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力量助力鄉村振興案例展播 | “村級健康互助組”播撒健康種子,助力鄉村振興
女性志愿者成為家庭健康的”領航員”,藏族留守阿媽的高血壓再也沒有犯過;村醫蛻變為“健康守門人”,用“針灸+火罐”療法治好了老人多年的胃疾……
從寧夏六盤山褶皺深處到福建清流悠悠山溪澗旁,從提升慢性病管理到守護鄉村健康,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華潤健康鄉村公益項目攜手首都醫科大學教授顧湲團隊打造的“村級健康互助組”模式,用五年時光,書寫了一份關于健康中國與鄉村振興的動人篇章。
鄉村振興,健康先行。然而,在我國廣袤的鄉村地區,醫療資源相對匱乏、村民健康意識薄弱等問題依然突出,慢性病高發,孕產婦、兒童等重點人群的健康需求未得到充分滿足。在此背景下,中國婦基會華潤健康鄉村公益項目積極響應政策號召,多方協同建立“村級健康互助組織”,為村民們帶來“防篩診治康”的整體、連貫衛生服務,以健康鄉村護航鄉村振興。
實施路徑
五大舉措:構建健康鄉村治理新生態
一、調研先行,實地考察、因地制宜、精準施策規劃目標。
為保障項目的精準度,項目團隊深入鄉村社區,調研健康問題及其影響因素(環境、經濟、人文等),通過數據驅動,因地制宜科學制定實施計劃,確保幫扶貼合村民實際需求。
二、創新模式,五級衛生健康管理網絡,激活鄉村健康治理末梢。
項目在多方協同下,創新建立五級衛生健康管理網絡(國內知名專家-縣域醫生-鄉村醫生-村民健康志愿者-村民),有效提升了基層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村級健康互助組”由鄉鎮衛生院醫生牽頭,村醫組織5-25人的慢性病患者成立健康小組,女性健康志愿者擔任組長,每月聚在一起,開展2-3次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和患者小組活動。內容包括健康監測、飲食指導、運動指導等,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幫助村民“玩”出健康。
目前已在4個試點縣組建了46個健康互助小組,開展小組活動300余場,效果良好,村民紛紛表示:“以前看病靠運氣,現在健康靠自己”。
三、專家協同,云端+實地義診帶教,推進優質診療資源下沉。
“一個好的老師非常重要,特別是醫療領域”,項目以試點村為單位下沉專家資源,采用講授、討論、角色演練、健康游戲等方式現場開展教學互動型患者活動,并通過培訓效果與后續需求,陸續開展線上深化培訓與案例示范帶教,“許多東西,專家一點就通,比自己琢磨半天好多了!”。
專家為村民講解健康知識
四、村醫賦能,系統化、進階式培養“鄉村健康守門人”。
村醫是基層健康守門人,項目采用“前期遠程培訓+中期集中培訓+后期跟蹤指導+學員評優+衛生室援建”的進階式基層醫生培訓模式,通過“手把手”線下義診帶教、組建微信群線上實時指導等,使村醫做到“小病善治、大病善識、急病善轉、慢病善管”。
五、長效機制,物質+精神激勵雙軌并行,保障項目可持續發展。
為激發志愿者的主觀能動性,項目對積極參與互助組并做到規范治療的患者獎勵潤心健康包、家用健康監測用品和健康鍛煉小工具等小獎品,鼓勵其積極參與健康互助活動。還為志愿者提供由淺入深、形式多樣的系統培訓,以保障項目可持續發展。
項目成效
三個提升:繪就健康鄉村幸福底色
一、村民健康素養提升,幫助其成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項目實施后村民健康素養提升明顯。寧夏海原關橋村,試點開展5個月后,慢性病患者規律服藥率、血壓、血糖控制率均翻倍提升,健康意識有效改善。
“健康互助組”貫徹“預防為主”方針,幫助村民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促進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在源頭上保護村民健康。同時“少生病”也減輕了家庭經濟負擔,降低了醫保資金的支出壓力,為農村家庭的經濟穩定和生活質量提升作出重要貢獻。
二、基層診療能力提升,打通健康鄉村“最后一公里”。
項目的村醫培訓,讓更多鄉村百姓能在“家門口”看病,既幫助患者解決疾病困擾,又增強了基層醫生的成就感和獲得感。受助村醫田彥榮表示,診療水平提高明顯,通過了鄉村全科助理醫師考試,項目培訓的中醫診療技術廣受好評,村衛生室診療量增加了一倍。
三、鄉村健康互助氛圍提升,切實將“健康權”轉化為“幸福感”。
身體健康心情自然就好,項目通過改善村民身體健康,提高其心情愉悅程度,減少不必要的家庭糾紛,并且互助活動,增進村民之間的聯系和認同,營造了健康的村社文化,增強了農村社區居民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甘肅舟曲縣杰迪村健康互助組志愿者趙風霞和村醫楊海條學習健康知識
經驗與啟示
四條路徑:打造新時代定州模式
20世紀30年代,協和醫學院陳志潛教授在河北定縣開創的“三級衛生網”模式,首次構建起“縣-鄉-村”聯動的公共衛生體系。近百年后,華潤健康鄉村公益項目在定州等地推行的“村級健康互助組”,正是對定縣模式“群眾參與、預防為主”核心理念的創造性傳承,這場跨越百年的健康接力,正以中國智慧書寫著鄉村振興的健康答卷。
河北定州村民正在開展村級健康互助組活動
一、筑牢健康之基,激活鄉村振興健康新動能。
互助組提高了村民健康意識,減少了各類疾病發生,降低了因病返貧風險,提高了整體健康水平及勞動參與率,使其更好地投入到農業生產、鄉村建設等各項工作中,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
二、夯實隊伍建設,為鄉村振興注入人才活水。
項目發揮專家及體系優勢,培養村醫,切實提升了診療水平,幫助其獲得患者的信賴和擁護,夯實其勝任“健康守門人”的群眾基礎,規范化治療及健康管理,也可更好守護村民健康。
三、激活內生動力,群防群治推進健康鄉村建設。
通過“好玩、好懂、好記、好用”的健康教育活動,引導更多村民加入互助組織,共同推行健康生活方式、預防疾病,盡早、盡快、科學地解決健康問題,實現健康鄉村建設目標。
開展健康互助活動,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四、營造村社氛圍,以婦女為重點打造健康共同體。
健康互助組充分發揮女性志愿者親和力優勢,提升受助者自尊心、自信心和相關技能,增強了村民間互動交往,提升了村民的組織能力和鄉村社區歸屬感,形成健康互助的生活氛圍,打造新時代村級健康共同體。
華潤健康鄉村公益項目以"村級健康互助組"為支點,撬動基層健康治理的深層變革——在這里,健康權不再是抽象的名詞,而是藏族阿媽血壓計上跳動的數字,是留守婦女手中傳遞的潤心健康包,是村衛生室里開展健康互助活動的歡聲笑語。五載耕耘,46個互助組如星火燎原,不僅點燃了鄉村家庭的健康意識,更探索出一條“組織振興引領健康振興”的中國式現代化鄉村善治之路,當健康的種子孕育出健康之花,鄉村振興的畫卷上必將增添最溫暖的幸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