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熱點 > 正文

社會救助迭代升級

  “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電費補貼、春節補貼、取暖補貼、教育救助、醫療救助……合計59486元。”

  在陜西省西安市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上,該市周至縣白楊林村困難群眾徐新華 (化名)一家,在2024年獲得暖心救助的類型、時間、金額一目了然。

  西安依托2022年9月上線的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打造了綜合救助業務管理、低收入人口監測預警、社會組織資源鏈接等三個應用場景。目前,西安已辦結各類救助申請業務12.53萬余件,新納入低保對象10618人、特困人員3086人,開展臨時救助2.65萬人次。

  讓生活困頓者得周濟之助,社會救助是兜底層,也是安全網。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國動態監測低收入人口6600多萬人,保障低保對象4044.9萬人。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救助幫扶,完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為更好發揮社會救助“保基本、防風險、促發展”的功能作用,我國持續完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以防止返貧幫扶政策和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政策(以下簡稱“兩項政策”)銜接并軌為突破口,通過救助體系迭代升級、持續增加政策供給,推動社會救助擴容提質增效。

  探路并軌促集成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統籌建立農村防止返貧致貧機制和低收入人口、欠發達地區分層分類幫扶制度,開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總體評估,完善過渡期后幫扶政策體系。

  2024年8月,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18個鄉鎮293個行政村試點取消“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對象”這一幫扶對象識別方式,進而將符合條件但未納入低保、特困、低保邊緣家庭、剛性支出困難家庭、其他困難人員等原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對象,分類納入相應范圍并標注情況。

  2024年,我國將做好“兩項政策”銜接并軌作為社會救助工作的重中之重。包括莊浪在內的多地啟動“兩項政策”銜接并軌試點,探索以信息集成推動政策集成,為構建城鄉統籌、分層分類的低收入人口常態化救助幫扶體系奠定基礎。

  防止返貧致貧,是基本民生保障的底線目標。2020年,我國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并設置為期5年的過渡期進行防止返貧監測。其政策對象集成于“全國防止返貧監測和銜接推進鄉村振興信息系統”,旨在通過風險消解和發展能力提升實現穩定脫貧。

  與防止返貧幫扶政策并行的,是低收入人口幫扶政策,政策對象集成于“全國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側重對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

  農業農村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底,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任務的25個省份,超六成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對象已消除返貧致貧風險。“其余監測對象的風險消除和發展能力提升,仍需時間。”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林閩鋼說。

  為防止過渡期結束后部分需要兜底人群出現系統性返貧,2024年和2025年連續兩年中央一號文件,均對信息平臺互聯互通、統籌開展農村低收入人口及防止返貧致貧對象的識別認定等“兩項政策”銜接并軌做出明確要求。

  信息集成、統一認定,有效提升了社會救助政策覆蓋范圍。記者在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市了解到,當地原有脫貧享受政策對象以及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對象5080人,其中4072人已納入社會救助保障。經市鎮村三級研判后,又有356人被納入社會救助幫扶范圍,579人退出監測幫扶序列,監測幫扶對象的社會救助政策覆蓋率從 80.2%提高到98.38%。

  與此同時,救助幫扶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莊浪縣民政局社會救助辦主任龔利介紹,當地對低保對象的認定,在原有標準基礎上新增住房和飲水安全指標;低保邊緣家庭的家庭存款上限由24個月提高至36個月,無消費型車輛或大型農機具認定條件由5萬元以上提高至8萬元以上;剛性支出困難家庭的存款上限由36個月提高至42個月。

  精準救助更系統

  39歲的肥城孫伯鎮某村村民杜某患有精神類疾病,過去每次發病,年事已高的父母只能眼睜睜看著,有心無力。

  這一狀況已有所改善。由專科醫生、護士、服務人員組成的“桃仙子”服務隊,每月上門為杜某提供醫療巡診和生活巡護服務,根據他的病情動態調整用藥,減輕了家庭成員的照護壓力和心理壓力。

  近年來,各地探索完善對象精準識別、服務精準供給、過程精準管理的全鏈條精準救助模式,不斷提升救助幫扶質量。

  一方面,以“防風險”為目標,建立健全預警指標體系,強化對低收入人口的常態監測、及時預警和快速響應。

  例如,西安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設置了75個低收入人口監測預警指標。針對城鄉居民個人自付醫療費用超過5萬元、重點救助對象個人自付費用超過1萬元等7種情形,系統將提示工作人員快速幫扶;針對低保戶“分類施保”、殘疾人“兩項補貼”、孤兒基本生活保障等政策落實中易出現的“漏救”和“救不夠”等風險,系統設置29項需求預警;針對各類救助對象年齡、家庭經濟狀況、健康狀況、生存狀態發生變化等情況,系統進行動態預警,等等。

  “舉例來說,低保老年人滿70、80周歲前的1個月,系統會提醒工作人員按政策相應調整補助標準和額度。”西安市民政局社會救助處處長王科峰介紹。

  與線上及時預警相匹配,當地同步健全線下快速響應機制。西安3463個村(社區)成立困難群眾急難問題快速響應服務隊3463個,社會救助服務站點2633個,及時組織查訪,落實救助幫扶措施。據統計,目前西安已生成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預警信息7.7萬余條,核實辦結7.66萬余條,調整保障待遇10778人。

  另一方面,以困難群體的需求為“靶向”,加大社會救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實現救助服務精準供給。

  2024年,我國啟動服務類社會救助試點,推動各地積極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實現社會救助由單一物質救助向“物質+服務”綜合救助模式轉變。在肥城,140余人的“桃仙子”服務隊為全市3400余名分散特困人員、1500余名低收入人員提供助潔、助醫、助餐、助浴、助急、精神慰藉等8大類16小項服務。

  此外,多地創造條件,提升勞動年齡段、具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勞動就業意愿,增強其就業能力。

  家住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的小王是一名大學三年級學生,因父親去世、母親服刑,生活困難的他被納入低保。小王學習很努力,考取了教師資格證,民政部門為他發放了600元助學金。“資金雖少,但樹立了大導向。我們開展‘寧陽紅·助學技’活動,鼓勵民政服務對象學技能、強本領,年度內取得相應專業技術、職業技能證書的民政服務對象,均可獲600元助學金。”寧陽縣民政局局長閆文介紹。“在生存性保障之外,應強化就業幫扶、產業幫扶等發展型幫扶政策供給。”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殘聯副主席王永澄說,“變他助為自助,變輸血為造血,體現出更為積極的社會保障觀”。

  強化協同兜好底

  家住陜西省延安市宜川縣的鄧某患有白血病,治療費用達30.1萬元,其中自付部分6.26萬元。鄧某向宜川縣融救助中心提交申請,被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圍,享受低保、醫療救助、“急難重特”資金池救助、小天使基金等6項疊加救助項目。

  圍繞“增效”目標,我國多地進一步強化部門協同、政策集成、資源統籌,匯聚社會救助工作合力。

  以宜川為例,當地將民政、婦聯、殘聯等21個部門、單位的56個救助項目“歸于一口”,“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的縣級融救助中心應需而生。在項目渠道不變、資金支付方式不變的前提下,宜川縣融救助中心把民政基本救助、行業專項救助、社會慈善幫扶串成救助鏈,為困難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

  甘肅、山東等地以整合資源、優化隊伍為前提,推動“兩項政策”銜接并軌試點。

  肥城整合優化市鎮村三級工作力量,將熟悉“兩項政策”的民政、農業農村(扶貧)工作人員納入專班,推動實現“兩項工作一人分管”“具體工作一人牽頭”,兩支隊伍融合為一支隊伍。

  “過去,民政和農業農村部門分別于每年7月和9月針對低收入人口和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對象開展排查,各村民政事務專干和扶貧專干分頭查、有重疊。”龔利說,“兩項政策”銜接并軌試點開始后,莊浪把兩次排查合并于9月開展,排查內容也精簡到了一張A4紙之內。

  資源整合為基層減負的同時,救助效率大幅提升。以前,群眾提交救助申請后,因為各部門分開認定,有時會出現政策落實被動延遲。“與以往相比,并軌后一次認定、迅速落實,效率提升。”龔利說。

  (據《瞭望》周刊)

網站編輯: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综合色在线| 亚洲狠狠综合久久| 五月婷婷综合在线| 国产色综合一二三四| 亚洲 欧美 日韩 综合aⅴ视频| 亚洲综合色婷婷七月丁香| 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香蕉|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色综合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久久99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 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 亚洲 欧美 综合 高清 在线|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院首页| 伊人久久综合无码成人网| 久久综合久久美利坚合众国| 亚洲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 国产精品 综合 第五页|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亚洲| 99久久国产亚洲综合精品| 在线综合亚洲中文精品|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片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综合色| 一个色综合导航| 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 综合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成色综合网|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婷婷| 91在线亚洲综合在线| 五月天激激婷婷大综合丁香| 女人和拘做受全程看视频日本综合a一区二区视频| 狠狠色噜噜色狠狠狠综合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 欧美国产日韩综合在线|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 伊人成色综合网| 久久91综合国产91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