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志愿服務 > 正文

一群年輕人,去民勤種樹

  甘肅省民勤縣涌入一群年輕人。

  民勤位于河西走廊東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東西北三面被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包圍,是全國荒漠化、沙化最嚴重的縣區之一。

  長期以來,民勤人在長達408公里的風沙線上種樹壓沙,建成300多公里的防護林帶。2014年至2019年,該縣荒漠化面 積 占 比 從 90.34%下 降 到88.18%。

  如今,一句“歡迎到民勤種樹”,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志愿者,讓民勤被更多人看見。

  種樹

  早春,微風,氣溫回升,土壤解凍,草木已過休眠期,正是種樹的好時節。

  在民勤縣收成鎮興隆村東南方向的騰格里沙漠邊緣,記者看到打坑車在沙地里走走停停,留下整齊的圓坑。志愿者們跟著打坑車上前補挖,一個個長4米、寬2米的方格逐漸成型。

  一個方格,就是一棵成年梭梭能固沙的大致范圍。40厘米左右深的種植坑挖好后,梭梭、花棒、檸條等抗風沙的苗木被栽下,緊貼坑壁以防倒伏,接著是澆水、回填、壓土……一天下來,又有100余畝沙地里“長”出了樹苗,超過10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

  這是600多名志愿者一天的共同成果。他們來自全國各地,不少是90后、00后,有的已不是第一次來。

  一群年輕人,為何扎進沙漠種樹?

  2024年春天播出的一檔綜藝節目讓民勤脆弱的生態環境和艱苦的治沙工作受到更多關注,陸續有人自發前來。同年11月,一名甘肅小伙喊出“歡迎到民勤種樹”。視頻在社交媒體上熱傳,網友紛紛留言響應。“我們不是來追星的,這里沒有星,我們是來做事的。”來自蘇州的白春瑤說,去年第一次來民勤,確實是受偶像影響,但自從踏上這片土地,看到風沙里的梭梭,她想的只是怎么把種樹這件事做成。

  今年再次來到這里,白春瑤成了小組長,負責為幾十人分工、講解要點。種樹期間,志愿者們有的住在夜間氣溫零下的帳篷、板房里,有的每天乘車從40公里外的縣城趕到沙漠,再扛著鐵鍬步行半小時前往種植區,在日曬下挖坑、插苗、澆水。“大家都很認真地在做這件事。”許多細節讓白春瑤覺得“這事兒能成”:“比如種樹的順序,去年是由近到遠種,我當時就覺得,往遠處走的時候,很容易踩到已經種好的樹,沒想到今年真的改了。”

  治沙

  60厘米左右的梭梭樹苗,成年后能長到3米以上,根系深入地下,牢牢鎖住沙土。

  民勤位于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的夾縫之中,處于國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中的“北方防沙帶”,是全國荒漠化、沙化最嚴重的縣區之一,當地素有“十地九沙,非灌不殖”之說。

  一部民勤志,半部治沙史。在這次的“種樹熱”背后,民勤人堅持種樹壓沙已有多年,石述柱、范玲花等老一輩治沙人的故事廣為流傳。

  網絡上民勤種樹的視頻下,常有人留言問“怎么種,聯系誰”。回復中,“小仲哥”和“馬哥”被頻繁提起。“小仲哥”名叫仲麟,民勤縣西渠鎮人,是一名95后。和許多民勤人一樣,仲麟的童年記憶里總有漫天黃沙以及忙著種樹、制作擋風墻的長輩,“印象最深的一次,風沙過境,天都是黑的。”

  大學時,仲麟嘗試在老家種下500棵梭梭,但由于經驗不足,這批樹最終成活的寥寥可數。“沒有想的那么簡單。”畢業前夕,仲麟再次回到民勤,作為志愿者參與春種。記錄數據、反復試驗,仲麟逐漸摸索出一套有效的種樹方法——樹苗種植深度在40厘米左右,順風方向栽植。這樣種下的梭梭成活率能達到80%。

  2023年,仲麟和十幾名村民在興隆村種下了300畝公益林,而后又將這里發展為仲麟生態公益林基地。2024年,5000多名志愿者在此參與種樹。

  在距興隆村百余公里的四方墩生態林基地,記者見到了有相似經歷的“馬哥”馬俊河。

  80后馬俊河也是土生土長的民勤人。2006年,在外工作的馬俊河聽說民勤綠洲未來可能會被兩大沙漠侵吞,便回到家鄉,發起“拯救民勤志愿者綠洲行動”。

  2007年以來,馬俊河組織志愿者在民勤種樹,開展生態治理,讓8萬畝沙地披上了綠裝。“以前種下的第一批梭梭已經有5米高了。”

  “綠洲內部道路沿線、村莊周邊的零星沙地治理,交給公益機構和當地干部群眾。”民勤縣林草局工作人員介紹,多方努力下,民勤已經形成了重點工程和社會力量結合的治沙格局,“青土湖、龍王廟、西大河等重點風沙口治理主要依托國家‘三北’工程。”

  近年來,民勤“沙進人退”的態勢得到遏制,408公里的風沙線上建成了300多公里的防護林帶。干涸了50多年的青土湖也逐漸恢復水域面積,2024年達到27.65平方公里。

  可持續

  “多的時候,每天有七八百人來到基地。”

  截至今年5月中旬,仲麟發起的志愿種樹活動已經有2.7萬人參與。馬俊河負責的四方墩生態林基地也已接待8000余人。

  民勤如何接住這巨大的善意?

  “至少要讓大家吃上一口熱鍋飯。”仲麟說,沙漠環境惡劣,風沙說來就來,搭建基地是為了能讓志愿者就近吃飯,有休息的地方。

  名為“基地”,其實就是十幾間板房和幾頂帳篷,承擔著住宿、接待、展覽等功能。露天做飯,用水要從村里拉來,3月19日通電前,用電依靠太陽能光伏板。基地還委托了固定的車隊,負責每天接送志愿者往返于種樹點和縣城之間。

  “困難肯定是有,但基本都能克服。”興隆村村委會主任潘從文是基地的“老熟人”,大家喜歡叫他“潘叔”。潘叔幾乎每天都會來基地幫忙,“有啥干啥”,他的愛人則專門負責給志愿者做飯。

  “他們在盡力做到最好了。”住在基地的志愿者發現,有工作人員深夜悄悄給大家加炭火,“12點來了一次,凌晨3點來了一次。”

  基地之外,民勤縣各部門和愛心企業也在出力:設立服務驛站,提供免費茶水,組織公益車隊免費接送。團縣委還設計了專門的證書,持有證書的志愿者在武威市可享受景區優惠政策。

  “一株梭梭從栽種到成熟要3年,期間要澆水維護,樹種得越多,維護需求越高。”樹種下后,仲麟后續計劃發起公益林維護活動,鞏固種樹成果。

  “農民通過其他途徑增收,才能少開荒、科學用水,從根本上緩解人水矛盾。”馬俊河想繼續通過電商幫扶計劃,以產業穩定助力生態治理。

  3月種下的梭梭在5月長出了嫩芽。志愿者們在群里欣喜地聊著沙漠里的每一點變化,把親身經歷分享在社交平臺上,又一批“想做點事”的年輕人被吸引而來。 (據人民網)

網站編輯: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老头综合免费视频| 综合网在线观看| 亚洲色偷偷狠狠综合网| 国产一级a爱做综合| 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色欲|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奶水99啪| 激情综合婷婷色五月蜜桃|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综合网 |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 欧美亚洲日韩国产综合网| 国产成人综合美国十次| 99热婷婷国产精品综合| 久久香综合精品久久伊人| 日韩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2020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本| 亚洲伊人tv综合网色| 欧美亚洲日本国产综合网|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二区| 欧美精品色婷婷五月综合| 久久一本综合| 伊人青青综合网站| 欧美日韩综合在线| 欧美亚洲另类久久综合婷婷|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四虎久久无码一级|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五月排名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 精品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 熟女少妇色综合图区| 日韩欧美色综合网站|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天天综合| 精品久久综合1区2区3区激情| 丁香婷婷综合网|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二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