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人物觀點 > 正文

發展社區新質生產力助力基層社會治理創新

  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經過多年實踐,我國已初步形成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模式,但仍面臨一些現實困境。

  當下,新質生產力的提出,對提升基層社區治理水平、完善基層治理體系具有重要意義。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生產力迭代升級、實現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社區治理中的“四化”問題

  所謂社區治理中的“四化”現象,即社區治理主體單一化、社區治理參與主體老年化、社區資源開發淺層化和部門協同“關系化”。

  社區治理主體單一化,社區工作者專業素養亟待提升。當前,從實際社區治理主體看,仍然以社區居委會和社區服務站為主,在街道辦事處(或鎮政府)的指導下,負責本社區的治理,并未真正形成社區居委會、居民、社區組織等多方共治的理想局面。作為社區治理主體的社區工作者,其綜合素養及專業能力仍顯不足,對社區工作的基礎知識、價值理念理解不深,對社區社會工作專業方法、工作技巧及新的數據治理工具掌握不足,在專業化和職業化發展方面主動性不強,及時回應和滿足居民多元化服務需求方面力不從心。

  社區治理參與主體老年化,中青年群體主動參與少。動員居民來參加社區各項事務和活動是社區治理的重要內容和形式,從動員結果看,參與主體較多集中在老年人群體,而且集中在少數較活躍的老年人群體。這易導致社區活動的同質化,社區活動近乎等同社區老年活動。同時,此類活動的覆蓋面窄,受益人數少。此外,那些表現積極、經常參加的老年志愿者,有時因為參與活動較多,出現過度疲憊,不得不安排一段時間進行休息。中青年群體參與社區事務較少,主動參與的人更是鳳毛麟角,導致社區治理的整體參與度不高,青年才智沒法貢獻社區治理,直接影響到社區治理的高質量發展。

  社區資源開發淺層化,社會力量及社會資源的吸納不夠。社區治理的最終目標無疑是通過多元主體的協同參與,合力解決社區問題,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歸屬感。但問題的解決、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需要各種資源的投入才能實現。當前社區治理過程中,社區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仍舊不夠。社區資源包括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財力資源等,當下開發較多的是社區人力資源,像縱向的政治資源、財力資源等開發明顯不足。不僅如此,更廣泛的社會資源,如社會工作機構、社會慈善資源等,聯動和開發的較少,無法助力社區治理效能的進一步發揮。

  部門協同“關系化”,弱勢部門參與治理話語權不足。社區治理強調不同部門的協同合作,以形成社區資源合力,共同處理社區痛點、堵點。落實到基層社區,“吹哨報到”機制,通過“全鏈閉環”響應,可以使不同部門推動資源向基層下沉,及時、有效地處理問題,但也不能否認在實際工作推進過程中,會出現部門之間協作的關系化傾向,即制度化合作乏力,所謂的合作是基于領導人之間的熟人關系。有些部門比較強勢,在協同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有些部門則處于跟隨狀態,因種種原因不能有效發揮社區治理的本位作用。

  發展社區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社區新質生產力是以社區創新為主導,革新傳統社區發展路徑,符合新發展理念,充分應用高科技于社區服務創新和社區治理創新的先進生產力質態。發展社區新質生產力,將有力回應目前社區治理中的“四化”問題。

  發展社區新質生產力,有利于提高社區工作者的綜合素養和工作效率。社區工作者是基層治理的主要工作者和勞動者,發展社區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就是要突破傳統,將新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帶給社區工作者,使他們成為新的勞動者。通過加強培訓和學習,社區工作者能夠掌握社區服務的價值理念、專業技術和服務模式等,不僅有利于提高社區工作者的綜合能力,還能使社區工作者的使命感得到增強。除此以外,數字技術的創新使用,也能夠提高社區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發展社區新質生產力,有利于實現社區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社區是各種資源的聚集地,如人力資源、物力資源、政治資源和組織資源等,分布在社區的各個領域。在新質生產力理念驅動下,可以對這些勞動資料進行重新優化組合,打破以往資源各自分割,不能全面共享的局面,將資源進行有序、有效和高質量的配置,以實現資源效用的最大化,也能夠從多方面滿足居民的現實需求。

  發展社區新質生產力,有利于提升社區居民的幸福感和歸屬感。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有利于促進科技水平的提高,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高質量發展,其最終目標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在更有能力和素質的社區工作者引領下,綜合利用現有資源,實現對社區物理環境、人文環境等方面的綜合建設,將有利于營造宜居社區環境和文明和諧的社區氛圍,最終提升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歸屬感和幸福感。

  發展新質生產力具體對策

  知識和技術賦能,提高社區工作者的服務效能。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于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的意見》,指出要加強社區工作者的能力建設。發展社區新質生產力,就是在切實提高社區工作者的服務能力。通過進一步接受培訓,社區工作者可以學習社區工作價值觀、工作方法和技巧等,以提高社區工作者解決問題的專業性。不僅如此,數字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使用,也能解決社區工作者工作效率不高的問題。

  參與和激勵機制創新,提升社區居民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社區居民是社區事務的參與主體,沒有居民的參與,社區工作就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理想的社區治理強調所有居民的廣泛參與,且對于不同群體可采取不同機制和策略。居民參與的激勵機制創新是應對居民參與動力不足的方法。可以事先了解居民需求,將居民需求與社區服務活動目標相結合,在尋求利益共同點的基礎上,設計相關活動并動員居民參與。考慮將短期激勵與長效激勵相結合,既滿足當下居民的獲得感,又能形成對社區的歸屬感,長期投入社區公共事務。

  組織和協作方式創新,拓增社區工作服務資源。社區工作服務高質量發展,需要各種資源。除了社區工作者和居民外,社會工作機構、社區志愿者以及社區慈善資源等都可以作為開展社區工作的資源,但這些資源尚未被有效開發和使用。可以通過組織方式和協作方式的創新,使不同機構和群體之間加強聯系,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進而使組織資源聚合在一起,發揮資源的最大效用,以拓增社區服務資源。

  黨建和價值賦能,加強社區工作服務協同。社區工作需要多部門協同合作,可以通過加強黨建引領和價值賦能,解決不同部門之間協同不順的問題。通過接受黨建課程的培訓,激發廣大社區工作者以更積極、主動和富有創造性的工作精神,立足本社區實際,借助黨建協調委員會、紅色議事廳等平臺,加強部門協同,不斷健全社區治理體系和提高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最終提升社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社會工作學院講師 上海大學社會學院教授

      孟憲紅 彭善民/文

網站編輯: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伊成久久人综合网777| 色偷偷91久久综合噜噜噜噜|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人妻 日韩 欧美 综合 制服|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 色欲综合久久躁天天躁蜜桃|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小说|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一区| 伊人网综合影院|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精品国产国产综合精品| 久久乐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亚洲国产国产综合一区首|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综合网| 欧美激情综合网| 综合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本道久久综合伊人| 综合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综合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欲香欲色天天综合和网| 色拍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五月综合激情网| 久久93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久99| 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一| 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频道日韩| 综合欧美亚洲日本一区|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偷自拍拍综合网| 亚洲综合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 激情综合亚洲色婷婷五月APP|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在线电影| 五月天激情综合网| 202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