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7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菅宇正
開創“互聯網+”的公益新模式、激發明星粉絲團的公益應援潮……當這些公益話題熱度還在持續走紅時,米公益又一次邁開了自己的步伐,以重慶作為推廣試點,聯合當地的公益組織策劃了一次大型公益市集活動,將游戲式的公益體驗與公益成果展示、項目對接相結合,走上了公益事業新方向的探索之路。
線上參與走路答題就能做公益
12月11日、12日,由重慶公益組織聯盟牽頭,米公益APP及其上線的公益項目為基礎的首屆“千萬市民做公益”主題公益市集活動正式在重慶江北區觀音橋廣場開幕。作為本次活動線上線下連接的公益app,米公益依托其“互聯網+”的模式率先在線上刮起了一陣公益風——
在米公益app,用戶只需要通過一次早起、一通電話、學習知識、走路鍛煉等一些細小的舉動,就可以積攢平臺的虛擬貨幣大米,并將其捐贈給自己喜歡的公益項目。每一定數額的大米都對應著一定的公益物資,獲得目標支持熱度的項目才能收到企業捐贈的物資。而公益項目執行后,平臺會同步播報項目執行情況。
簡單來說,米公益的基本邏輯就是用戶參與,企業捐贈,公益組織執行,平臺反饋。作為互聯網+背景下公益的新嘗試,米公益的承載很好的解決了傳統公益時期門檻高、透明度低、體驗差的問題,讓公益活動變得生動有趣。這一理念也同樣被運用在了整個市集活動中——
線下體驗拉近與公益受助人群的距離
在市集活動的兩天時間里,上百萬名市民在市集上通過現場游戲的方式,了解、體驗并參與到重慶當地近20家公益組織所推出的公益項目——
譬如幸福加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推出的“居家助殘”項目,志愿者會為大家捆綁手腳,再讓自己走到“陽臺”,完成取衣服、衣架,拿撐衣桿晾衣服等一系列動作。“這些動作在正常人看來都很容易,但是對于殘疾人來說,真的好難。”市民王小姐說,在未來的日子里,她會給殘疾人多一份接納、尊重和關愛。
與此類似的還有自然介推出的“閉眼看世界”項目則會給大家蒙住雙眼,讓市民感受視障人群的辛酸和不易;綠葉義工推出的“山里孩子有夢想”項目則召集市民們一起為山區孩子織圍巾等參展項目都得到了市民的熱切關注與支持。
作為本次活動的主要組織方,米公益負責人表示:“我們選擇以集市形式展現公益活動,是通過公益項目對接、公益成果展示、公益產品義賣、微心愿發布認領等項目,聚合企業物質資源、社會組織專業技術和公益受助對象需求等各方公益資源,規范公益項目的運作流程,推動社會組織公益項目的實施落地。進而搭建一個個人、公益組織、企業共同參與、相互信任的公益平臺。”
據悉,活動持續的兩天里,共吸引了100多萬重慶市民參與到公益市集里公益項目的實地體驗當中,共約10萬重慶市民成為了米公益平臺的新公益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