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財入局慈善領域 財富增值與向善實現“雙向奔赴”
繼保險業向慈善領域發力推出“慈善保險”產品后(詳見報道《慈善場景不斷擴展,“保險+慈善”能擦出怎樣的火花?》),金融業也主動向慈善融入,利用金融屬性自身優勢,推出慈善類理財產品,在實現財富保值增值的同時金融向善,讓公益有更多參與渠道和選擇方式,助推慈善事業多元健康發展。
8月7日,中信銀行全資發起設立的資管機構信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信銀理財”)推出的“溫暖童行”品牌公募慈善理財系列產品——“安盈象固收穩利溫暖童行一年封閉式1號”“安盈象固收穩利溫暖童行一年封閉式2號”到期,實現年化收益(捐贈后)均超過3.6%,所得200萬元收益將以善款形式,全部捐贈給中國出生缺陷干預救助基金會和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用于相關公益項目。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理財公司針對客戶推出慈善主題類的理財產品。有統計指出,多只產品募集金額超20億元。慈善理財正成為金融機構創新產品模式、豐富產品種類的新方式。捐贈“超額收益”投向慈善組織,推進財富向善的同時探尋慈善組織募款可持續化路徑。
溫暖童行“慈善理財”產品運作模式
理財收益捐贈成慈善新場景
2023年6月,信銀理財“溫暖童行”公募慈善理財系列產品“安盈象固收穩利溫暖童行一年封閉式”(基金)上市發行,產品募集期為6月30至7月10日。
該基金運作模式,在符合金融監管要求基礎下,由信銀理財與慈善組織簽署合作協議,設計發行慈善理財產品,吸引投資者投資,通過協議約定代投資者進行捐贈,慈善機構為投資者出具捐贈證明,形成專項封閉式良性循環,達到理性行善的目的。據介紹,該模式下,信銀理財“溫暖童行”設計了三種捐贈模式,即固定比例、部分超額收益、固定+部分超額收益結合。
截至2024年7月底,信銀理財累計發行包含“溫暖童行”在內慈善理財系列產品17只,募集社會資金超120億元,預計匯集公益資金超1000萬元,已與九家慈善基金會建立慈善合作戰略伙伴關系,公益項目覆蓋上海、云南、新疆、浙江、四川、福建等地。隨著“溫暖童行”慈善理財產品陸續到期,所得善款將全部通過合作慈善組織執行。
信銀理財相關負責人對《公益時報》記者表示,理財公司兼具綜合融資與財富管理的功能,運作機制與共同富裕的實現路徑天然契合,加之投資范圍廣、客戶群體豐富,通過慈善理財產品這一紐帶,滿足了“居民財富保值增值”與“拓寬慈善資金捐贈來源”的雙向需求。
“慈善理財產品的推出,持續加大了對慈善金融事業的研究與實踐,實現了財富第三次分配和促進共同富裕的路徑,為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公益事業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的同時,也給予地方政府探索金融促進共同富裕有益的啟發。”上述負責人說。
作為“溫暖童行”理財產品的增值收益的受捐方,中國出生缺陷干預救助基金會副秘書長王紫薇認為,理財產品捐贈是基金會募資的一個渠道,是探索一種可持續化捐贈的路徑。
財富與慈善的“雙向奔赴”
早在“慈善理財”產品推出前,信銀理財就與政府、慈善組織交流,打通理財產品與公益捐贈和需求的鏈接。其先后與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原上海銀保監局等部門研討,完善慈善理財創新模式。目前,“慈善理財”模式已寫入上海市人大第十六屆一次會議提案,得到市、區兩級政府認可。
普益標準是一家國內資產管理與財富管理市場研發機構,依托于戰略合作伙伴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的基礎研究支持。
“金融介入慈善領域,拓寬公眾公益參與渠道,為慈善組織募款來源增加新的路徑,是一種值得探索的‘金融+慈善’新模式。”該機構研究員董翠華表示,與普通理財產品相比,慈善主體的理財產品大多集中在少數幾家機構,慈善主題的理財產品往年較少,數量并不多。但隨著共同富裕目標的推進,今年以來,慈善主題的理財產品在發行機構和數量上均有明顯提升。
據普益標準不完全統計,2023年前,續存的慈善主題理財產品僅有6只,但今年已經發行了不同份額的產品21只,形成慈善理財產品系列,發行方覆蓋理財公司、城市和農村商業銀行。
慈善理財產品將超額收益部分全部或按比例部分捐贈給慈善組織,如面對經濟預期不穩,理財產品凈值波動較大,如何保障慈善理財產品的慈善目標實現?商業行為與公益目的結合,考驗著金融機構的運營能力。
信銀理財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慈善理財產品的保值增值有信心,一是公司配備了最專業、最資深的投資團隊進行管理和投資運作,二是作為公司落實中央重大戰略的項目將匹配最為優質、穩健的資產,以更好滿足慈善理財產品的投資回報及慈善捐贈預期。
董翠華認為,要兼顧投資者財富保值增值的投資需求與財富向善的慈善意愿二者間的平衡,這對理財產品資產標的質量和慈善項目價值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慈善主題理財產品的不斷增多,要真正得到投資者認可,還需要金融機構加大投資研發力度和資產配置能力。
捐贈對象選擇及信息披露執行
根據“溫暖童行”系列理財產品的說明,該基金在募集時會向投資者履行產品信息披露義務,明確公司代表投資者將部分或全部的投資收益捐贈給合作的慈善組織,并告知捐贈對象與用途。
信銀理財相關負責人表示,合作的慈善組織需要經過省、市級及以上民政部門認定,為擁有抵稅資格且社會組織認定評級在3A級別及以上的慈善組織,并按照公開透明、自愿無償、誠實守信原則制定了合作慈善組織的管理辦法,對事前合作準入、事中監督評估、事后投向管理三個階段進行全流程管理,以確保慈善理財合作慈善組織管理更加嚴格規范、捐贈支出更加有力有效。
“獲知慈善理財產品的超額部分的捐贈信息反饋是投資者的權利,公司將嚴格落實對金融消費者全過程保護,保障理財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調動投資者參與慈善事業熱情,匯聚更多慈善資金投入公益事業。同時,公司將持續助力慈善事業,加強自我監管,接受社會公眾監督,嚴守公益初心,防范公益慈善活動中的法律和道德風險。”上述負責人表示。
王紫薇表示,信銀理財的捐贈資金將專項用于兒童關愛救助健康成長領域,對于慈善機構來說,其拓展了慈善捐贈方式,創新慈善與金融融合、增加慈善社會宣傳與捐贈,提供了參與公益慈善的新路徑,具有良好的社會價值和意義。“信銀理財在公益捐贈上的創新之舉,不僅拓展了新型慈善捐贈方式,也是金融機構踐行金融支持慈善事業發展的理念,凝聚善的力量、善的精神、善的行為。”
截至目前,信銀理財已建立合作關系的慈善組織有九家,包括中國出生缺陷干預救助基金會、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等四家全國性慈善組織,以及浙江省慈善聯合總會、四川省慈善聯合總會、福建省慈善總會、上海市慈善基金會、上海市黃浦區教育基金會等五家省市級慈善組織。
理財慈善產品正多元化發展
據了解,2021年,信銀理財啟動了“燈塔計劃”,制定“十大戰略項目”,共同富裕、普惠金融等領域作為重點業務發展方向。同年,信銀理財攜手浙江省慈善聯合總會推出“金晴象(同富)系列”慈善理財產品,募集規模11.7億元,產生善款155萬元,公益資金專項用于留守兒童關愛項目,惠及217所學校,為5312名孩子圓夢“微心愿”。
今年8月,中信銀行杭州分行聯合信銀理財面向浙江市場,推出首期“共富共創”慈善理財產品,慈善理財超額收益部分的80%會以投資者名義捐贈給浙江省慈善聯合總會。目前,全國累計募集超過5億元,打造了“金融+慈善”新樣本。
截至2024年6月底,“共富共創”系列理財已經發行14期,全國累計銷量238.57億元,理財產品大部分重點支持浙江“共富”一線并向山區26縣延伸,深度服務浙江經濟和民生發展。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慈善主題類的理財產品不斷增多,在理財服務中植入慈善概念值得鼓勵和探索。與此同時,金融機構更應提升資管水平和資產配置能力,開發出差異化理財產品,滿足投資人資產保值增值與公益行為的多元需求。同時,慈善理財作為比較新穎的慈善形式,不應僅限于理財產品,發展方向應當更加廣泛,還應與慈善組織建立起長期聯系,了解其需求,打通金融與慈善界別間的認知差異,更好地推動金融向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