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人物觀點 > 正文

專欄 | 籌款中的傳播之痛

2025/06/20 21:03公益時報 巖松

  時代浪潮翻涌,傳播正經歷著一場顛覆性的巨變。從承載與展示信息的形式架構,到媒介生態的全方位重塑,乃至外部輿論環境,皆被鐫刻上深刻的時代印記。

  公益傳播數字化與去中心化的趨勢愈發顯著。這一轉型絕非僅限于傳播渠道的更迭變換,更在于傳播主體格局的重塑重構,企業、政府、社區乃至普羅大眾,皆以多元之態匯聚于此。

  然而,鮮亮背后的隱憂也從未消散。公益機構在傳播中普遍面臨著覆蓋面不夠、認知不深、影響力不足等問題。表現在籌款上,就是和籌款相關的內容沒人看,沒有人轉發,沒人捐。這些問題影響了機構的籌款效果,也制約了其社會影響力的發揮。

  覆蓋面不夠,星星之火尚未燎原

  渠道不暢是導致籌款信息覆蓋面有限的主要原因。有的組織過于依賴自媒體這一方狹小天地,對外界廣闊的渠道視而不見,但受限于組織自身的影響力,在粉絲數量有限的情況下,經常看到精心編輯的募捐文案,只有二至三位數的閱讀量,獲得的捐贈也是寥寥無幾,與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完全不匹配。

  覆蓋面不夠直接限制了獲得捐贈的機會。當“一起捐”只在朋友圈孤獨地轉發,它早已淹沒在信息碎片的深海里。如果籌款信息無法觸達更廣泛的目標受眾,潛在的捐贈者群體就會大大縮小。

  在算法制勝的當下,聲量不是傳播追求的唯一目標。我曾經為一個開展互聯網籌款的兒童健康項目進行咨詢,他們希望借助大V轉發,吸引多個年齡段和社會背景的人群進行捐贈,忽視了面向最可能關注這個議題的家長和教師,開展深入動員。結果是在增加了近50%的傳播預算后,項目的曝光量增長了2.3倍,但籌款額同比下降11%。缺乏明確的受眾定位,優質的渠道資源也難以發揮作用。這就像,在錯誤的池塘釣魚,再好的魚竿也是擺設。

  內容粗糙晦澀,難以理解

  “內容不精”是公益機構籌款傳播中的另一個重要問題。一些機構在籌款內容上缺乏創新和深度,忽視與受眾的情感交流,對項目的核心價值缺少提煉,導致籌款效果平平。

  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公益品牌觀察報告(2021-2022)》顯示,僅有50%的項目能每周更新微信公眾號、微博或官網等傳播渠道的信息,21%的項目抖音賬號已超半年未更新。報告還指出,部分項目傳播渠道雖多,傳播內容質量卻有待提升。微信公眾號與微博的內容仍以宣傳通稿為主,且大多圖片為擺拍,缺乏引起讀者共情的內容,更缺少生動的音視頻。

  新穎獨特的構思以及充滿創意的呈現方式,能夠激發受眾的好奇心。可是,一些機構的籌款內容總是換湯不換藥地演繹苦情戲碼,海報設計缺乏創意和辨識度,毫無視覺沖擊;視頻剪輯全憑感覺,或者干脆不加選擇地套用模板。如此種種缺乏新意的內容,無法吸引新的捐贈者加入,老捐贈者也可能因審美疲勞而“退場”。

  共情是激發人們行動的重要動力。有的公益機構在推介項目時,往往過于注重理性闡述,堆砌大量的專業詞匯,凸顯自身的專業性,卻忽視了情感因素的溫暖力量。枯燥晦澀的內容,會使捐贈人難以理解社會問題的緊迫性與必要性,無法與受益人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進而降低對項目的關注度和捐贈意愿。

  信息的清晰度和準確性是影響受眾認知的關鍵因素。然而,許多公益機構在項目反饋中對成果缺乏明確、具體的表述,導致受眾對公益項目的目標、進展、成效等關鍵信息如霧里看花。這種模糊性無法充分展示公益項目的實際成效和影響力,也削弱了受眾對項目和組織的認同感,自然也就不會進行持續地捐贈。

  粗糙的內容,扼殺的不止是捐款,更是信任的溫度。當受眾對公益項目的關鍵信息缺乏清晰認知時,他們往往會選擇保持觀望,甚至產生懷疑和不信任感,直接影響捐贈決策。

  影響力不足,沒有響應的行動

  成功的公益項目往往能夠借助傳播吸引輿論關注,獲得更多的捐贈機會。然而,并非所有的項目都可以做到一呼百應。有的項目涉及的議題比較冷門,有時候則是因為機構本身缺乏影響力,無法激發受眾行動的積極性。

  品牌影響力取決于機構在受眾心目中的綜合印象和評價。某些機構在傳播過程中往往忽視了品牌形象的塑造和維護,缺乏統一的品牌標識、品牌理念和故事,導致受眾對公益機構的印象模糊。這種品牌形象的缺乏,削弱了公益機構的社會影響力,還消弭了捐贈的持續性。

  還有一些公益機構非常仰仗于某個領導的支持,希望對方一個電話就可以讓企業捐出巨款。殊不知,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傳遞的是一種壓迫感,影響了機構在捐贈人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另外,這種“拉郎配”式的籌款,機構往往難以準確把握捐贈人的需求和偏好,導致設計的活動與捐贈人需求脫節,長此以往不可持續。

  需要強調的是,捐贈是共鳴的回響,是意識自覺與行為自愿的統一,這也是公益機構籌款傳播的關鍵成果。當機構在受眾心目中的影響力較弱時,其籌款活動往往難以引起廣泛的關注和響應。

  困境背后的深層原因

  傳播是專業化、系統化的工作,是機構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全盤統籌,持之以恒。上述種種癥結皆為表象,剖析背后的原委,才能由表及里地探尋有效的解決方案。

  資源限制與投入不足。許多公益機構在籌款過程中面臨著資源短缺的問題。他們缺乏足夠的資金、人力和技術支持來開展有效的傳播活動,也導致了對傳播價值的集體性短視。

  缺少專業人才與培訓。傳播工作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然而,一些公益機構在傳播方面缺乏專業人才的支持。他們將傳播工作交給志愿者或兼職人員負責,這些人往往缺乏專業的傳播背景和經驗,對項目細節和機構的定位缺乏全面深入地了解,無法保障輸出內容的質量。

  評估與反饋機制缺失,導致傳播效果難以提升。有效的傳播活動需要建立科學的評估與反饋。然而,許多公益機構在傳播過程中缺乏相關的機制,不能及時通過受眾對傳播信息的反應和意見,對傳播活動進行調整和優化。這使得機構無法客觀地判斷傳播的效果,讓籌款中的傳播長期低水平地重復。

  痛點是破繭的起點。資源、人員和機制缺失等諸多困境,影響著公益機構的籌款效果,也制約了其社會影響力的發揮。面對這些問題,公益機構需要積極反思自身的傳播策略,探索新的渠道和平臺,提升傳播信息的質量。從長期來看,機構還要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建立科學的評估與反饋機制,不斷提升自身的影響力。被看見,是改變的第一步,而籌款,是被看見后的回響。

  作者簡介:

  巖松

  北京瑞森德社會組織發展中心聯合創始人/理事

  中國慈善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

  公益籌款人訓練營主任

網站編輯: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人狠狠综合88综合久久| 伊人成色综合网| 久久香综合精品久久伊人| 国产精品天天影视久久综合网|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在线观看不卡顿|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在线电影| 久久综合日本熟妇|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99|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深深爱| 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一| 99久久国产主播综合精品 | 精品国产综合区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图片| 国产巨作麻豆欧美亚洲综合久久 |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中文88|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亚洲狠狠爱综合影院婷婷 | 综合欧美亚洲日本一区|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亚洲视频1 |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狠狠老| 国产精品综合AV一区二区国产馆|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 亚洲综合最新无码专区| 9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观看| 精品亚洲综合在线第一区| 夜鲁鲁鲁夜夜综合视频欧美| 色欲老女人人妻综合网| 国产亚洲欧洲Aⅴ综合一区|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 亚洲色图综合网| 天天av天天翘天天综合网| 天天综合天天做天天综合| 五月婷婷激情综合|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深深爱|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站 | 婷婷色中文字幕综合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