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年輕人為何如此青睞社工
3月11日上午,“00后”鄭繼偉早早守在電腦前。9時,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考試報名通道開啟,他立即按照提示,一步步完成報名。“我是社工專業本科畢業的,在社工崗位上也干了幾年,這次想試試沖中級。”他邊填信息邊對記者說。
近年來,社工職業資格考試走俏,2024年全國報考人數達188.9萬人,比2023年增長26%。在湖北省,2023年和2024年的報考人數都超過6萬人。這屆年輕人為何如此青睞“社工”這一職業?帶著疑問,記者走近這一群體一探究竟。
為什么要成為持證社工?他們自有一本明白賬
“身處快時代,寧可慢一點,時代不會辜負每一個堅持長期主義的人。”記者采訪中,鄭繼偉的這句話讓人印象深刻。
他的本科專業就是社會工作,畢業后加入武漢市弘毅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他接手的首個社工項目是配合社區開展“鄰里夜話”活動。起初,居民們對他態度冷淡。但隨著時間推移,他憑著細致的工作和熱情的態度,逐漸贏得大家的認可,居民們每次見到他都會親熱地打招呼。這種轉變帶給他極大的成就感,也成為他堅持不懈的動力源泉。“我深知社工并非一條通往財富的道路,但每當我看到曾經幫助過的人露出笑容時,那種成就感是金錢無法衡量的。這份職業賦予了我內心的平靜與滿足,讓我深切感受到自身的價值所在。”鄭繼偉說。
當被問及為什么要成為持證社工時,鄭繼偉表示,“隨著社會對專業社工需求不斷增加,這個行業的發展前景越來越好。持有社工證,不僅意味著得到專業認可,還意味著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晉升空間。我相信,在這個領域深耕細作,未來一定會大有可為。”
武漢市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社工專業人才隊伍是黨管六支主體人才隊伍之一。開展全國社工職業資格考試,是實施社工職業水平評價的重要手段和提升社會服務專業化水平的有效舉措。隨著一系列支持政策出臺,社工職業有了更為堅實的保障和廣闊的發展前景。這些政策不僅優化了社工的職業環境,還極大地激發了年輕人投身社工事業的熱情與信心,成為他們選擇這一道路的重要推動力。
考證大軍里的特殊身影寶媽寶爸跨界當社工
“我是第二次報名考中級,希望這次能順利通過。”3月11日,武漢市洪山區珞南街四眼井社區工作者陳飛告訴記者。
作為一名11歲孩子的父親,陳飛之前一直在金融行業打拼。疫情期間,他目睹了社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與無私奉獻,深受感動。同時,考慮到家庭需要,他毅然決定轉行,考入離家最近的社區工作,并成功取得初級社工證。
談及備考社工證的初衷,陳飛感慨道:“我是個熱愛學習的人。剛開始接觸社區工作時,雖然有前輩指點,我還是遇到了不少難題。通過備考,我學到了很多社工理論知識,大大提升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我還發現,這份工作讓我更懂得如何跟孩子溝通,如何維護家庭和諧。”
和陳飛同在一個社區工作的楊凱告訴記者,她之前從事財務工作,甚至做到了財務總監的職位。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接觸到社工領域,被助人、利他的理念深深吸引,于是毅然辭職,報考社區工作者,并順利取得社工證。她說:“我一直想找一份既能照顧孩子、又能實現自我價值的工作,社工職業正好符合我的期望。通過學習和實踐,我掌握了很多專業社工知識和技能。現在我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工作,每天都過得特別充實。”
人工智能搶不走的工作需要溫度的專業吃香
“我覺得社工是一個需要溫度的專業,它涉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關懷,需要我們在與受助人的不斷接觸中,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發現問題,多視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是AI(人工智能)無法替代的。”當被問及人工智能對社會的沖擊時,武漢市澤霈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理事長呂瑩表示。
過去近20年里,呂瑩及其團隊在社會工作中不懈努力,為眾多困難群體帶去了希望與幫助。
呂瑩向記者介紹了他們最近幫扶的一名困境兒童案例。這個6歲的孩子,因母親入獄和一些特殊原因,與曾祖母相依為命。一年前,當呂瑩團隊開始幫扶時,發現其曾祖母沒有監管能力,對孩子各方面的照顧都很缺失。面對這一情況,社工們積極行動起來。他們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廣泛的社會資源,奔波于各個部門之間,幫孩子成功辦理了出生證明和戶口,并補打了所有必要的疫苗。社工們還積極聯系幼兒園,讓孩子得以入學接受教育。同時,他們為孩子爭取到了事實無人撫養政策補貼,為其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直到前段時間,孩子的母親出獄并找到工作,孩子也順利融入幼兒園生活,呂瑩團隊的幫扶工作才告一段落。但他們的關懷并未停止,團隊會定期對孩子進行回訪,確保其能健康成長。
社工們的努力,不僅能改變一個孩子的命運,更彰顯社會工作的價值與意義。
湖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張強表示:“即便AI技術未來能夠達到取代人類大部分工作的水平,社工這個職業也難以被取代。社工在面對個體或家庭時,需要深入了解他們的背景、經歷和情感需求,進而提供個性化的支持和引導。這種工作要求高度的同理心、情感溝通能力和人文關懷,而這些是AI所缺乏的。”
張強認為,社工行業受到熱捧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織影響的結果。她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年輕人被這一職業所吸引,帶著愛心與責任感,共同致力于社會的福祉與發展。但她同時強調,從事社工工作不僅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愛心,還需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這對社工行業的培訓與發展體系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與要求,亟需行業內外共同努力,以適應并引領這一積極變化。
(據《楚天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