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人物觀點 > 正文

培育社區治理新力量:青少年志愿服務組織的孵化實踐及其經驗

2025/08/11 20:14公益時報 郭茗楨 王曉慧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社區作為基層治理的基本單元,是政策落實的關鍵載體。近年來,國家政策持續推動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治理,民政部相繼出臺《社區社會工作服務指南》《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專項行動方案(2021—2023年)》等文件,鼓勵培育社區社會組織,鼓勵青少年群體通過志愿服務融入社區治理。孵化社區青少年社會組織,既能促青少年社會化發展,又能為基層治理注入活力,具有雙重價值。然而,在培育社區社會組織的實踐中存在組織管理缺位、專業指導不足、資源依賴性強等問題,亟需通過社會工作參與這一關鍵抓手介入破解組織培育難題,激發組織發展內生動力,推動社區社會組織的可持續發展,進而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困境分析:青少年參與社區治理的三大挑戰

  個體層面,青少年志愿者的年齡偏小,認知能力和自主行為能力有限,且受學業壓力影響,成員參與志愿活動的時間有限,活動參與時間體現出“季節性”特性,期中與期末考試期間活動缺席比例較高。

  組織層面,作為一支新建隊伍,團隊內部協作不足,分工模糊,活動高度依賴社工主導,成員互動局限于熟人小圈子,跨群體溝通效率低。

  社區層面,組織的發展規劃和服務設計不清晰,未形成“青少年服務—家庭支持—社區共治”的閉環。同時,組織發展的運營資金依賴公益創投項目短期撥款,加上團隊內部欠缺相應激勵機制,隊伍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薄弱。

  專業破局:社工介入孵化的三階段策略

  社會工作介入青少年志愿服務組織孵化是一個分階段推進的過程,以下即圍繞其“孕育—初創—成長”三階段模型,剖析社會工作介入社區青少年志愿服務組織的孵化過程。在孕育階段,社會工作者通過需求評估、隊伍組建和能力培訓奠定組織發展的基礎;在初創階段,運用小組工作方法打造品牌志愿服務項目,提升成員的服務能力和團隊凝聚力;在成長階段,重點強化組織的主體性,推動志愿服務從“被動參與”向“主動引領”轉變。通過分階段、遞進式的介入路徑,促其成為社區治理的重要力量。

  孕育期:需求調研與組織籌備。通過訪談、觀察法對社區不同群體進行深度訪談,評估社區需求及資源、組織發展情況、組織社區參與的問題和需求等,明確組織服務方向。同時,爭取包括社區公益金和黨群服務中心在內的多方資源支持。此外,通過社交媒體等渠道進行社區宣傳招募,開展趣味小組活動吸引青少年加入志愿服務隊以形成組織雛形,召開組織成立說明會進一步明確目標和服務方向。

  初創期:能力建設與服務開展。首先,選舉或推選志愿服務隊負責人,明確角色分工(如活動策劃、宣傳、外聯等),增強團隊凝聚力。開展志愿服務技能培訓,通過開展青少年議事會等活動,提升團隊成員的活動策劃、溝通技巧、安全知識等專業能力。其次,開展專項小組系列活動,設計志愿服務情景模擬訓練,加強團隊志愿服務能力,通過小組活動提升小組成員的策劃與表達能力,提升服務規范性。最后,鏈接社區及社區周邊資源,設計并實施小型志愿服務項目,如社區環保、敬老服務等。社工全程督導,協助青少年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質量。

  成長期:自主運作與可持續發展。首先,制定完善組織章程和成員激勵方法。建立志愿服務檔案和活動參與手冊,及時記錄組織成員的服務內容與活動表現。其次,選拔并培養組織核心骨干,提升核心成員的組織管理能力進而加強團隊建設。與高校、企業等外部組織積極建立長期合作機制,鏈接更多專業人員與場地支持等。最后,采用多樣化分析工具評估孵化成效。善于運用滿意度調查、焦點小組等方式展開問題調研與成效追蹤,后期社工逐步退出主導角色,為組織提供更多自主決策與執行的空間,在其需要專業支持時提供后續支持。

  長效之道:構建“政策+資源+意識+能力”四維支持生態

  社會工作介入青少年志愿服務組織的孵化期間,雖然能夠積極推動組織規范發展并提升服務實力,但在實踐推進過程中仍面臨不少組織內外部的結構性困境。作為新興社區志愿組織,社區青少年志愿服務組織在孵化階段遭遇了自主性不高、資源依賴現象突出、專業能力欠缺等多重實際限制,這些因素不僅阻滯了組織的可持續發展,同樣給社會工作介入提出了更高層次要求,需要在深入剖析困境的基礎上,構建“政策+資源+意識+能力”四維支持生態,優化既有的孵化模式,為探索組織參與社區治理提供實際支撐。

  優化制度環境:構建政策支持框架。首先,推動建立志愿服務時間銀行制度。成員可將服務時長兌換為社區教育、健身等公共服務資源,實現激勵的長期性和持續性,提升組織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其次,完善“家校社”的協同機制,與學校共建志愿服務學分認證體系,開展家長工作坊,展示志愿服務組織能力成長軌跡,轉變家長功利性認知。最后,簡化基層政策執行流程。建立志愿服務項目審批綠色通道,縮短項目內部專項支出的審批流程,推動服務落地高效執行。

  創新資源供給:構建多元支持網絡。首先,建立“公益創投+社區基金+企業贊助”的混合籌資模式。推動街道將志愿服務納入常規預算,同時發展社區慈善超市等自我造血項目。短期資源上,建立“公益創投項目池”,協調街道將3-6個月短周期項目進行主題銜接。長期資源上,與轄區企業探討開展公益伙伴計劃的可能性,企業按年度捐贈服務經費可抵扣部分稅費。其次,設計“學期+假期”的彈性服務方案。與學校合作將志愿服務納入社會實踐課程,開發周末微志愿服務和寒暑假專項服務,使得社區青少年志愿服務組織有機會靈活選擇時段開展服務。同時,為家長提供“志愿服務指導卡”,明確不同年齡段青少年的適宜服務內容與時間的投入建議,拓展家庭支持網絡。最后,搭建區域志愿服務資源共享平臺。實現活動物資、培訓課程、場地資源的跨社區調度,讓不同服務資源通過共享平臺實現跨區域鏈接。

  培育主體意識:構建階梯式賦能體系。首先,實施“社工引導-骨干帶動-全員參與”的三級發展模式。初期由社工采用從示范到引領再到協同的漸進式退出策略,社工從全程參與到僅提供咨詢支持,在引導骨干帶動的基礎上,逐步將決策權轉移給組織全體成員。其次,建立提案工作坊機制。積極進行社區問題與服務調研,掌握社區服務的基本供需情況,每月組織青少年進行社區問題診斷和服務設計,對采納的提案給予小額啟動資金和人力支持。最后,完善骨干培養制度。設置輪值隊長崗位,配套領導力專項培訓,并建立“老帶新”的傳承機制,及時將成熟骨干的實踐經驗傳遞給新人骨干,確保組織管理經驗的可持續傳遞。

  深化專業支撐:構建能力建設體系。首先,開發分層培訓課程。基礎層包含溝通技巧、活動策劃等通用能力,進階層按服務領域(助老、環保等)設置專業模塊,分層培訓以強化組織綜合能力。其次,建立“社工+專業人士”的督導團隊。專業事項由專業人士解答,如鏈接老年科醫生為助老服務提供醫療知識支持,邀請環保專家指導垃圾分類項目,增強督導團隊的專業技能,拓展組織的專業知識邊界。最后,構建專業支持網絡。招募不同領域的家長志愿者、退休教師、社工擔任服務督導,組建“家長顧問團”“銀發顧問團”,擴大組織的社會支持網絡,吸納學校、企業、社會組織代表參與決策,提升組織的整體服務效能。

  (作者:郭茗楨,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王曉慧,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社會工作學院副教授)

網站編輯: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综合图片区|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综合狠狠|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站| 亚洲欧美乱综合图片区小说区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片区| 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 国产精品激情综合久久| 国产美女亚洲精品久久久综合| 欧美日韩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激情综合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 国产精品九九久久精品女同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区 | 一个色综合国产色综合| 东京热TOKYO综合久久精品|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体桃花网 | 天天操天天干天天综合网| 欧美日韩国产色综合一二三四 | 婷婷色中文字幕综合在线| 色欲香天天综合网站| 色婷婷六月亚洲综合香蕉| 天堂久久天堂AV色综合| 亚洲人成依人成综合网| 综合色婷婷| 欧美综合区综合久青草视频|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 五月天婷五月天综合网在线| 综合五月激情五月开心婷婷| 伊人久久大香线焦综合四虎|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麻豆| 天天综合久久久网| 亚洲第一区欧美国产不卡综合| 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天天综合永久精品日|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伊人| 色综合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首页| 婷婷五月综合丁香在线|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婷婷综合久久|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网站|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