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會長陳存根:攜手推動慈善事業再上新臺階
慈善事業是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民生保障制度和社會治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慈善事業,尤其是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之后,黨中央將慈善事業作為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面,發揮慈善等第三次分配作用成為改善收入和財富分配格局、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的重要途徑。
2021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
2021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首先要通過全國人民共同奮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確處理增長和分配關系,把“蛋糕”切好分好。
在黨和國家的鼓勵下,高收入人群和企業家實施大規模捐贈的頻次和力度逐步加大。2021年以來,大規模捐贈已經成為一種潮流,推動我國慈善文化更加普及,慈善力量不斷壯大,慈善實踐日益豐富,慈善功能持續發揮。截至2022年4月,我國已登記認定慈善組織超過一萬家,資產規模近2000億元;成立慈善信托超過850筆,信托合同規模超過40億元;注冊志愿者超過2.2億人,志愿服務項目總數達到125萬個,累計志愿服務時間超過33億小時;全國共有73.7萬人取得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證書,2021年報考總人數更是達到了80余萬人,創歷史新高……
廣大慈善力量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扶貧濟困、扶老救孤、助殘優撫、救助災害、疫情防控、科教文衛、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去年河南突發洪災,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8月8日,河南省各級慈善組織、紅十字會共接收用于水災救援的捐贈款物高達85.88億元。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面向全國社會工作者發出了四點倡議,鏈接多方資源,整合專業力量,有序參與救災;河南當地192家社工機構參與防汛救災工作,參與社工7580人,聯動志愿者28.2萬人次,累計服務受災群眾65.2萬人次。通過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公益資源的聯動,人民群眾的急難險困得到及時救助,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斷得到滿足。
《公益時報》社作為民政部主管、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主辦的全國第一份綜合性公益類報紙,見證并記錄了慈善力量在新時代的發展。善意需要得到褒揚,善行應該被更多人傳頌。今天,《公益時報》在這里舉辦中國慈善榜發布活動,是對“旗幟鮮明地揚善”理念的堅守,更是對慈善事業發展的有力促進。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他們應該被記錄,值得被褒揚,更應被社會推崇和尊重!
當前,我國正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黨中央、國務院對發揮慈善事業第三次分配作用、在高質量發展中推進共同富裕提出了明確要求。慈善事業前景廣闊、使命光榮。
作為行業媒體,推動慈善事業和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公益時報》責無旁貸:一是要強化主流媒體責任擔當,積極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對慈善事業的指示要求,開展豐富的慈善社工法規政策宣傳、文化建設和實踐活動,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二是要聚焦慈善事業和社會工作,展現民政媒體特色,引領廣大慈善力量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同向同行、同頻共振,促進社會進步,共享發展成果。三是要持續增強公信力和影響力,以事實為準繩,以公平為準則,堅持公益初心,做強做大中國慈善榜等品牌活動,客觀、公正地發揮媒體評價、監督作用。四是要利用現代信息傳播手段,發揮融媒體優勢,宣傳普及慈善和社會工作知識,傳播慈善人物和社工先進事跡,推廣典范案例和項目經驗,增強公眾依法行善意識,共同營造助人行善光榮、扶貧濟困有功的良好社會氛圍。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則未來可期。”讓我們攜起手來,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持續壯大慈善隊伍,擴展慈善規模,做優慈善項目,推動慈善事業再上新的臺階,讓社會愛心充分涌流,讓慈善行為無處不在,讓偉大祖國永遠溫暖如春,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認同感,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本文為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會長陳存根在第十九屆(2022)中國慈善榜上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