性,分析其影響;持續開展CFCC/PEFC森林認證,通過內外審結合,整改優化不符標準項目,提升森林經營可持續性。在綠色轉型方面,太陽紙業運用堿回收技術,實現余熱發電及堿回收,降低化學品使用與污染排放。以每日1000噸堿回收規模為例,年發電量可達9000萬千瓦時,供熱量60萬噸,創收1.5億元;同時回收有效堿8.5萬噸,節約化學品成本逾5000萬元。在ESG治理方面,康欣新材設立董事會下轄的戰略與ESG委員會,構建了層次分明、協同高效的ESG治理體系,并制定了相應工作細則。該委員會負責研究公司長期戰略、ESG發展及重大投資決策,識別重大ESG風險與機遇。相關部門可參與委員會會議,以保障ESG理念融入日常運營并有效實施。
政策與市場雙重驅動,ESG成林業轉型必答題
隨著國內外監管要求趨嚴,林業企業ESG能力建設迫在眉睫。2024年,我國《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明確將ESG披露納入監管框架,歐盟《零毀林法案》要求自2024年12月30日起強制實施,對進口林產品追溯至種植源頭,并進行合法性驗證、盡職調查等,對林業企業提出更高的要求。為此,報告建議企業盡快建立ESG治理架構,夯實可持續發展基礎;強化可持續林業、氣候風險、供應鏈等關鍵議題管理,注重產品合規風險;加強ESG信息披露,提高企業透明度和治理合規性;加強技術創新與新業態市場參與,推動產業升級與生態保護。
北京林業大學經管學院ESG研究中心主任、和眾澤益主任王忠平博士表示,林業是兼具碳匯與碳源雙重屬性的行業,ESG能力將決定企業能否在生態價值市場化浪潮中搶占先機。在“雙碳”目標與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ESG不再只是合規要求,更是林業企業重塑競爭力的核心戰略。相信隨著ESG理念的持續深入和監管政策的不斷完善,林業企業能通過加強數字技術賦能、參與生態產品變現等,實現企業經營與ESG治理之間的互促互生。北京林業大學經管學院ESG研究中心成立后,將依托學校專業優勢,助力林業乃至更廣泛行業的企業提升自身ESG治理水平和能力,為行業ESG管理及研究培養更多專業人才,進而推動行業整體可持續發展。
附件:林業上市企業ESG評級前20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