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非公企業作用大 《公益時報》:民營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具內在活力的企業群體,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9月,全國登記注冊的私營企業已超過900萬家。您認為中國民營企業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扮演何種角色? 謝經榮: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是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取得的最為重大的成就之一,從規模看,當前全國登記注冊的私營企業已超過900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3600萬戶,注冊資金總額超過1.5萬億;從貢獻上看,非公有制經濟創造了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從投資看,截至2011年10月,民營經濟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4.2萬億元,占全國的58.9%;從就業看,快速發展的中小企業已經成為吸納社會就業的主渠道,提供了85%以上的新增就業,是增加城鄉居民工資性收入、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 《公益時報》:您認為企業社會責任在企業發展中有怎樣的位置? 謝經榮:企業的社會責任是與生俱來的。社會責任首先是企業的內生品質、自我認知,同時也是社會的外部需要、約束引導,大量體現于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同時也表現在企業特定社會公眾活動里;它既反映著社會公眾對企業的要求和期待,也涉及企業自身的經營理念、文化品位和發展戰略。 七種武器踐行CSR 《公益時報》:在您看來,民營企業除了慈善捐贈,還應該具體從哪些方面踐行企業社會責任? 謝經榮:我認為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實業報國的責任。積極、努力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善,參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將企業發展融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事業之中,做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比如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和沖擊,大批民營企業響應黨和政府號召,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積極開展“共同約定”行動,維護員工合法權益,堅持不減員、不欠薪,與廣大職工風雨同舟、共克時艱,為社會穩定做出了突出貢獻。 二是科學發展的責任。把企業辦成對社會負責、環境友好、讓人民和政府滿意的企業。比如,億利資源集團依托內蒙古地區豐富特色的資源優勢,堅持不懈致力于庫布其沙漠的生態建設,累計投資近20億元,綠化庫布其沙漠4000平方公里,控制沙化面積近10000平方公里,“為中國北方構筑了一條全長240多公里的綠色生態長城”。 三是自主創新的責任。全國工商聯一項調研顯示,改革開放以來,大約70%的技術創新、65%的國內發明專利和80%以上的新產品來自中小企業,而95%以上的中小企業是非公有制企業;同時民營企業還努力培養創新型人才,倡導鼓勵創新和進取的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貢獻力量。 四是節能環保的責任。大力發展符合循環經濟的技術和產品,淘汰落后產能,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保護生態環境,推廣節約型生產方式,讓自己的企業成為所在地區藍天白云、青山綠水和生態資源的忠實護衛者。 比如,上海復星集團將社會責任的標準融入到企業的投資理念和投資行為中,近幾年在老區改造、新項目建設和排污水處理等項目中累計投入節水技術改造資金5.2億元。其下屬的礦業和鋼鐵公司均積極推進節能減排,其中南鋼聯合近3年累計投入環境保護資金10億元。 五是誠實守信的責任。弘揚中華民族守信用、講信譽、重信義的傳統美德,不斷增強誠信意識,自覺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進一步強化誠信立企、誠信興企觀念,善求義中之利;誠信對待社會,將誠信、戒欺視為企業安身立命的信條,身體力行信守合同,履行承諾;誠信納稅,自覺為社會創造財富。全國工商聯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開展了全國民營企業信譽宣言的活動,得到了廣大民營企業的積極響應。 六是道德自律的責任。企業要有法律意識,堅持依法辦企,依法治企,自覺接受消費者和社會輿論的監督;同時,還要注重不斷提高思想修養和精神境界,創造出豐富多彩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適應的新時代精神財富。 七是創建和諧企業的責任。企業應牢固樹立與員工共建共享的理念,通過建設全體員工認同、富有個性、能夠促進企業發展的企業文化來增強企業發展的凝聚力,規范勞動用工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努力實現企業發展與職工個人發展的“雙贏”。積極支持企業黨的建設、工會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光彩事業捐贈超1500億 《公益時報》:近年來隨著民營企業的壯大,民營企業在踐行社會責任方面表現搶眼,抗震救災、扶危助困的現場都能看到民營企業的身影。在引導民營企業踐行社會責任方面,工商聯發揮了哪些作用? 謝經榮:在引導民營企業踐行社會責任方面,工商聯一是充分發揮在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引導作用。二是積極搭建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平臺。全國工商聯先后發起了光彩事業、民企系三農共建新農村、村企共建扶貧工程、感恩行動、民企招聘周等一系列品牌活動,成立了光彩事業基金會、西部光彩幫扶基金、中華紅絲帶基金等捐贈平臺,為廣大民營企業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投身包括扶貧開發、社會就業、抗災救災、環境保護、教育援助、文化衛生等方面的公益活動提供了載體。 三是強化服務職能,為非公有制經濟履行社會責任提供有力保障。深入開展調查研究,了解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意愿和要求,向黨和政府提出有關意見和建議,并加強與政府有關部門的溝通和合作,促進相關政策的出臺和落實,促進企業參與社會公益渠道的暢通,為民營企業自身的健康發展和履行社會責任創造有利環境。 《公益時報》:光彩事業取得了哪些成果? 謝經榮:截至到2010年年底,光彩事業累計實施項目21208個,到位資金2049.92億元,安排就業608.59萬人,帶動1402.8萬人擺脫了貧困,公益捐贈超過1500億元。在“感恩行動”中,13.2萬家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受助對象30.6萬人,資助金額和物質總計75.7億元,招工扶貧60萬人,惠民項目到位資金90億元。在汶川地震中,廣大民營企業通過各種形式表達對災區人民的關愛和支援累計捐款捐物62.4億元。在2012年的中國慈善排行榜上,605家上榜企業中,民營企業達到392家,捐贈總額達54.4億多元。民營企業慈善公益事業的貢獻令人矚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