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中華慈善總會I Do基金2012“夢想計劃”啟動儀式在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一層捐資廳舉辦,美國麻省理工大學腦神經研究專家、音樂教育家Chenchen,漫畫家白松等音樂、繪畫、藝術界知名大師齊聚現場,作為I Do基金“夢想計劃”愛心天使及助力嘉賓,共同關注打工子弟藝術教育。 I Do基金“夢想計劃”是針對北京周邊打工子弟教育因辦學條件、教育質量受限導致的藝術教育缺失而開展的長期公益項目。項目前期的“夢想課堂”計劃,已為北京周邊10所打工子弟學校進行了定期藝術類教學,受益打工子弟達7000余人。接下來,I Do基金“夢想計劃”將聯合新公民計劃等社會專業力量,為打工子弟藝術教育搭建良好的培養渠道和機制,并計劃成立一所I Do基金打工子弟藝術教育示范基地,為打工子弟藝術教育作專業化長期努力。 兩年助學近萬人 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是城市化、社會轉型過程中的伴生問題,當城市的人口不斷擴張,打工子弟卻不能融入這個城市時,會為城市帶來很多隱患。 I Do基金創始人、恒信鉆石機構董事長李厚霖表示,目前北京有流動兒童50萬人,北京民辦打工子弟學校約300所,這些學校當中,擁有教委承認辦學資格的學校只有65所,近八成的孩子都是在沒有辦學資格的打工子弟學校就讀。這些學校,辦學條件差,教學質量差,沒有合格的教學設備和師資力量。問題最為嚴重的是藝術教育方面,藝術教育的缺失,已經成為打工子弟學校與公立學校之間的巨大鴻溝。 為緩解打工子弟在享有藝術教育上的落差,讓夢想不因出身受限,I Do基金自2010年起,為北京周邊10所打工子弟學校開設了“夢想課堂”。“夢想課堂”每周定期為7000余名打工子弟開展專業、系統性的夢想課堂藝術類教學。第二年,“夢想課堂”開展專業線教學方式的嘗試,從10個學校選拔出50名特別有藝術天賦的孩子,分別送往四個城區的少年宮進行聲樂、繪畫、舞蹈、樂器等專業的藝術教育。經過一年的時間,這種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已經有25個孩子通過了舞蹈、樂器、繪畫方面的等級考試。其中,4個葫蘆絲樂器班的孩子尤其出色,近期在中國音樂家協會舉辦的民族樂器比賽當中獲得了團體二等獎。 今年,I Do基金“夢想計劃”還將進行全面的升級整合,將采用校內小額夢想助學金、校外支持打工子弟社區NGO組織開展藝術教育、增加少年宮培訓名額、邀請藝術大師親臨指導教學、定期舉辦打工子弟藝術大賽等立體化、專業化的綜合探索方式,并計劃打造一所夢想學校示范基地,集中開展新藝術教學模式的嘗試,在促進其它打工子弟學校藝術教育的同時,引起社會對打工子弟藝術教育的重視。 探尋專業化公益之路 “絕大部分打工子弟學校都沒有開展藝術教學,主要問題集中在藝術教學的硬件及軟件零投入,尤其是師資軟件上。”李厚霖先生告訴記者,經過I Do基金近期開展的調研活動,發現目前學校最缺的就是師資力量,有了好的老師,穩定的老師,才能保證打工子弟學校的教學水平。 I Do基金自關注打工子弟教育以來,就一直注重師資力量的培養,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已經募集到有藝術教育特長的志愿者500人,與全國6所大學志愿者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在啟動儀式上,I Do基金還公布了2012夢想計劃加入美國麻省理工大學腦神經認知科學系的Gabrieli實驗室的科學研究項目——《音樂教育與兒童腦神經發展的關系》。項目總負責人——美國麻省理工大學腦神經研究專家、音樂教育家Chenchen,也同時成為I Do基金夢想計劃的客座教授,將親身參與打工子弟音樂教學和指導。 麻省理工學院的腦神經認知科學系Gabrieli實驗室是全世界在聲音、語言以及兒童成長方面的腦神經研究領域最出色的科研機構。該項目將在I Do基金提供的打工子弟學校內開展教學活動及調研活動,項目通過六個月、一年、兩年的鋼琴教育結合腦成像進行科學實踐,從腦神經角度看孩子在語言能力、邏輯思維方式、表達能力和行為上的不同。項目最終將為I Do基金提供權威專業的研究報告,以作為后期開展慈善公益項目的思想指導和根據。 李厚霖表示,“我們希望從客觀科學的角度看到我們開展藝術教育援助項目的意義,同時,聯合社會專業力量踐行慈善公益也將是I Do基金探索專業化慈善公益道路上的重要方式。” (張吉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