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清華公益慈善軼事鉤沉

  大學作為培育文明、教書育人的平臺,是傳播與踐行慈善文化的重要基地。仔細追溯清華大學的歷史就會發現,清華人早在建校初期就逐步形成公益慈善傳統,并與清華精神的培育與完善相輔相成。有明確資料證明,在1937年之前的早期清華歷史上曾進行過多次公益募捐活動,研討這些清華慈善實踐的史實,感悟蘊含其中的思想精華,對于清華大學的發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早期清華所處的社會環境極其復雜,可以說,是在近代中國社會矛盾重重,外憂內患頻頻的艱難時代中 “搞教育,做學問”,蹣跚前行,步步驚心。在不斷發生的天災人禍面前,清華人一方面以堅持大學教育的發展為己任,一方面也以各種形式為“賑災扶貧,抗敵勞軍”竭盡“匹夫報國”的盡心之力。這些慈善行動為百年清華的歷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和寶貴的精神財富。

  1928年組織旱災捐助

  根據史料記載,從1928年開始,中國北方發生過一場持續三年的罕見大災荒。這場以旱為主,蝗、風雪、雹、水、疫并發的巨災,以陜西、甘肅為中心,遍及山西、綏遠、河北、察哈爾、熱河、河南等八省,并波及山東、蘇北、皖北、湖北、湖南、四川、廣西的一部或大部,形成了一個面積廣袤的災區。這場災荒史稱“民國十八年年饉”,并被歷史學家列為“中國近代十大災荒”之一。

  在災情被媒體持續曝光之后,清華師生也被這場災難的嚴重程度所震驚,并迅速采取募捐賑災行動。1928年12月20日,剛剛正式成立不久的國立清華大學設立“籌備賑災委員會”,委員會由清華秘書長馮芝生、教務長楊金甫、外文系主任王立山教授、庶務科主任張仲魯、體育館主任馬約翰、學生評議部主席高琦、干事部主席張企泰以及學生代表李健吾、蘇宗固、容啟東、朱麗琛共11人組成,馮芝生任主席。時任校長羅家倫(1897—1969)參加了賑災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會議對有關賑災事宜進行決議,希望教職員捐出每月薪金的十分之一。羅家倫校長和王立山主任當場允諾捐出月薪金的十分之二,以為表率。

  賑災委員會于12月26日在《國立清華大學校刊》第一次登載了募捐啟事,其中寫道:“吾國不幸,災診迭臻,全國皆然,北方尤甚。……初餐木葉,繼食草根,流離狀況,不但為民六所未經,抑且為百年所未有……征人道,既極可悲;揆之明時,寧不為恥?況哀鴻遍野,鹿梃為虞,孰非同胞,忍弗援手。伏乞仁人君子,憫此奇災,慷慨解囊,盡力資助!倘視薪俸之額,略以什一為率,尤所拱祝。掬此告哀。待至集腋既多,成裘有望,便交華洋義賑會迅速散放,扇揚仁風,俾宏大惠。”情真意切,躍然紙上!

  在發出賑災募捐啟事之后,賑災委員會又于12月28日、31日連續在校刊上登載有關災情的報道和募捐辦法,同時在12月29日晚間在大禮堂組織了一場“賑災游藝大會”,清華銅管樂隊參演,并請來一些當時著名的昆曲名家、魔術師、演奏家獻藝。所得門票價款悉數轉為賑災款。這種募捐形式也可以看作是發展至今的各類“賑災義演”的雛形。

  在這次巨大災情中,中國華洋義賑會、中國紅十字會、世界紅卍字會、中國濟生會等社會救助團體在賑災工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些社會救助團體主要通過募集與發放賑款、衣物,開辦粥廠,開設災民收容所,發放貸款、種子等措施開展救濟工作。當年清華的賑災善款主要是通過華洋義賑會轉賑。經過三個月的募捐,清華全校師生員工募集的善款超過2000元。

  1929年4月1日,校刊登載中國華洋義賑救災總會來函,告知收到清華全校師生員工募集的2225.58元善款,并已“歸入急賑專款項下購糧匯放”。在大規模募捐之后,在校刊上仍可以發現有師生陸續捐款的報道,如外國語文系教授翟孟生一次捐款30大洋,舊大一學生捐款22元等。

  1931年組織水災捐助

  在中國近代史上,1931年發生過一次迄今為止最嚴重的水災。據史料稱,這一年中國氣候反常,大面積降雨。從5月下旬開始,長江、黃河、淮河、松花江、遼河、鴨綠江流域都持續降雨,時間竟長達三個月之久。水災區域南到珠江流域,北至長城關外,東起江蘇北部,西至四川盆地,范圍之廣前所未有,造成的災民數量起碼達到1億人,死亡人數約400萬,經濟損失不計其數。饑餓、寒冷、傳染病的肆意侵襲,更多的人死于洪災之后的饑荒與疾病,可謂“生靈涂炭、滿目瘡痍”。由此,這次災害被列為世界十大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

  面對這場讓處于多事之秋的中華民族幾近于“九死之絕境”的天災,清華人再次表現出“仁者之心”,慷慨解囊。清華全體在冊教職員按照國民政府教育部統一部署,從九月、十月、十一月這三個月的薪金中按比例扣除水災賑捐款。其中九月為2981元,十月為3021元,十一月為 2886.75元,三個月合計捐款為8888.75元。

  1931年為東北抗戰捐款

  20世紀中國遭受的最大災難,是來自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而這種戰爭威脅早在1920年代就已經凸顯,身處京津地區的清華師生對這種威脅早有切膚之痛,抗敵救亡熱情高漲,對中國軍隊所有抗擊日寇的正義行動均采取堅決支持的態度。

  據校史記載,清華最早的抗日募捐活動是在1929年12月6日舉行,由清華學生會組織募捐慰問東北抗敵將士。至1930年1月9日,全校共募集捐款922.05元。在此之后,清華人還進行過兩次大型抗日募捐,但校史上未見詳細記載,在此加以追述,以免被后人遺忘。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在沈陽悍然進攻中國軍隊,在國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的妥協下,最終導致東三省淪陷,中國人民從此開始進入十四年異常艱苦的戰爭狀態。就在這一年11月4日,時任黑龍江省代理主席的馬占山(1885—1950),毅然率領東北地方武裝發起抗擊日寇進占黑龍江的戰斗,打響中國軍隊有組織、有領導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的第一槍,史稱“江橋抗戰”,由于這一戰斗也被認為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肇始,馬占山遂成蜚聲中外的抗日名將。

  對于馬占山發起的黑龍江抗日,當時全國各地群眾自動組織慰問團、后援會,捐錢捐物,全力支持,眾多青年學生投筆從戎,加入抗日義勇軍。清華人為支持此次抗敵英勇行動也表現出高漲熱情,首先由“清華教職員工會對日委員會”于11月16日作出決議,其中之一是“以清華教職員工會名義致電馬占山將軍,慰勞拒敵守土之功,并匯款壹千元犒勞戰士”。緊接著,由學生自治會迅速組織全校募捐活動。而當時正是梅貽琦(1889—1962)剛剛擔任清華校長之時,他帶頭捐款20元,為全校最多者。

  1931年12月25日《國立清華大學校刊》公布“慰問黑省前方將士捐款清冊”,其中詳細列出了所有捐款師生員工的姓名和捐款額。在這份清冊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個為后人熟悉的教授名字:楊武之、葉企孫、陳岱孫、馮友蘭、陶葆楷、劉文典,不一而足。除此之外,華羅庚的名字也名列其中,而此時他剛在是年8月被破格錄用為清華算學系的助理,這也足以反映出這位數學天才的愛國熱情。

  這次募捐活動共募得925元,全數匯往前方,同時“致電海倫馬將軍請其派員前往領取,代為發給為國效命之忠勇將士,藉資慰勞之意”。1932年1月4日,《校刊》登載馬占山將軍給清華大學的復電,稱:“承惠巨款,益勵初衷。謹率部曲遙致謝忱”。這也成就了一段“清華師生支援馬占山抗戰”的歷史佳話。

  有資料證明,在此之后,清華師生對東北抗日將士的捐款活動并未停止,而是繼續以不同方式進行,其中尤以清華教職員工會對日委員會的態度和行動最為積極。

  1932年為淞滬抗戰捐款

  日本軍國主義勢力在東北中國發動“九·一八”事變后僅僅四個月,為了轉移國際視線,又在當時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發動了1932年“一·二八”事變,意在迫使南京國民政府屈服。在這次戰爭中,日本侵略者除了向中國軍隊發動進攻外,最惡毒的“反文明、反人類”的罪行莫過于炸毀上海的多個教育機構,并投擲炸彈將久負盛名的商務印書館和東方圖書館徹底焚毀,妄圖切斷中華文化之根。

  面對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清華人再次將義憤填膺轉化為行動。學生自治會組織的“慰問滬軍捐款”募得630.56元。在捐款名冊中,有在1937年“8.13淞滬抗戰”中與日機血戰,駕駛受傷飛機撞向日本軍艦的沈崇海(1911―1937)。時年21歲的四年級學生沈崇海這次捐出三元,與學生一般捐款一元左右相比,他明顯為多。或許他此時就想用這樣的義舉表達對日本侵略者暴行的憤慨。雖然這種猜想已然無法驗證,但確定無疑的是,五年后他將這種愛國精神變為直接與日寇進行拼死搏斗、血灑長空的壯舉!

  清華教職員這次的募捐行動則規模更大,態度更加堅決,組織更有特色。1932年3月1日,清華教職員工會發出啟事,稱:查此次日兵入寇淞滬,我前敵將士振奮抵拒,屢殲丑虜,致令頑敵膽寒,舉世震驚;保我疆土,揚我武威,豐功偉烈,薄海同欽。惟我忠勇之將士,以血肉之軀,抗彼無情炮火,傷亡之慘何堪想像!我輩安居后方,分痛有心,馳救無術,茍能稍捐俸給,充彼救護,亦正情之所安,而理之所當者也。

  為此,工會首先作出決議:“由本大學教職員工會每月捐薪五千元,暫以三個月為限,專作救護淞滬傷兵醫藥費。”但因為這項決議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并涉及上至校長、下至一般職員的所有人切身利益,為體現民主性,遂決定于3月2日在生物學館大講堂召開全體會員大會,集體討論。

  從事后公布的會議紀要來看,當天的大會進展順利,頗有成效。首先,出席會議的五十多位會員一致同意工會做出的集體捐助“淞滬傷兵醫藥費”的決定,表現出清華人在民族大義問題上“識大體、顧大局”的高尚精神。其次,在如何確定每人捐款數目問題上,也表現出了知識分子的科學態度。因為每個人的薪俸不一樣,采取“一刀切”的方法顯然不盡合理,因此如何確定捐款數額分配就成為了一個必須解決的技術問題。會議討論了葉企孫、陳岱孫、蕭叔玉三先生預先籌劃的“捐款分配辦法”。

  這個辦法的實質是,采用“累進數率”確定每人捐款數額。具體方法為,以100元為級差基本單位,第一級比率為5%;第二級為15%;第三級為25%;第四級35%;第五級及以上45%。這個方法體現了“捐款數與薪俸成正比,薪金高者多捐”的原則,既公平合理,又體現出學校資深教職員的高風亮節。因此一經推出,即獲得全體會員支持。

  按照這個原則,工會執行了兩個月,實際募得10441.23元,并委托協和醫院中國籍教職員組織的戰場救護隊作為救護淞滬傷兵之用。以后由于“淞滬抗戰”形勢發生變化,捐款沒有按照原計劃繼續進行。但即使如此,這也是現在能查到的早期清華師生數額最大一筆公益性慈善捐款。 (據《水木清華》)

網站編輯: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亚洲国产国产综合一区首| 久久精品水蜜桃av综合天堂| 国产成人人综合亚洲欧美丁香花| 亚洲国产综合欧美在线不卡|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AⅤ天堂| 色欲综合久久躁天天躁|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亚洲第一区欧美国产不卡综合| 狠狠色婷婷七月色综合|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日本综合| 国产精品天天影视久久综合网| 色欲老女人人妻综合网|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狠狠爱|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69|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蜜芽五月|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夜夜|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网站| 亚洲AV成人潮喷综合网|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尤物|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大伊人精品|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欧美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综合久久| 插插插色欲综合网| 色成年激情久久综合| 97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不卡| 亚洲欧美国产日产综合不卡|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99啪ak|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狠狠爱| 国产香蕉尹人综合在线| 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综合五月激情五月开心婷婷| 狠狠人妻久久久久久综合|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亚洲欧美一区二区| 亚洲色图综合网|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专区片高清久久久| 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网|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