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女性的賑災實踐及角色變遷

  清末民初,伴隨著女學的勃興,女性謀求社會獨立、渴望性別平等的思潮逐漸興起,以及傳統賑災事業的近代化,女性在賑災活動中的角色、規模、手段、觀念等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女界的賑災實踐為民初女性參政熱潮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成為近代民間義賑發展壯大的一個重要標志。

  晚清賑災事業中的女性傳統角色

  光緒初年,以丁戊奇荒為契機,大規模的義賑活動在民間社會興起并迅猛發展。晚清義賑無論在機構組織、募捐方式、運作程序等方面都突破了以往自發而分散的色彩,帶有明顯的近代化色彩。然而,從性別角度來看,與主導義賑活動的男性相比,女性在很長時間內仍然只是以個別、零散的狀態參與期間。比如,1889年,順直發生大水災,在江南義賑人士發起的賑濟活動中,上海一位叫陸昭容的女性及其女兒屢次助賑,每月朔望都將所捐銀洋送至向上海絲業會館籌賑公所。另外,陳五婆向上海虹口寶順里元濟善堂寄去施粥洋一百元。徐門龔氏適逢四旬壽誕,也移賑洋十五元。從賑災手段來看,與男子遠赴災區、施醫散賑、宣傳勸賑等相比,傳統女性助賑仍然局限于賑捐銀兩衣物等范疇,模式相對單一,社會影響也十分微弱。

  從助賑的傳統女性的身份來看,為人母、為人妻及為人女者占據了絕大多數。也就是說,在傳統女性社會職業單一的背景下,絕大多數的女性以其所扮演的家庭角色在民間義賑中留下她們的印跡。相關記載在晚清各類救荒史料中幾乎俯拾皆是。比如“普陀山女弟子朱蓮明為母資冥福,助賑洋一百元,為夫資冥福,助洋五十元”;“瑞安善女孫林氏祈保令郎德楨嗽止熱退音復,體健壽長”,助洋一百元;漢口貞女王氏年四十未嫁,孝事老母。1909年,湖北水災,該女將平日儲蓄銀一千兩,送交商會,以助賑需。

  從階層來看,參與傳統賑濟活動的多為有一定經濟力量的上層社會婦女,當然也包括個別的下層社會女性。例如,光緒初年華北大旱災中,上海“有傭婦朱馮氏交來洋一元,附有同情災民之信一封,言充作江浙賑款,令人敬重焉!”

  對于女性的慈善行為,歷代從政府到民間都予以了積極的肯定和支持。尤其某些特殊身份的女性,如命婦、貞女,或捐資數額巨大、賑濟事跡突出者,往往還可以得到清各級政府的旌表。如1878年,直隸災歉,湖北巡撫潘霨之母陶氏捐助賑銀二千兩,朝廷因其“尚屬樂善好施”予以旌表。1880年,通政使劉錦棠之祖母劉陳氏捐養贍銀三千兩解助山西耕種荒地之資,經山西巡撫曾國荃奏準,清廷賞其匾額一方,以示嘉獎。1889年,大學士張之萬遵照故父母遺命,捐銀千兩以助畿輔賑需,清廷因此恩準為其母、一品命婦張孟氏建坊,“給予樂善好施”字樣。同年,安徽舒城縣貞女孫明義也因其助賑義舉被奏旌表。

  清末民初女性賑災角色的變遷

  清末民初,伴隨著女學的勃興,女性謀求社會獨立、渴望性別平等的思潮逐漸興起,以及傳統賑災事業的近代化,女性在賑災活動中的角色、規模、手段等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1890年,前述安徽孫明義因目睹山東災情嚴重,至有“饑民相食”之事,又聞浙江水災亦廣,發起創辦閨閣賑捐局。該組織在北京、上海、河南、安徽設立四處總局,另在其他省份設立分局十余處,邀請“諸命婦賢媛共發婆心,同殷利濟”。閨閣賑捐局還制定詳細章程,四處總局皆由官宦人家的女眷擔任。列名支持的官宦女眷達八十多人。閨閣賑捐局當屬近代女性自發組織的較早的賑災團體。它的成立體現了女性的賑災行動已經走出了以往個別、分散的模式,而向群體、聚合的方向發展。繼此之后,由女性所發起的規模不一的義賑組織陸續出現。

  在近代女性組織的救濟團體中,影響最大的當推中國首個具有紅十字會性質的婦女團體——中國婦人會。1906年,京師女學衛生醫院院長邱彬忻女士在北京發起成立“中國婦人會”,“效期于二百兆之婦女社會中,各盡義務”,“將來成立以后,力謀女界昌達,共結團體,以互相扶助,互相關切,熱心愛國,勉副其國民一分子之責任”。該會在北京設北京總會,上海設立南洋分會,統管東南諸省,在天津設立北洋分會,統管西北諸省,此外還在日本設立東瀛分會,以期在海外華人中形成影響。1907年,中國婦人會會員已有300多人。該會積極發動女界救助美國舊金山地震中的華僑,并與上海萬國紅十字會合作開展戰爭救助,中國婦人會因此也被稱為中國婦人紅十字會。

  民國建立前后,女性賑災團體和組織更是大量出現。僅以上海和北京為例。1911年,上海中西女子醫學堂校長張竹君發起成立了中國赤十字會,許多女學生、女醫師參與其間,開赴四川、湖北展開戰爭救助。在日本留學的蘇淑貞、唐群英等八位女性也組織了女子紅十字會,回國后與中國赤十字會匯合。上海女界義賑會也是這一時期非常活躍的義賑團體。1918年,湖南發生嚴重水災,上海女界義賑會積極支援賑災活動,經過其“散賑,恐慌稍減”。1921年,北方各省大旱,陜西又遭地震。在是年3月召開的聯合急募賑救會上,上海女界義賑會即認捐30萬銀元。在北京,張、徐等八位女士發起婦孺防護會,聯名陳請由資政院恩賞銀米辦理賑濟。中國婦人會北洋分會總會長英淑仲等創設中國婦女會,該會也是當時北京一個募捐賑濟非常活躍的女子團體。1913年,北京女界中國紅十字會分會也正式成立。

  總體來看,這些規模不一的女性賑災團體與全國其他的慈善組織互相呼應,展現了近代民間義賑的日漸繁盛和壯大,更體現了女性對社會事務參與熱情的飛漲和能力的提高。

  20世紀初年,伴隨著女學的勃興,女學生作為一個新生的社會群體開始在社會舞臺上展現光芒。在近代賑災事業中,女學生自然亦作為極為活躍的要素,發揮著重大的作用。1906年底,上海女子中西醫學堂學生有感淮徐海各屬水災頗重,貧家女子非凍餒而死,即被人掠賣他鄉,在張園為之舉行義演,男女來賓約有千人,他們因女學生“不惜犧牲名譽,賑救同胞”,所以“捐輸頗為踴躍”,“爭以銀券、洋塊遙擲之”。1911年,因江皖發生嚴重水災,杭州西湖蠶桑學堂將全校學生賑款由經華洋義賑會轉解災區。5月15日,上海兩等女學堂舉行助賑江皖水災運動會,來賓參觀者千余人,由該校職員分散災簿,痛陳災區慘狀,聞者動容,慨然捐賑。

  除了女學生之外,參與義賑的女性還有女藝術家、女醫士、女畫家等。如1911年5月,男女藝術家二十多人連續在上海舉行三次演奏會,所得看資悉數助賑。是年,因東三省鼠疫蔓延,上海的一些女醫生除在醫院醫治病患外,還配合政府在疫氣發生地逐日挨戶檢查,積極參加了本地的防疫檢疫事宜。上海醫院的女醫士張竹君還率領同事赴上海縣待質、自新二所對染病押犯進行救治,展現了女醫士救死扶傷的良好職業素養。另外,許多女畫家也將作品通過義賑組織進行義賣。1890年,上海自稱浣云樓主的女畫家即以繪事助賑,在《申報》登載潤格費用,所得全由同德堂藥鋪轉給災區。

  還應提到的是,妓女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也多次積極地加入到義賑中來。她們或者演劇助賑,或者集體捐銀捐物。時人對其賑災行為始則不屑,懷疑這不過是其“以賣淫之技為斂錢之舉”的伎倆,繼而逐漸轉向肯定甚至贊賞:“今區區女伶,急公好義,救災恤鄰”,其樂善好施之“盛意固不可淹沒也”。有人進而認為,妓女對社會事務的積極參與,也有助于國人智識之開通,道德之進化:“既有明白事理之女伶,又安得不提倡之,扶助之,使之日浚其智識,而漸進于道德焉”。

  在社會各界女性對賑濟事業的積極支持中,一些具備近代愛國意識和先進救國理念的杰出女性更是做出了非凡的貢獻。比如與秋瑾并稱為“南秋北劉”的河南女慈善家劉青霞,以孀婦之身創辦女學,興資辦廠,資助女子辦報,1918年,她出資5萬元開辦了“貧民工廠”,1922年,又為開封難民收容所捐洋3000元。劉青霞以匡救國難、投身公益作為自己終身職志。1908年,清政府為嘉獎其義行,以其一品命婦身份賜其“樂善好施”匾額。1913年,孫中山親自題寫“巾幗英雄第”匾額相贈,對其救國圖強志向予以高度贊許。再如,近代新女性的重要代表人物張竹君一生以振興女權為己任,她致力開辦女學,培養女性醫護人員,創辦了上海最早的女子中西醫學堂,在近代賑災活動中,張竹君更是身體力行,憑借自己精湛的醫術救治傷患,同時多次深入災區,籌款募捐。1911年,有感“上天降災,中原多故”,作為上海女子醫學堂校長的張竹君率全校女學生28人發起成立中國赤十字會,發揮醫者救死扶傷之天職,赴戰地治療受傷軍士,其他學校女生風從者爭先恐后,首批出發的女會員54人,幾占全部會員之一半。民國成立后,張竹君更是投身義賑:1913年,上海白喉流行,張竹君四處募款,開設時疫醫院,治愈大批患者。1917年,她創建健華頤疾園,施診給藥。1919年,山東饑荒,又奔赴災區主持賑濟工作。1926年,上海霍亂流行,健華頤疾園改為臨時滬西時疫醫院,收治患者數百人。張竹君在近代賑災事業中的實踐反映了新興職業女性的風采,無怪有人評論:“凡言清季之女志士,不能不推廣東女醫士張竹君為首屈一指。”

  清末民初,民間義賑的手段日益呈多樣化發展。諸如移助糜費、義演、義賣等成為新的籌捐方式,拓寬了民間義賑經費的募集渠道,而在這些新興的賑災形式中,無一沒有女性的積極參與。這些從前面的論述已可窺見一斑。再如,以義演而論,1911年6月初,中西女塾全體四十多名女士參加了中國青年會發起的助賑江皖音樂會義演,演出來賓極多,幾無虛席,在毫無開資的情況下捐得千余元。以義賣而論,1907年,北京琉璃窯開辦女學慈善會。為求賑款,許多女學生制作手工物品進城發賣,并在那里唱歌跳舞,以示宣傳。除此之外,許多接受了新思想的女性還身體力行,運用各種方式為災區籌款。1907年,北京中國婦人會會員英淑仲為江北大水災印了幾萬張附有難民圖的啟事到處散發。在北京福壽堂為江北大水災演出義務戲時,一名叫葆淑舫的京官夫人登臺演說,痛切陳述,講到傷心處,更是聲淚俱下,聽者為之動容。

  清末民初女性辦賑的缺憾

  在整個社會由傳統邁入近代的時候,清末民初女性的賑災實踐及角色變遷鮮明地反映了女性已經逐漸走出傳統“男不言內,女不言外”的社會角色,在社會歷史舞臺上開始展現出自己的風采,但是在傳統勢力依然占據主導地位的情況下,這一時期的女性救災實踐不能不留下諸多缺憾。首先,社會守舊勢力對女子助賑設置了諸多障礙。其次,與男性相比,參與賑濟的女性人數尚少,而且主要局限于上層社會女性。再次,女子辦賑能力尚待提高。由此看來,女性要想在近代賑災事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女性要想進一步和男性分享對社會事務的參與,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據《婦女研究論叢》)

網站編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综合网网欲色|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二区 | 色老头综合免费视频| 激情五月激情综合网| 国产巨作麻豆欧美亚洲综合久久 |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久久久|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天堂 |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来 | 亚洲av一综合av一区|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 区二区三区激情综合| 国产人成精品综合欧美成人| 琪琪五月天综合婷婷| 天天综合网网欲色|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中文成人网| 亚洲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欧美综合|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亚洲| 自拍 偷拍 另类 综合图片|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丁香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久久婷婷激情综合色综合俺也去|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奶水99啪|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一本色综合网久久| 欧美日韩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激情综合|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色综合合久久天天给综看|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227|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亚洲视频1 | 婷婷激情综合网|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网站|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久99|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亚洲综合五月天| 欧美亚洲综合色在| 欧美色综合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欧美国产综合欧美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