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李翠利: 完善鄉村養老體系 建設老齡化友好社會
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不斷加速,如何積極應對老齡化,成為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議題。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馬上鄉李石村婦聯主席、全國三八紅旗手李翠利指出,當前,鄉村養老主要依賴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由政府補貼,個人賬戶靠繳費積累。但2024年全國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僅每人每月123元,多數省份在150元左右。老人扣除每年400元合作醫療保險及衣食住行等基礎開支后,若無存款或兒女接濟,生活難以為繼。“70歲打工潮”現象屢見不鮮,充分反映出鄉村養老面臨的嚴峻挑戰。
雖然政府已關注到這一問題,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穩步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但要實現鄉村養老的全面改善,仍需多方努力。同時,建設老齡化友好社會,不僅要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還應為有工作能力的老人提供合適崗位。
今年全國兩會,李翠利帶來了《關于完善鄉村養老體系 建設老齡化友好社會的建議》。
一、優化養老金結構。將基礎養老金提升至每月500元,由中央財政負擔基礎部分,確保鄉村老人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同時,各地根據當地物價和平均收入水平差異,確定區域補貼,補貼部分由地方自籌。通過這種方式,既能體現國家對鄉村養老的兜底保障,又能兼顧地區差異,提高養老保障的精準性。
二、完善鄉村養老政策。提升鄉村養老保險參保人員繳費基數和補貼比例,一方面,鼓勵年輕農村居民提高繳費檔次,為未來養老積累更多資金;另一方面,政府加大補貼力度,減輕參保人員負擔,提高參保積極性。這樣既可以緩解當前鄉村養老壓力,又能更好保障參保人員未來養老待遇。
三、開發適合老年人的工作崗位。結合鄉村實際情況,開發適合老年人的工作崗位,如鄉村旅游服務、農產品初加工、生態養護、鄉村文化傳承等。通過政策引導,鼓勵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為老年人提供就業機會。同時,為參與工作的老年人提供必要勞動保護和健康保障。
四、建立鄉村老年就業服務平臺。搭建鄉村老年就業服務平臺,收集和發布適合老年人的崗位信息,為老年人和用工單位提供對接服務。同時,開展針對老年人的就業培訓,提升就業技能和適應能力,幫助他們更好融入工作崗位。
五、加強宣傳引導。通過多種渠道宣傳鄉村養老政策和老年就業的積極意義,轉變社會觀念,消除對老年人就業的偏見。鼓勵老年人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發揮自身余熱,實現老有所為、老有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