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最美醫務社工 | 宋一鳴:只有真真切切地與服務對象溝通交流,才能感受到彼此的變化和成長
為弘揚醫務社會工作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樹立醫務社會工作者先進典型,宣揚醫務社會工作者案例,《公益時報》社攜手中國紅十字基金會、金賽藥業等合作伙伴共同開展“第三屆(2023)尋找最美醫務社會工作者”系列活動,并推出“第三屆(2023)尋找最美醫務社工”系列訪談活動,旨在弘揚醫務社工精神,發掘榜樣的力量,共同推進醫務社會工作發展。
本期訪談主人公:宋一鳴,中級社工師,河南省胸科醫院醫療事業發展和社會工作部社工組組長。在河南省內社會工作領域,尤其在醫務社會工作、兒童社會工作領域具有一定專長。9年醫務社會工作實務經驗,與同事們開展300余場次的專業個案、小組及主題日活動,對待服務對象始終做到耐心、周到,服務過程專業、高效,以實際行動詮釋“用生命影響生命,讓愛心點亮希望”的助人理念。她認為,只有真真切切地與服務對象溝通交流、幫助他們,才能感受到彼此的變化和成長。
病房探訪術后患兒,了解患兒康復情況并與服務對象一起閱讀,放松心情
以下為訪談實錄>>>>>>
《公益時報》:簡單介紹自己以及日常工作內容。
宋一鳴:2014年畢業于鄭州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碩士研究生,同年6月入職河南省胸科醫院社會工作部,現為醫院醫療事業發展和社會工作部社工組組長。主要負責醫務社會工作實務開展,病房探訪、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等。同時,結合科室工作安排,參與輪值醫務社會工作站慈善救助、社區義診、先心病及肺結節篩查、健康教育等工作內容。
《公益時報》:為什么會從事這份工作?
宋一鳴:可能跟成長環境有關。母親在醫院工作,小時候經常跟她去醫院,對醫院的環境比較熟悉和親切。研究生期間,專門去深圳市春暖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實習,接觸了醫務社會工作。長達半年的實習,讓我更加堅定自己的初心,也愿意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去幫助患者和醫務人員,為他們提供充滿人文關懷的專業服務。
《公益時報》:在醫務社工服務過程中遇到最困難的事情是什么?又是如何解決的?
宋一鳴:最困難的事情就是在剛上班的時候發現理論與實踐存在偏差,很多活動想法并不能落地或活動形式缺乏創新、創意等。那時會困惑、迷茫,會自我懷疑、自我否定,感覺工作遇到了瓶頸。還好社會工作的一些專業理論和方法同樣適用于調節自身,我會靜下心來,傾聽自己的內心,找到糾結點、矛盾點,同時蓄積力量解決問題,與領導、同事多溝通多傾聽,就會發現柳暗花明又一村。
醫務社工專門設計“綠色療愈力”成長營系列活動,讓服務對象在戶外汲取大自然的生機力量,放松心情,激發生活信心
《公益時報》:簡單介紹案例以及根據案例分析醫務社工在該領域的創新、總結、經驗等內容。從事醫務社工服務過程中,讓你最感動的事是什么?
宋一鳴:最感動的就是幫助過一個叛逆的小男孩,從一開始不理睬、不配合,到一步步走進他的內心,幫助他修復親子關系,并觸碰他內心柔軟的一面,讓他學會發現愛、感受愛。結案時發現他變化很大,也學會了向父母和社工表達愛。還有一件事是幫助一個失獨家庭母親,讓她在為孩子求醫、申請救助時,感受到醫務社工的專業力量和溫暖。共情和接納讓她樂意與我們分享和溝通,讓她在想起從前的痛苦時不是刻意回避,而是坦然接受并對未來充滿信心。我想這才是社會工作的宗旨——助人自助,讓自己成長和充滿力量。
總之,我在促進服務對象改變時也讓自己獲得了成長,我看到了共情和愛的力量,啟發了自己要在實踐中用共情這束光,穿透痛苦、孤獨、焦慮的慢慢黑夜,找到與服務對象的共通之處。只有真真切切地與服務對象溝通交流、幫助他們,才能感受到彼此的變化和成長,這何嘗不是一種精神財富呢。
《公益時報》:對醫務社工未來的發展有哪些建議?
宋一鳴:一是深化專業能力。醫務社工需要不斷學習和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以更好地適應和應對醫療服務的需求。二是建立合作網絡。醫務社工需要與醫務人員、患者、家屬以及其他相關機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形成合作網絡,以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三是拓展服務領域。醫務社工可以逐步拓展服務領域,例如醫療康復、心理疏導、健康教育等方面,以滿足更多患者的需求。四是提升技術水平。醫務社工需要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技術和工具,例如社會工作信息化技術、大數據分析等,以提升服務的技術水平。五是注重患者體驗。醫務社工需要關注患者的體驗和感受,傾聽患者的需求和意見,以提供更加貼心和個性化的服務。六是加強行業交流。醫務社工需要積極參與行業交流活動,與其他地區的醫務社工進行經驗分享和交流,以拓展視野和思路。七是關注職業發展。醫務社工需要關注自身的職業發展前景,積極規劃和管理自己的職業生涯,以實現個人和職業的發展目標。
總之,醫務社工未來的發展需要不斷適應醫療服務的需求變化,積極拓展服務領域和提升專業能力,并與醫務人員、患者、家屬和其他相關機構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以提供更加優質和高效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