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中衛沙坡頭區基層治理新態:專業社工牢根基 志愿星光暖樓棟
近年來,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探索實踐黨建引領“專業社工+志愿服務”基層治理模式,通過黨組織統籌資源、專業社工精準服務、志愿服務廣泛參與,推動基層治理從“單兵作戰”向“協同共治”轉變,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服務生態圈。
黨建領航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
“以前小區居民法治意識淡薄,在停車位私自安裝地鎖,人行道隨便停車,居民經常因為這些事爭吵。現在不僅道路不堵塞了,停車也更加方便了,這還要感謝社區。”文昌鎮民族巷社區居民岳麗萍說。
這樣的轉變,得益于“石榴聲聲”法治抖音直播間。民族巷社區黨委聯合中衛市司法局共同創建法治抖音直播間,在線解答法律疑問、分析典型案例,讓居民足不出戶汲取法律知識。
沙坡頭區充分利用“五社聯動”機制,整合共建單位、社會組織等資源,協同小區黨員、居民志愿者等力量,形成社區黨組織引領帶動、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參與實施、本地社會力量多元支撐、群眾廣泛參與的多元合力,構建“黨委引領、支部推動、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文昌鎮創新推出“伙伴計劃”,聯動541家企業及商戶組建文明實踐聯盟,累計為社區治理提供價值90萬元服務資源;依托“伙伴一條街”特色商圈舉辦年貨節、星空夜市等活動5場次,吸引客流7000余人次,帶動商戶增收30萬元。
專業筑基賦能志愿服務新質效
“通過系統學習和實操演練,現在面對居民訴求,我更有信心和方法了!”文昌鎮文昌閣社區社工孟麗茹參加完文昌鎮第二期“社工夜校”后分享。
文昌鎮組織200余名社區工作者參與“社工夜校”暨全國社會工作職業資格考試培訓班,聯合“233網校”搭建線上學習平臺,提供社會工作理論等系統化課程。同時,開展線下訓練,將抽象理論轉化為可操作的實踐方法。
長期以來,沙坡頭區積極提升社區工作者專業化、職業化、規范化水平,同時引進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發揮專業社工服務支撐作用,與社區志愿者形成優勢互補,促進專業社工服務與志愿服務深度融合,形成了“專業社工帶領志愿者、志愿者協助專業社工”互嵌式工作格局。
品牌培育激發志愿服務新動能
“我在這兒學習了新知識,還交了很多好朋友,這個假期很開心、很快樂。”濱河鎮新墩花園社區轄區內學生房家榮說。新墩花園社區持續兩年實施“小螞蟻五彩課堂”志愿服務項目,服務居民1000余人次,榮獲了寧夏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銅獎。
沙坡頭區積極建設志愿服務體系,圍繞“老少青新”群體(老年人、青少年、困難群體、新就業群體等)精準識別需求,打造差異化志愿服務品牌,逐步形成了具有沙坡頭區特色的志愿服務品牌矩陣,構建起全域覆蓋的志愿服務網絡;孵化培育“金點子”“有事找芳姐”志愿服務品牌70個,組建志愿服務隊334支,各社區圍繞相應主題實施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務項目36個。
“借助社會組織力量,培育志愿服務隊伍,不僅是簡單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更是基層治理的新嘗試,希望通過提升服務質量、擴大品牌影響力,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沙坡頭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