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推動“社工+志愿服務”模式 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
“經過重新整修,社區將柜臺式服務改為開放式服務,還組織跳舞、面塑等各類活動吸引民眾參與,讓大家的社區生活更豐富多彩了。”日前,山東省聊城市臨清市青年路街道濟津社區工作者劉偉正在忙著教居民剪紙。
近年來,臨清市積極探索“社工+志愿服務”新模式,推動社區優化整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志愿者之家、社區廣場等資源,發動社區工作者、志愿者、社會組織、商鋪商戶、企業等力量,打造志愿服務平臺,形成集扶老愛幼、文化傳承、建議征集等功能于一體的“社工+志愿服務”8分鐘綜合服務圈。
“我們通過構建全面參與的志愿服務動員體系,組織起志愿者、專業社工人才、社會組織、慈善機構等多方參與的志愿服務力量,握指成拳搭建志愿服務平臺。”臨清市委社會工作部部長廖丹丹說。同時,該市還與醫院、心理咨詢機構、商鋪商戶等構建聯動機制,為市民提供健康義診、心理輔導、推拿按摩、知識科普等“長流水”服務。
近年來,山東通過推動“社工+志愿”服務,積極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涌現出一大批基層治理的典型案例。
在濰坊市安丘市興安街道城南社區,居民王寧寧、門艷玲這對殘疾夫婦對高效省心的“全科社工”服務贊不絕口。2023年10月,門艷玲前往社區服務大廳申請辦理殘疾證。社工李志蕓了解情況后,主動提出幫助該家庭同時辦理殘疾證和低保業務。次月,門艷玲家庭就享受到了這兩項政策。
近年來,為了提高社區服務質量和效能,促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本著讓居民“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的原則,安丘市探索“全科社工”服務模式,號召全市社工加強自學,同時通過舉辦各類交流培訓活動,幫助社工全面熟悉相關政策業務,向“全科社工”進階,為居民提供更加高效便民的服務,提高城市基層治理效能。
安丘市委組織部組織科科長婁國平說,下一步,該市將聚焦培優做強社區工作者隊伍,持續開展社區工作者“賦能成長”行動,深化落實社區工作者“定崗網格”制度,多角度、全方位賦能社區干部隊伍成長,提升基層治理專業化水平,筑牢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
近日,濟南市萊蕪區鵬泉街道大橋社區網格員藺娟早早地來到村民李會篤、孫金修家中,詳細詢問兩人近期生活情況和身體情況。隨后,藺娟又馬不停蹄地趕往下一戶特殊村民家中。此次前去,她要指導村民繳納醫保。“從登錄繳費平臺,到填寫個人信息,再到選擇繳費檔次等,每一個步驟都需要詳細地告知。”藺娟說。
像藺娟這樣認真負責的網格員,在萊蕪區大橋社區還有8位。為打通為民服務的“最后一米”,萊蕪區制定印發《關于建立萊蕪區“鄉呼縣應、上下聯動”等“屬地管理”工作機制的通知》,督促區鎮兩級轉變基層治理方式,實現基層治理從“懸浮”到“嵌入”轉變,保障規范“屬地管理”工作“全流程、全方位”落細落實落地、扎根開花結果。
“基層是聯系服務民眾的最前沿,我們將進一步加快建立邊界清晰、分工合理、權責一致、運行高效、依法保障的基層管理體制,夯實基層治理根基,鞏固基層治理‘主陣地’,著力推進基層治理水平和服務民眾效能‘雙提升’。”濟南市萊蕪區委組織部副部長、編辦主任孟勇說。
“這幾年,社區大小娛樂活動沒斷過,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穿著紅馬甲的志愿者,環境美化了,文化廣場翻新了,辦啥事都方便得很”。來自菏澤魯西新區岳程街道西南隅社區的居民李愛蓮說。
近年來,菏澤魯西新區岳程街道積極探索“社工+志愿服務”新模式,有效促進志愿服務精準化多樣化,助力社會基層治理提質增效。該區積極培育社會組織,吸納社工、黨員、熱心民眾等力量,形成了強大的志愿服務聯盟,搭建社會公益志愿服務平臺,實現了公益組織之間的資源共享和協同聯動。
據岳程街道黨工委書記劉自坤介紹,該街道優化整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便民服務中心、志愿者之家、全民健身廣場等資源,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綜合體,形成集志愿服務、文化活動、醫養健康等功能于一體的“社工+志愿服務”15分鐘綜合服務圈,成功搭建街道、社區、社會三級志愿服務架構。
(據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