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市民政局全力保障困難群眾溫暖過冬
據西寧市民政局官網消息,為保障青海省西寧市困難群眾溫暖過冬,西寧市民政局黨組嚴格落實中央、省市工作部署要求,以切實解決困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健全完善社會救助主動發現、精準幫扶、關愛服務工作機制,全力做好困難群眾救助保障工作,努力實現救助“無盲區”。
主動發現,知民意察民需
救助服務上門。堅決落實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批示要求,建立民政部門、鄉鎮(街道)定期入戶巡訪探訪機制,對“兩低”“五失一偏”等重點人員全面走訪摸排,進行實時動態監測,并按照家庭條件良好、重點監測、定期關注、人在戶不在、戶在可聯系、戶在無法聯系六種類型建立工作臺賬,織密全鏈條摸排網絡。入冬以來,全市摸排1.9萬人次,建立4766戶重點監測動態管理臺賬。
前置救助關口。建立完善“線上預警+線下響應+資源鏈接+結果跟蹤”全鏈條工作機制,加強與公安、醫保、殘聯等部門的信息共享與數據比對,依托省級低收入人口預警信息平臺匯總各類低收入人口信息數據,做到重點信息每月一比對,常規信息平臺全對接,及時掌握低收入人口家庭狀況、剛性支出、困難情形等變化情況,實現低收入人口的常態監測、快速預警、及時救助。入冬以來,核對1.52萬戶3.93萬人。
靶向匹配政策。依托低收入居民家庭經濟狀況信息核對系統和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及時進行數據比對和跟進監測,根據家庭困難情況將困難群眾劃分支出型、急難型、基礎型三個類別和特困低保對象、低保邊緣人口、臨時遇困和已脫貧致貧返貧風險高群體四個圈層,靈活匹配救助政策,新增城鄉低保、特困供養、低保邊緣家庭2320人。
兜底保障,解民憂暖民心
暢通綠色通道。為更好地解決困難群眾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生活困難問題,切實發揮好臨時救助兜底、保底作用,建立健全快速響應、個案會商的“救急難”工作機制,召開困難群眾議事協調會議,通過“一事一議”方式救助幫扶5戶因病、因災遇困家庭,發放救助資金4.3萬元,及時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增強救助時效。完善“急診”救助響應機制,對急難型臨時救助,實行“小金額先行救助”“事后補充說明”的12小時答復24小時快速救助機制;對支出型救助,采取“分級審批、分階段救助”等方式實施。縮短辦理時限,按照“7、5、1”個工作日的分級辦理制度,全面實現臨時救助短、平、快。截至目前,為583人實施急難救助并發放急難救助金252.12萬元。
優化工作流程。充分發揮臨時救助作用,有效保障突遇不測、因病因災陷入生存困境的困難群眾得到及時救助,持續優化申辦流程,積極實施“先行救助”“先救后補”,提高救助時效性。今年以來已為1.64萬困難群眾發放臨時救助資金3948.55萬元。
寒冬送暖,紓民困惠民生
“雪中送炭”暖民心。通過前期主動摸排、數據核實、資金審核,及時啟動冬季取暖救助資金發放工作,按照城市保障對象每戶每年1000元、農村保障對象每年每戶800元的標準,為2.95萬戶城鄉困難家庭發放冬季取暖救助資金2545.66萬元,確保城鄉困難群眾溫暖過冬。“
“街面巡查”全覆蓋。自10月15日“寒冬送溫暖”行動開展以來,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成立8個巡查小組,擴大橋梁涵洞、廢棄建筑、地下通道等重點區域巡查范圍,開展晝夜巡查,全力做好街面巡查主動救助工作。目前全市共開展街面巡查1114次,勸導503人次,發放各類御寒物資255份。做好公安、衛健、城管、縣區與救助機構之間的溝通協調,切實做到信息互通,實時掌握救助動態,確保“發現一例、救助一例”。積極動員引導熱心群眾、公交出租司機、園林環衛工人等社會力量參與街面勸導,積極提供救助線索,拓寬救助服務覆蓋面。
“溫馨服務”傳溫情。做好站內服務工作,儲備充足物資,確保救助物資調得出、用得上。抓好救助區內供暖調試、救助車輛保障、安全隱患排查等工作,按照“一碗熱飯、一身新衣、一個熱水澡、一頭干凈發、一次心理干預”的“五個一”溫馨服務標準,提供站內救助服務122人次,并對有特殊需求的受助人員開展法律援助、心理撫慰、情感慰藉等服務,切實保障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和臨時遇困群眾安全溫暖過冬,堅決避免出現沖擊社會道德底線事件發生。(據西寧市民政局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