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報記者 張雪弢 近日,一條關于甘肅省會寧縣太平店郵政支局變賣捐贈物資的網帖引發網民圍觀。有媒體記者深入調查發現,并不是郵局變賣捐贈物資,而是當地有人在網上發帖尋求募捐,然后將各地郵寄到會寧的捐贈物品變賣。 該媒體記者經過調查了解到:四五年前,當地農民楊永華和張進勤兩人均在網上發帖稱當地貧困需要募捐衣服,從此就有大量的衣服從全國各地寄到他們手中。 2009年,曾有愛心志愿者來當地考察時,發現楊永華發帖之后,并沒有將愛心物資發放到當地小學生手中,志愿者倡議直接把愛心物資捐到學校,但至今楊永華仍舊源源不斷收到愛心包裹。 當地村民稱,楊永華幾年來經常用三輪車拉來包裹,村里閑置的一個大庫房里幾乎能堆滿。太平店郵政支局馮先生也是叫苦不迭,一年郵局收到的大部分包裹都是楊永華、張進勤的。 楊永華這幾年來最大的經濟收入就是變賣愛心物資。當地許多群眾認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心人士出于愛心的目的,花郵費將舊衣服寄到會寧,本希望會給當地群眾帶來溫暖,沒想到自己的愛心卻被變賣,這種行為應當受到譴責和制止。同時,他們希望愛心人士做到理性捐贈,在捐贈前詳細了解受捐者的真正需求,讓每一份愛心都能溫暖需要幫助的人。 你有沒有為網上募捐捐獻過愛心物資呢?愛心物資被變賣這樣的事件會不會影響你的捐贈熱情?怎樣保證讓捐贈能夠真正給到最需要幫助的人?《公益時報》與搜狐公益聯手推出的“益調查”結果顯示,30.52%的網友曾為網絡募捐捐贈過錢或物品。 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從1月11日10時至1月14日9時,共有512位網友參與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50.12%的網友表示從未給網絡募捐捐贈過,因為對網絡募捐的真實性心存顧慮。另外,還有17.6%的網友沒有捐贈過是因為沒有關注過這類募捐。而30.52%的網友則為網絡募捐捐贈過錢或者物品。 那么,愛心物資被變賣這樣的事情會不會影響大家的捐贈熱情呢?53.68%的網友表示影響很大,以后不會為網絡募捐捐贈任何東西了。32.52%的網友表示有影響,但能確認真實性的募捐還是會捐贈的。僅有13.15%的網友認為影響不大,捐不捐都是自愿行為。 在大家的心中,要減少這樣騙捐的網絡行為發生,哪種方式才是最好的呢?44.33%的網友認為相關部門要加強監管,發現這樣的行為要嚴懲。30.74%的網友則表示應該建立專門的監管部門和獨立的監管制度。22.05%的網友則認為解決這種問題最好的方式是,捐贈者擦亮眼睛,對沒有確實把握的網絡募捐保持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