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興:構建全鏈條社會工作人才培養體系
為深入貫徹落實《首都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行動計劃(2023—2025年)》,北京市大興區堅持“人才興治”戰略導向,創新構建“選育用管”全鏈條培養體系,形成“專業培養+實踐賦能+校地協同”的基層治理人才培養新模式。
立足區域治理需求,大興區建立“1+6+N”社會工作人才發展框架,即以黨建引領為核心,統籌社區治理、鄉村振興等六大領域,實施“頭雁領航”“青苗培育”等12項專項行動。創新建立人才成長積分制,將持證等級、項目成效等納入職業發展體系,形成“持證社工—專業人才—督導專家”三級成長通道。目前全區社區工作者持證率達45.68%,本土督導53名,各項指標居全市前列。
針對社區治理骨干,大興區實施“頭雁計劃”建立社區書記專家庫,創新“大小書記直通車”等傳幫帶機制,通過“優才計劃”培育26名社區治理領軍人才。面向農村治理需求,開展“鄉工計劃”將400余名村“兩委”干部納入培養體系,首創“理論+實訓+項目”三位一體培養模式。聚焦專業能力提升,建立全市首個鎮級社會工作學院,開發“午間加油站”“夜間充電站”等特色培訓載體,創新“案例復盤+項目實操”教學法,實現培訓轉化率達92%。
大興區還搭建“區—鎮街—社區(村)”三級實踐平臺,建成11個社會工作服務平臺示范點,創新舉辦社會工作職業技能大賽,吸引2800余名基層工作者參賽。建立“青藍相繼”人才評價體系,開發基層治理案例庫收錄典型案例127個。創新“基石計劃”項目機制,培育社區治理創新項目30個,其中“青少年活動特訓營”“心理種子工程”等6個項目獲全區推廣。通過“督導陪讀”“項目跟學”等機制,實現人才培養與治理實踐深度融合。
在深化協同發展格局方面,大興區構建“政校社”協同育人機制,與北京政法職業學院、民政職業大學等5所高校建立戰略合作,共建實訓基地22個;舉辦京津冀基層治理創新論壇,建立跨區域人才交流機制。創新“校地雙導師”制,聘請25名高校專家組建智庫團隊,開展督導培訓32場次;建立“人才反哺”機制,組織優秀社工赴高校授課21次,形成人才培養良性生態。
目前,該模式已培育專業人才1200余名,解決基層治理難題561件。下一步,大興區將持續深化人才培養體系改革,重點推進“數字賦能計劃”開發智慧培訓平臺,實施“治理尖兵”研修項目,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基層治理人才高地,為首都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提供大興樣板。 (據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