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報記者 張雪弢 8月27日,第二屆“中國城市公益慈善指數”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發布。在此次發布的中國321個城市的“城市公益慈善指數”排名中,前五座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深圳、無錫、南京,深圳與無錫并列第三名。 “中國城市公益慈善指數”是一套對城市慈善事業發展水平進行綜合監測和科學評價的指標體系,被形象地稱為“城市愛心GDP”。該指標體系在以慈善理論為基礎、充分考慮國情特色的基礎上,按照規模、結構、貢獻、可持續性這四個維度,從社會捐贈、慈善組織、慈善項目、志愿服務、政府支持、慈善文化6個方面共30個指標,對各城市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狀況進行綜合考量。 2011年,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在蕪湖發布首屆城市慈善指數后,迅速引起各地廣泛關注,之后有更多的城市按照指標體系制定了城市慈善發展規劃。2012年“中國城市公益慈善指數”編制的城市達321個,是首屆參與城市的6倍。此次數據調查覆蓋了全國90%的省(市、區),城市覆蓋率為52.5%。本屆城市公益慈善指數發布典禮也首次發布了慈善城市百強名單。相比較首屆城市公益慈善指數,2012年的調查內容更為詳細,評估指標更為豐富,從上屆的30個增加為40個。 大會為全國獲得星級城市榮譽的33個城市頒發了“中國公益慈善星級城市”牌匾,并現場啟動了全國城市公益慈善與社會管理創新平臺暨吳忠公益慈善與社會管理創新平臺。 曾經作為首屆城市公益慈善指數發布城市的蕪湖市在今年被評為七星城市,《公益時報》記者在善博會期間專訪了蕪湖市副市長劉泉。去年首屆中國城市公益慈善指數發布時,蕪湖為全國第17位的五星城市。一年后,蕪湖的排名又提升了5位,成為排名全國第12的七星城市。劉泉認為,是蕪湖良好的社會氛圍為蕪湖在公益慈善事業方面提供了很好的發展環境。蕪湖的慈善總會等慈善機構都很活躍,它們紛紛配合政府有關部門在緊急救援、扶貧濟困、助老助孤、助殘助醫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多方籌措善款善物。這些舉動也得到全市各界的積極響應。 “蕪湖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是慈善事業發展的重要保障。蕪湖市委市政府高度關注慈善事業,已經把慈善事業納入全市十二五發展規劃,市里主要領導也經常聽取慈善工作匯報,四大班子領導出席慈善大會,并對慈善工作提出明確要求。我們的副市長擔任市慈善總會會長,而且市財政每年拿出500萬作為市級慈善資金;各縣區都成立了慈善協會,市區各街道(鄉鎮)都有慈善募捐點和義工工作站。”劉泉對記者說。 劉泉對蕪湖的城市慈善文化傳統這樣理解:“蕪湖是一個有著慈善傳統的城市,歷史上很多成功的商人在蕪湖設立義倉、義棚救濟貧困。我們蕪湖市緊緊抓住慈善文化做文章,通過招募慈善義工,開展志愿服務,打造具有品牌平臺作用的——蕪湖公益網,設立‘大江晚報公益蕪湖’專刊,開展‘慈善創業項目大賽’、‘一米陽光’服務、‘幸福365’志愿服務,提出‘慈善回報’理念等,不斷豐富慈善文化的外延和內涵,努力讓善行為成為普通百姓身邊的習慣,著力打造富于地方特色的慈善文化理念。” 在此背景下,蕪湖市陸續推出的慈善項目也得到了各界的云集響應。劉泉說:“2012年,我們蕪湖市擬籌建蕪湖慈善基金會,短短半年時間就達成捐贈意向1.03億元。‘鳩茲救助’項目、‘福彩圓夢、慈善圓夢’助學項目、‘聯動濟困’項目分別榮獲‘中華慈善獎’,‘情暖江城’助老項目和‘同一片藍天——城鄉社會救助一體建設’項目榮獲‘中華慈善突出貢獻獎’,還有5個項目榮獲‘安徽慈善獎’。這些具有品牌效應的慈善項目不斷成長,日益顯示出強大的引領效果。目前蕪湖市的助學類公益項目就有50個之多,已形成低保戶困難子女全覆蓋。慈善項目已成為蕪湖的社會大救助體系中重要的一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