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許家印無償將恒大中學贈送給周口市政府 【核心提示】 "如果說慈善這口井有百米深,那么,我們才挖了三五米."許家印說,慈善不只是金錢,是心靈的呼喚,是人類的高尚文化.如果數千萬家企業都能積極行動,我們的社會將越來越和諧,越來越幸福. "做慈善應是不求回報的,但是如果能讓捐贈者善有善報,將增強企業參與慈善事業的積極性."談及對慈善事業未來發展的思考,許家印說,重要的是,慈善捐贈要有稅收激勵政策. 2011持續加大慈善投入 許家印和恒大集團長期關注慈善公益事業,特別在經濟低迷的2008年,恒大捐資各項社會事業超過5000萬元. 2011年,許家印繼續加大對慈善公益事業的投入,恒大在他的帶領下,先后參與"廣東扶貧濟困日"等重大慈善活動,在河南省"5+2"經濟合作活動中,許家印無償將恒大中學贈送給周口市政府,在2011年"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上,許家印慷慨捐贈3.18億元,恒大成為年度捐贈額最大的企業代表.此外,許家印積極探索慈善合作新路徑,以保證慈善活動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2011年7月,恒大聯合中國扶貧基金會成立貧困大學生助學基金,并委托中國扶貧基金會將其捐贈的3000萬元發給全國百所高校萬名學子.限期發完,并通過監事盯著整個項目的發放進程,確保助學金能公正、足額、及時發放到最需要的貧困大學生手中,這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 在投身教育、民生、賑災等慈善事業之余,許家印持續投入中國體育事業,并始終堅持站在支持中國體育事業發展的高度來思考和行動,以職業化運作和企業化管理推動體育事業不斷取得輝煌的成績. 清貧童年種下慈善的種子 1958年,許家印出生在河南太康,他的童年歲月是苦澀的,母親早逝,家境十分貧寒.父親節衣縮食供他念書,常常面臨輟學的窘境. 作為恢復高考后的第一屆大學生,現在已經是武漢科技大學教授的他,每年都會帶幾個碩士研究生.對于貧困學子,他總是墊付全部學費,補貼生活費.許家印說:"大學可能改變一個人一生的命運,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是國家的寶貴財富,看到他們就看到了以前求學的自己."從2003年開始,許家印便與國內著名高校合作,聯合開辦研究生班,并免除全部學費,每年投入的費用都在100萬元以上. 在每一次發生重大災害的時候,不論是雪災、洪災還是大地震,恒大地產都在第一時間站上慈善捐助的第一線.而許家印也總是出現在慈善募捐的現場,發放民工工資的現場,接受各種慈善榮譽的現場,給失學兒童建校的現場.慈善與他如影隨形地一塊出現在世人的面前. 營造溫暖的家 隨著公司業務的發展,他覺得自己有義務回報那片生他養他的黃土地,"家國"的情懷更加茂盛地滋長起來.在一個貧寒家庭中成長起來的他,希望以自己的努力為更多的人營造一個溫暖的家. 為了這個夢,在公司的經營上,許家印堅持以低價銷售商品房,讓工薪家庭能置業安家;為了讓困難農戶可以有棲身的家,許家印向"安居工程"慷慨捐贈巨資;為了讓失學兒童有溫暖的家,許家印捐資辦學、收養孤兒;為了讓下崗職工有家的依靠,許家印先后為"再就業工程"提供了2000多個崗位. 在許家印的倡議下,恒大集團還開展了以"獻一份愛,暖萬人心,傳中國情"為主題的"恒大慈善萬人行"活動.在活動開始前,恒大地產集團先將3000萬元捐款轉入中國扶貧基金會賬戶.用于救助1萬名特困人士,包括特困孤兒1000人、特困老人1000人、特困殘障人士1000人、特困病患1000人、特困農民1000人、特困知識分子1000人、特困大學生1000人、特困教師1000人、特困農民工1000人、特困下崗工人1000人. (張逢) 【慈善檔案】 為了積極倡導誠信經營,積極實踐企業公民理念,許家印心系社會,投身公益事業.據不完全統計,迄今為止,恒大的捐贈足跡已遍布希望工程、扶貧、賑災、禁毒等社會慈善公益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