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社”擰繩 “托”舉優成長 ——從“有人看”到“優成長”的社區實踐
夏日的蟬鳴在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馬坡嶺街道漸歇,東站社區活動室里卻依然回蕩著孩子們清脆的笑聲和熱烈的討論。8月,一場簡單而溫馨的結營儀式,為東站社區“好好學習托管班”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過去幾周,這里不僅是解決家長“看護難”的場所,更成為56名社區孩子探索興趣、結交伙伴、收獲成長的“暑期樂園”。社區書記王曼看著孩子們展示的作品和笑臉,感慨道:“能把零散的力量聚起來,讓托管從‘有’變‘優’,真正暖到孩子心里,這就是‘五社聯動’的價值。”
東站社區圖書室內,志愿者正在做“好好學習托管班”結營分享(龍興 攝)
暑托生活由“去”到“趣”
暑假一到,雙職工家庭的“看護難”就成了東站社區許多家長的“心頭病”。“孩子一個人在家不放心,送商業機構費用又高。”家長李女士的煩惱頗具代表性。聚焦這一“急難愁盼”,東站社區黨支部今年下定決心,要整合資源,把托管服務做實做優。
托管班絕非簡單的“看孩子”。課程表上,非遺文化體驗、小小職業體驗等主題于一體。在“我是小小消防員”戶外體驗日,孩子們穿上迷你消防服,學習使用滅火器(模擬),興奮不已;國學課上,圍棋對弈讓孩子們屏息凝神;非遺手工則讓色彩在指尖流淌。
社工周苗苗觀察到:“孩子們從最初可能只是被家長‘送’來,到后來每天主動‘盼’著來,問‘今天玩什么’,這種從‘去’到‘趣’的轉變非常明顯。”據統計,暑托班累計服務青少年兒童56名,開展趣味課堂9次,戶外職業體驗3場。
“在托管班我認識了很多新朋友,我們一起學習、一起做手工、一起‘工作’,比在家看電視有意思多了!”小朋友熊柯語舉著自己做的扎染作品,眼睛笑成了月牙。家長王先生也反饋:“孩子回家會主動講學了什么,還說要當科學家/警察,變化很大,我們安心上班也踏實了。”
五社聯動化“散”為“聚”
“單靠社區幾個人,力量太有限了。”王曼坦言。要讓暑托班真正“優”起來,必須打破資源壁壘。東站社區以黨建為紐帶,啟動了“五社聯動”引擎。
社區:發揮組織優勢,提供場地、摸清需求、統籌協調。精準對接轄區內雙職工家庭、困境兒童家庭等群體,制定詳細活動方案和安全預案。
社工機構(同行者社工):提供專業支撐。社工們運用專業方法設計課程體系,鏈接外部資源,管理志愿者團隊,并關注孩子們的心理和社會性發展。
社區社會組織(東蘭雅韻藝術團):提供特色課程。東蘭雅韻書畫社的李老師主動請纓,每周義務教授兩節書法課,孩子們從握筆學起,感受筆墨韻味;東蘭雅韻太極隊周阿姨們則帶來了趣味運動。
社區志愿者:構成服務主力。黨員志愿者帶頭值班維護秩序;長沙市社區大學的姚暢老師為孩子們帶來近一周的圍棋公益課;在校大學生志愿者帶來青春活力。這支多元的“愛心導師團”保障了日常運轉。
社區公益慈善資源/共建單位:提供專業支持和拓展平臺。社區積極聯動轄區內的中國建設銀行東岸支行,提供場地讓孩子們體驗“一日小職員”。公益暑托班成功將社區內外零“散”的愛心、資源和專業力量,有效凝“聚”成一股強大的合力,共同托舉起孩子們的繽紛假期。
在本次公益托管活動中,“五社聯動”模式展現出強大的活力與效能。東站社區以黨建引領,充分發揮社工專業優勢,精準對接轄區內雙職工家庭、困境家庭等群體,制定詳細活動方案;轄區內的文化社會組織開設繪畫、書法等藝術課程,讓孩子們在創作中感受藝術的魅力;此外,社區還積極調動轄區內相關資源,多方聯動轄區內外資源,共建企事業單位為暑期托管班開展內容豐富的職業體驗、角色扮演等主題活動。公益暑托班讓零“散”熱心,凝“聚”成一股團結力量為孩子們點燃繽紛假期。
東站社區活動室,藍天救援隊隊員領著孩子進行心肺復蘇實操(周苗苗 攝)
公益暑托從“有”到“優”
從解決“看護”的基礎需求,到滿足“成長”的多元期待,東站社區的公益暑托班在“優”字上不斷下功夫。
針對孩子們暑假作業的“攔路虎”,社區鏈接AI自習室資源,引入專業老師進行針對性答疑和學法指導。老師會根據每個孩子的薄弱點進行小組或個別輔導。四年級的楊紫悅小朋友對此深有感觸:“以前在家寫數學應用題總卡殼,急得哭。這里的老師畫圖給我講,方法特別清楚,我一下子就懂了!現在作業寫得快多了,也不怕了。”
“名著選段解讀”課則致力于文化浸潤。老師們精選《西游記》中“三打白骨精”“大鬧天宮”等經典篇章,不滿足于簡單播放動畫片,而是結合生動講解、角色扮演和開放式討論,引導孩子們思考人物性格、情節沖突和背后寓意,點燃對經典文學的興趣火花。有孩子課后追著老師問:“孫悟空后來當佛了,還能那么自由嗎?”
“優”,體現在精準化輔導解決學習痛點,體現在精心設計的課程激發興趣、開闊視野、傳承文化;體現在專業力量(社工、教師)與志愿力量的有效結合;更體現在從單純看護向全面育人目標的邁進。
東站社區圖書室,社工帶領孩子做結營分享(龍興 攝)
王曼表示,“‘好好學習托管班’是我們深化‘芙蓉萬家’行動、做實志愿服務的關鍵一環。它解決了居民的實際困難,更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了快樂學習和社區歸屬的種子。‘五社聯動’的機制讓我們看到了資源整合的巨大潛力。”
未來,東站社區將繼續深化“五社聯動”機制,以“三個芙蓉”為抓手,計劃將暑托班的成功經驗延伸至周末或課后服務,并探索鏈接更多高校、博物館、科技企業等資源,開發更多服務于青少年兒童的特色項目。“我們希望能為孩子們搭建一個更穩定、更優質、連接更廣闊世界的社區成長平臺,”負責人堅定地說,“讓‘家門口的幸福’成為孩子們童年最溫暖的底色。”(文/朱端武 龍興 作者單位/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馬坡嶺街道東站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