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與公益061丨生態農業的企業創新責任行動
益場觀察:生態農業的企業創新行動
4月19日,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發布信息顯示,侯德義教授團隊基于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等方法,首次繪制了全球土壤砷、鎘、鈷、鉻、銅、鎳、鉛7種重金屬/類金屬的污染分布圖,闡釋了土壤污染大尺度分布的驅動因素,對全球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方法與數據支撐。
該研究首次揭示了在氣候-地形-人類活動多元作用的影響下,中低緯度地區形成了橫跨歐亞大陸的超大型土壤“重金屬富集廊道”(metal-enriched corridor),并將其視為新地質時代“人類世”(Anthropocene)的重要標志物。研究估計,全球14%—17%的農田土壤存在重金屬超標問題,影響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全球約9—14億人口居住在土壤重金屬污染超標區域,存在潛在健康風險。
研究結果為未來開展全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警示當下農業生產企業需要科學踐行ESG理念,有關企業需將土壤污染治理視為ESG實踐的核心議題,通過技術創新、合規管理、供應鏈優化及利益相關方協作,實現環境責任與商業價值的雙贏。未來,隨著全球對“人類世”環境危機的關注加深,土壤健康或將成為衡量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標尺。
與此同時,在企業密集發布ESG報告的當下,一些企業有關生態農業的創新責任行動也值得關注。3月19日,牧原股份發布《2024年度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報告》,報告展示該企業構建的“豬養田,田養豬”循環經濟模式,通過實現農牧結合、種養循環,把養殖廢水經過“固液分離—厭氧發酵”后,100%轉化為水肥資源。充分利用糞肥資源替代化肥,將養殖業從“污染源”轉變為“生態修復引擎”。
環境責任
2025年度中德工業減碳工作組司長級會議召開
4月15日,為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德國經濟和氣候保護部簽署的《關于成立中德工業減碳工作組的聯合意向聲明》,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德國經濟和氣候保護部工業政策司共同召開2025年度中德工業減碳工作組司長級視頻會議。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以及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等代表參加會議。會上分別介紹了工業減碳目標及政策工具實施情況,相關專家圍繞中德工業減碳合作項目、鋼鐵行業節能降碳、重點工業產品碳足跡標準等進行了交流研討。
《浦東新區2025年碳達峰碳中和及節能重點工作安排》印發
日前,上海市浦東新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浦東新區2025年碳達峰碳中和及節能重點工作安排》,圍繞不斷強化碳達峰碳中和綜合管理、加快能源領域低碳轉型、推動工業通信業領域低碳轉型、促進建筑領域低碳轉型、推進交通領域低碳轉型、推進循環經濟發展、注重引領區試點示范、加強節能管理和基礎能力建設8方面提出重點任務,旨在完成 “十四五” 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 14% 的目標,進一步落實碳達峰碳中和及節能重點工作。
2025年上海市浦東新區節能降碳主要目標。圖源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政府網
治理責任
《國務院關于修改〈快遞暫行條例〉的決定》公布
4月18日,國務院公布《國務院關于修改〈快遞暫行條例〉的決定》,增加“快遞業發展應當遵循市場主導、保障安全、創新驅動、協同發展的原則,構建普惠城鄉、技術先進、服務優質、安全高效、綠色節能的快遞服務體系”“國家鼓勵科技創新,支持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研發、生產符合綠色環保要求的快遞包裝”等條款。
《促進和規范金融業數據跨境流動合規指南》印發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六部門聯合印發《促進和規范金融業數據跨境流動合規指南》,針對跨境支付、跨境匯款、跨境開戶、跨境購物等,指南明確了免予申報數據出境安全評估、訂立個人信息出境標準合同、通過個人信息保護認證的數據出境情形。對無法免于數據跨境相關合規義務,但基于實際情況又存在數據出境需求的,梳理形成了常見金融業務場景60余項。
首份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試點工作“知識會”發布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首份《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試點工作“知識會”》,作為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試點的第一份工作指南,“知識會”集實用性、易懂性、時效性、權威性為一體,以問答形式解決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試點推進過程中的共性問題,有效支撐試點工作科學、穩妥、高效開展。
ESG議題發展
愛瑪科技ESG實踐獲MSCI AAA評級
4月15日晚間,電動兩輪車企業愛瑪科技發布2024年度ESG報告,披露其在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領域的多項突破性進展。報告顯示,公司MSCI ESG評級獲得AAA級,成為上交所首家獲此評級的上市公司,標志著其可持續發展能力躋身全球領先陣營。
ESG公告牌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組織開展2025年度工業節能降碳診斷服務工作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發布關于組織開展2025年度工業節能降碳診斷服務工作的通知。診斷服務范圍聚焦鋼鐵、乙烯、合成氨、電石、電解鋁、多晶硅、鋰電池、水泥、陶瓷、平板玻璃、電子電器等行業和數據中心、通信基站等信息基礎設施,組織節能降碳服務機構為企業開展公益性節能降碳診斷服務工作。通知要求各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有關中央企業結合地區實際和行業特點,組織專業水平高、服務能力強、企業認可度好的節能降碳服務機構,以及符合節能降碳診斷服務范圍、有節能降碳改造需求的企業,對接達成服務意向,提出2025年度工業節能降碳診斷服務工作計劃。為有效保障節能降碳服務工作質量,各推薦單位推薦的服務機構數量不超過3家、每家服務機構服務的企業數量不超過10家。請于2025年4月30日前將《2025年度工業節能降碳診斷服務工作計劃表》報送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
本期編輯:趙明鑫丨實習生:曹露丹
責任編輯:李 慶
內容審核:王 勇
數據建設:公益時報可持續發展研究院
收錄周期:2025年4月15日至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