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保障、社會公益、鄉村振興、綠色低碳……這些議案提案值得關注
編者按: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民生保障與社會治理、綠色低碳發展、鄉村振興、教育及養老等具體議題引發社會熱切關注。圍繞上述領域,不少代表委員也提交了相應的議案提案,引發諸多共鳴——
民生保障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殘聯副主席王永澄:建議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重視殘疾人養老特殊需求
王永澄表示,我國殘疾人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正面臨著一項重要任務,即如何有效應對當前殘疾老年人口數量不斷增加的現狀。他建議民政部將“一戶多殘”“鰥寡孤獨”“以獨養殘”、低保邊緣的殘疾老年人和重度殘疾老年人,納入國家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給予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服務。同時,建議市級以上建立殘疾人的養老示范機構,提供個性化、精準化、人性化的服務,堅持殘疾老年人能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干,盡量延續殘疾老年人原本的能力,讓殘疾老年人更加長壽、更有尊嚴、更加體面地度過老年生活。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常委張金英:建議建立多層次的照護服務體系
在《關于加強失能失智老人照護服務體系建設的提案》中,張金英建議,培養更多護理人員、康復師和心理醫生,為失智老年人提供更專業的照護服務;鼓勵大學或專科院校、培訓機構開設養老照護、老年護理等專業,充實專業人才;建立多層次的照護服務體系,政府主導,完善家庭、社會力量、政府共同參與的長期照護保障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遼陽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李紫微:建議針對大齡孤獨癥患者給予政策扶持
李紫微表示,以往社會大眾更關注小齡孤獨癥孩子,國家提供康復訓練的殘疾補貼以及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支持政策,但長期以來缺乏對成年尤其是大齡孤獨癥患者的政策扶持幾乎是空白。因此,建議對成年后的孤獨癥患者適當開展職業培訓,提供就業機會,給予社會支持,幫助他們更好融入社會;發展家長組織,支持家長服務機構的發展及家長組織的培育,開展家長心理輔導等多元化服務。
教育事業
全國政協委員、教科衛體委員會委員楊揚:建議加大鄉村學校學生心理健康與體育教育關注和支持力度
今年楊揚帶來了《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發揮體育強心作用、保障學生體育活動的提案》。她在提案中指出,體育運動與心理健康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建議切實落實“學生校內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相關要求,開發適合中小學生的體育心理課程;加大鄉村學校學生心理健康與體育教育關注和支持力度,大力鼓勵和動員公益組織等社會力量投入資源,在鄉村學校開展體育與心理健康相融合的公益項目和活動。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女企業家協會會長、香江集團董事長翟美卿:建議加快建立中小學校園心理危機長效干預機制
翟美卿指出,當前,中小學生焦慮、自傷等心理問題頻發,抑郁癥檢出率呈現低齡化趨勢。她建議加大校園心理危機干預專項經費撥款,并由衛生、教育部門牽頭,聯動其他相關部門,共同建設中小學校園心理危機干預的規范化流程和長效機制,做到早識別、早干預、早治療,有效降低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率。她還建議將“心理狀況評估”“心理咨詢”項目納入醫保范圍,減輕求醫壓力。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建議將生命教育納入中小學教材
今年,趙皖平帶來了《關于將生命教育納入中小學教材的建議》。他指出,目前我國的教育體系較為注重智力的開發和教育,對生命教育存在著淡化、軟化、弱化等現象。生命教育在教育內容、時間安排、教育方式等方面還沒有形成完整有效的教育體系。他建議將生命教育納入學校基本課程體系,結合各學科的本學期、本學年、本學段學習目標與課程標準,圍繞“生命關懷”教育主題,展開學習活動;多學科聯動實行生命教育和加強生命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社會公益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慈善總會黨委書記孫達:建議將慈善公益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今年兩會,孫達提交了《關于推進新時代慈善公益事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提案》。一是從政策法規層面加大慈善公益事業促進力度,建議將慈善公益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措施;二是從激勵機制層面提升慈善行業動力活力,建立健全國家、省、市、縣各級協調配套的慈善表彰體系;三是從弘揚文化方面營造慈善公益事業良好生態,使繼承與發展中華優秀慈善文化成為“第二個結合”的有力抓手。
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瑞華慈善基金會理事長張建斌:建議優化非公募基金會慈善活動年度支出比例要求
今年兩會,張建斌繼續關注社會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他在《關于優化非公募慈善基金會慈善活動年度支出比例要求的提案》中建議,將非公募基金會慈善活動年度支出比例的硬性要求轉向更為靈活的范圍設定,構建政策統一、動態靈活的慈善活動年度支出比例機制,進一步助力慈善組織自身穩定發展,保障慈善組織更好服務國家、服務社會。
全國人大代表、國網泰興市供電公司職員張強:建議制定網絡愛心籌款平臺規范化監管實施細則
根據前期走訪調研,張強發現目前部分網絡愛心籌款平臺存在向捐款人收取手續費以及從募捐的善款中抽成的現象。張強表示,不少網絡籌款平臺對外宣稱“0服務費”,但實際上,近年來部分平臺卻對捐款人發出的善款收取“手續費”或“支持費”。針對上述問題,張強建議,應規范網絡平臺收費與抽款行為,不得從捐款人與受捐人手中收取手續費等附加費;網絡籌款平臺應實現對資金的規范化與透明化管理,盡快制定網絡平臺籌募資金規范使用監管條例。
鄉村振興
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打造可持續、可復制的鄉村人才能力建設體系
在《關于推動“科技-農業-金融”良性循環 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業強國”建設的提案》中,劉永好建議,鼓勵并發動企業積極參與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平臺;鼓勵金融創新,引導社會資本有序投資農業科技;鼓勵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農業科技協同創新機制。在《關于強化鄉村人才培養激發鄉村振興活力的提案》中建議,引導農業院校加強學科建設,滿足新時期鄉村產業發展需要;拓寬鄉村產業空間,鼓勵支持年輕人就地創業就業,把人才留在鄉村;鼓勵社會各界參與鄉村人才培訓,共同打造可持續、可復制的鄉村人才能力建設體系。
全國政協委員張凱麗、宗庸卓瑪、郭蓉、焦興濤:建議建立文藝志愿者“駐村到鄉”接力工作機制
在鄉村振興事業中,文藝志愿服務大有可為。張凱麗、宗庸卓瑪、郭蓉、焦興濤聯合提議,建立文藝志愿者“駐村到鄉”接力工作機制,積極發揮文藝志愿者的作用,促進城鄉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增強村民的幸福感和歸屬感,切實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持。一是建立文藝志愿者數據庫,搭建文化需求匹配數字平臺;二是創新文藝志愿者工作模式,打造常態化鄉村振興志愿服務品牌;三是提升志愿服務專業化水平,促進多元文化交流;四是完善跟蹤評估體系,構建良好宣傳保障機制。
綠色低碳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建議加快建設制造業綠色低碳供應鏈
圍繞“低碳”話題,雷軍提交了《關于加快建設制造業綠色低碳供應鏈的建議》。雷軍提出,應先制定相應配套政策,鼓勵支持企業優化升級供應鏈系統,建立綠色化評價及示范推廣機制,激勵企業綠色低碳化轉型。其次,從速從快建立制造業碳足跡背景數據庫,完善企業共享共建機制,推動與國際數據庫的銜接與互認,并逐漸建立中國深度參與、主導的全球碳足跡管理體系。同時,加強全流程綠色低碳指標及減碳措施融入,如探索建立綠色電力全國交易機制,暢通交易渠道,促進鏈主企業引領供應鏈綠色轉型。
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建議完善農業農村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政策制度
今年,張天任提交了增加種糧農民收入、發展集體經濟、完善碳達峰碳中和、加快現代化等建議,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言獻策。其中,《關于完善農業農村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政策制度的建議》提到,當前農業農村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的政策與制度體系尚未建立,亟待解決。據此他建議:構建專門的政策與制度體系,推動制度化和常態化;明確主管部門,建立相關“雙碳”工作管理體制;細化政策內容,加強農業碳匯和低碳建筑兩方面具體舉措。(綜合媒體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