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人物觀點 > 正文

尋找最美醫務社工 | 蘇靖韻:探索特殊兒童學前教育服務模式 搭建圓夢學堂學前教育體系

  為弘揚醫務社會工作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樹立醫務社會工作者先進典型,宣揚醫務社會工作者案例,《公益時報》社攜手中國紅十字基金會、金賽藥業等合作伙伴共同開展“第三屆(2023)尋找最美醫務社會工作者”系列活動,并推出“第三屆(2023)尋找最美醫務社工”系列訪談活動,旨在弘揚醫務社工精神,發掘榜樣的力量,共同推進醫務社會工作發展。

  本期訪談主人公:蘇靖韻,中級社工師。佛山市南海區啟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南海區婦幼保健院特殊兒童家庭全方位助力支持計劃項目主任,負責統籌項目服務開展,為特殊兒童家庭提供一站式社工服務,總結項目服務模式及經驗,促進特殊兒童家庭更好回歸社會。曾榮獲2022年佛山市社工之星、2022年度佛山市南海區優秀社工。

  她提供的案例“醫教結合服務在腦損傷患兒中的實踐探索”,于2016年12月啟動,是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首個關注特殊兒童的醫務社工服務項目,通過醫務人員、醫務社工、社會力量等跨專業團隊協助方式,為服務對象提供多維度的支持,創新特殊兒童醫務服務模式。經過幾年探索,2020年起項目搭建院內特殊兒童學前教育服務的框架,2022年鏈接基金會資源支持,開展針對腦損傷兒童的“慢慢圓夢學堂”——院內特殊兒童學前教育服務。綜合運用小組社會工作的手法,跨專業團隊開展服務,提升患兒的知識儲備與社交互動能力,協助患兒家庭做好融入集體生活和就學準備工作。服務得到了一致認可,同時院內特殊兒童學前教育服務也創新了科室的服務模式,為其他有需要的載體提供參考經驗。

  以下為訪談實錄>>>>>>

  《公益時報》:簡單介紹自己以及日常工作內容。

  蘇靖韻:2016年7月至2021年8月,佛山市南海區啟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南海區人民醫院醫務社工服務項目一線社工。負責癌癥和慢病病人及家屬服務個案輔導及跟進工作、項目志愿服務團隊的培育和發展支持工作,負責南海區人民醫院醫路凡星志愿服務隊的日常院內工作。

  2021年9月至今,任佛山市南海區婦幼保健院特殊兒童家庭全方位助力支持計劃項目主任,負責統籌項目服務開展,為特殊兒童家庭提供一站式社工服務,總結項目服務模式及經驗,促進特殊兒童家庭更好回歸社會。

  投身醫務社會工作的7年里,從一位社工“小白”,成長為一名專業的醫務社工。從來都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用真誠的態度,專業的技巧,用心的服務每一位服務對象。服務超過150例個案,從0歲到90歲,為特殊患兒及家屬、癌癥病患、慢病病人、自殺患者、臨終病患等不同的服務對象提供心理輔導和資源鏈接等服務。協助病患及家屬應對因病衍生的問題,激發其抗病抗病潛能,提升其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回歸社會,回歸生活。

  《公益時報》:為什么會從事這份工作?

  蘇靖韻:從一個社工小白走進社工行業,并且走進醫務領域,看似緣分,但又像“命中注定”的事情。受到家人的影響,第一次接觸到“助人自助”和“生命影響生命”入行,透過一個個的個案和活動經歷,從懵懵懂懂到真真切切了解到它的內在含義,幫助病人及其家屬走過最煎熬的日子,勇敢面對逆境,接納自己,真的很有意義,也更加堅定在醫務社會工作的路。

  《公益時報》:在醫務社工服務過程中遇到最困難的事情是什么?又是如何解決的?

  蘇靖韻:剛接觸的初期是最困難的,在醫院場域之中,醫務社工作為第三方的角色進駐,服務不同的服務對象,包括患者、患者家屬、醫務人員都對醫務社工的工作不了解。一方面患者對于醫務社工不認識,不了解;另一方面醫務人員對于醫務社工的專業認識不夠,很難一下子接納醫務社工作為團隊的一份子,加上非醫療行業,無醫學背景的情況下,對于醫學知識的欠缺,會容易讓醫護、患者很難相信“你能幫到他們”。這種不信任的感受會讓初入行的醫務社工覺得陷入困境。

  這些時候,就需要及時的進行個人的調整,一方面,多看書、多學、多問,除了不斷鞏固專業知識外,還要不斷學習和了解相關疾病的基礎知識,在跟隨醫護查房的過程中,像海綿一樣不斷汲取知識,幫助自己學習和了解更多關于疾病的相關知識。除此之外,也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可以及時做好病人個案討論會議、工作匯報等相關工作,讓醫務人員能更進一步的了解社工的服務和專業,慢慢改變他們對于醫務社工的印象和了解,從而慢慢接納醫務社工成為團隊的一份子。再由醫護轉介及推薦等,讓患者也能加深對于醫務社工的信任,耐心聽取患者的需求,做好需求評估和及時介入的工作,回應患者需求,用心和耐心陪伴患者更好地應對疾病。

  《公益時報》:從事醫務社工服務過程中,讓你最感動的事是什么?

  蘇靖韻:遇到過很多讓我感動的事情,在第一個項目做善終服務過程中,遇到一位疾病晚期患者,離世前的愿望是和妻子拍一張合照和全家福,幫助他完成心愿后,他妻子和我陪伴案主安詳離世。經過哀傷輔導,這位女士走出來之后,踏上志愿者之路,幫助其他喪親家屬面對哀傷。

  在做特殊兒童醫務社工服務過程中,鏈接多方資源,與同事一起搭建院內特殊兒童學前教育服務的框架。在服務過程中,幫助一位腦癱患兒建立信心,在畢業典禮的時候邀請其進行畢業演講和表演。從剛開始患兒所有家屬否定和不信任的情況下,堅持為其爭取到上臺表演的機會,最終孩子成功并出色完成演出。自此以后,患兒和家屬轉變觀念,勇于嘗試,重新建立信心。

  《公益時報》:簡單介紹案例以及根據案例分析醫務社工在該領域的創新、總結、經驗等內容。

  蘇靖韻:案例通過介紹“醫護+社工+幼教導師+志愿者”跨專業團體合作,開展院內特殊兒童學前教育服務模式,搭建了圓夢學堂學前教育體系。院內特殊兒童學前教育體系的搭建為特殊兒童提供了適合的課程內容體驗,補充腦損傷患兒受教育的機會。同時,成功產出佛山首個院內特殊兒童學前教育程序,為院內醫教結合實踐開展提供指引,更好促進教育平等。聯動民政、基金會及社會慈善資源超22萬元;帶領團隊為特殊兒童打造“圓夢學堂”品牌服務,該服務已經為超過150名特殊兒童提供服務,開展超280節課堂,鏈接各類志愿者資源超過600人次。

  患兒家庭認為,“圓夢學堂”能讓孩子適應集體上學的環境,學習上課紀律,彌補孩子因為治療無法上幼兒園的問題,在圓夢學堂里看著孩子的進步,對孩子未來回歸校園更有信心,也更有信心繼續進行康復治療。其中,30%左右的患兒在參與圓夢學堂后,能順利回歸過渡到正常學校、幼兒園或申請保留學位。項目能提供實踐的框架和流程,醫務社工與科室醫護共同以《“圓夢學堂”對腦癱患兒學前轉銜教育效果的研究》申報佛山市自籌經費類科技創新項目入庫。

  《公益時報》:對醫務社工未來的發展有哪些建議?

  蘇靖韻:期望可以出臺并落實地區購買醫務社工服務的預算標準,為購買服務方提供政策依據和預算依據。醫務社工除了需要學習社會工作專業的技巧以外,也需要學習相關的疾病基礎醫療知識、心理輔導技巧等,希望可以聯動更多部門和多專業的方向,提供更多培訓,增強醫務社工的專業能力;牽頭聯動不同的高校,搭建溝通平臺和機制,讓更多的高校學生有實踐的機會,更多的人能投入到行業當中。

網站編輯: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网站|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一区| 久久99亚洲综合精品首页 | 亚洲欧美国产日产综合不卡| 色综合天天综合狠狠|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亚洲| 色综合久久最新中文字幕| 色五月丁香六月欧美综合|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综合88| 国产综合精品女在线观看|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日韩| 久久狠狠色狠狠色综合|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伊人色综合九久久天天蜜桃| 三级韩国一区久久二区综合| 国产日韩欧美综合|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亚洲| 亚洲啪啪综合AV一区|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系列| 色综合久久久久| 天天综合久久一二三区|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 五月丁香综合缴情六月小说|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天堂无码久久综合东京热| 激情综合亚洲色婷婷五月|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综合久久| 婷婷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亚洲综合色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国产免费| 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亚洲国产国产综合一区首 | 亚洲色偷偷偷鲁综合| 亚洲 自拍 另类小说综合图区| 天天操天天干天天综合网|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五|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综合日本|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久久|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成人综合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