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 本報記者 張明敏 網名為“落魄書生”的周筱赟近日很“火”。 這個有著多重身份、微博個人資料欄寫著“天涯社區2011年度爆料人”、“騰訊網2011年度深度記者”、“每日經濟新聞2011年度致敬人物”、“2012年中山大學財新卓越記者”的周筱赟,以微博、博客和論壇作為陣地,開始了自己“爆料”與“打假”的歷程。 作為廣州媒體人的周筱赟最早一次揭黑行動是2011年“中石化天價酒事件”。自此,周筱赟開始爆料生涯。而“盧美美事件”則讓周筱赟的爆料行動進入了中國公益慈善領域。近日,連續四次爆料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以下簡稱“兒慈會”),并與之對簿央視,則讓他賺足了眼球。 被網友稱為公益界的“職業爆料人”的周筱赟在接受《公益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即使這些問題件件都有回復,就算最終能讓我相信,也暴露出兒慈會內部管理的混亂。用公眾的善款來做公益慈善就應該受到相應監管,公開、透明就是關鍵。” 他的揭露和較真,是助推社會發展與凈化?還是僅僅掀起一片波瀾?“我是一個公民,我揭露這些事件都代表著公眾利益,我覺得這是我的社會責任。”周筱赟說。 《公益時報》:你一直長期這樣要用口罩墨鏡來“武裝”自己嗎? 周筱赟:這是我個人一個習慣,我扔下眼睛和口罩在人群里誰也不認識我。這樣做一方面防止一些“麻煩”事情發生,另一方面我很享受這個過程。爆料到今天,只有一次例外。 《公益時報》:公益組織留給你的印象怎樣? 周筱赟:現在公益組織留給我的印象就是敷衍塞責,耍無賴,尤其是相關監管部門遲遲不表態這點是讓我更失望的。兒慈會說會跟我打電話的,但是到現在也沒有,說公開流水賬,但到現在也還沒有公開,一直都在說歡迎網民到那里去查賬,干嘛還要去查賬呢,干嘛非要在第三方審計情況下耗費大量社會成本去查賬呢,公開怕網民看不懂,太小看網民能力了,我是代表公眾質疑,公開就是對公眾的解釋。 《公益時報》:你曾和兒慈會在央視對質,你為什么堅持認為兒慈會和天使媽媽是有問題的? 周筱赟:48億,你告訴我是入賬時點錯小數點,稍微有點會計常識人都知道如果一個賬目在一開始就有地方出錯,這個帳到最后肯定是做不平的,我咨詢過審計方面專家做過試驗這種說法是不成立的。兒慈會開始說銀行流水賬單可以給我看,但隨后反悔,為什么不能公示,一直說讓我等待,到現在為止也沒人給我答復。天使媽媽基金身為公募基金卻設立個人賬戶接受公眾捐款,這本身就已經違法,為什么相關監管部門不進行介入調查,我很不解。 《公益時報》:你想給公益機構提一些什么意見和建議? 周筱赟:關鍵就是公開賬目,根據基金會中心網和人民日報的報道,目前有很多基金會都不公開財務報表。我認為,程序正義比實質正義更加重要,公益慈善是要講規則,沒有規則不成方圓,如果你說只要為了一個偉大的目的,就可以不擇手段,那就可能會有很多危險的事情發生,所以規則非常重要。公益慈善的底線就是法律法規,現在問題是相關的法律規定都沒有相應的罰責。 《公益時報》:網絡上有人稱你是“職業爆料人”,你爆料的初衷是什么? 周筱赟:我不是職業爆料人,但可以稱為一個資深網絡爆料人。我有穩定的工作,也有比較滿意的收入,揭黑爆料只是我的業余愛好,這是我的一個個人行為而非職務行為,這是一個公民的社會責任,面對事實說出真相,我就是那個《皇帝新裝》里面的那個孩子,我們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說出真相,但至少可以要求我自己,這就是我的初衷。 《公益時報》:隨著你的不斷爆料,也有網友開始爆你的料,那么你怎樣回應“爆料有利可圖”的說法? 周筱赟:首先,我在任何的爆料事件中都沒有任何利益關系,全部都是公共利益,如果有人覺得我在其中有利益關系,請舉出證據,否則就是誹謗,沒有證據的爆料全是耍流氓。 有些人說,你這么爆料好多想捐款的人都不捐款了,我覺得這是在激濁揚清,給社會公益一個好的發展環境,這是一種公民意識的覺醒,是進步,不是退步,沒有公開就不捐款。 《公益時報》:你今后還會繼續爆料嗎? 周筱赟:沒有理由阻止我今后繼續揭黑爆料,只要社會不公,只要是有確鑿的證據我都會站出來說出真相,我的原動力就是作為一個公民的社會責任,如果明哲保身成了整個社會的風氣,那這個社會就太糟糕了,需要有些人勇敢地站出來說出真相,正直、善良、勇敢應該是一些優秀的品質,我希望這些優秀的品質被這個社會逆淘汰,如果是被淘汰,這個社會是讓人寒心的社會。 鏈接 四次質疑兒慈會回放 質疑1: 2012年12月10日,周筱赟首次向媒體爆料,兒慈會2011年的年報現金流量表“支付的其他與業務活動有關的現金”一項金額為48.4億元,而該年報顯示2011年兒慈會捐贈收入才8000多萬元,他懷疑兒慈會可能存在洗錢行為。 回應: 2011年年報中“支付的其他與業務活動有關的現金”一欄顯示為48.4億巨額數字,兒慈會發文澄清年報數字出錯因為工作人員點錯小數點,將該項原本的4.75億寫成了47.5億,隨后又請第三方審計機構北京中立誠會計師事務所重新審計,結論是三個審計證據已形成了完整專業的證據鏈體系,可以證明兒慈會總資金流量也不到6億,“洗錢說”并不成立。 質疑2: 12月14日,周筱赟指兒慈會2011年度工作報告中“回家的希望”救助項目1903萬捐款本應直接用于受助人(救助被拐賣兒童),卻只用了99萬,僅僅有6名兒童被救助,余下1800萬改變其用途全部打給了成龍基金會。 回應: 成龍基金會回應,這是兒慈會年報制表粗糙所致,原本這1930萬善款來自2011年度“BAZAAR明星慈善夜”,根據捐款人初衷,這筆錢用于2個項目,兒慈會“回家的希望”和成龍基金會“貧困大病兒童”,但兒慈會年報制表中只是體現了“回家的希望”一個救助項目。僅有6名兒童被救助,這6名兒童是在北京直接獲得救助,對其他兒童救助在網上已公開備查,部分款項流入地方政府部門是因為有不同地方慈善機構向我們提出申請,成龍基金會在不負責該慈善機構日常開支項后選擇合作伙伴。 質疑3: 1月7日,周筱赟稱在兒慈會的慈善公示的明細支出一欄,兒慈會13個專項基金的慈善明細支出沒有數據、年報中少兒健康專項基金僅救助33人,2013年1月4日兒慈會銀行流水300萬現金異動。 回應: 兒慈會稱,無明細支出不等于沒有開展活動,13支專項基金項目均有開展活動,沒有支出記錄是因為慈善明細支出需以項目完結為準進行公布,目前基金會正在催促各項目盡快進行信息更新。 少兒健康基金只救助33人。兒慈會稱,2011年12月底,該基金與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延安大學附屬醫院走進延安,共義診患兒33名,還對延安大學附院等當地超過100名醫務人員進行培訓和現場交流,該項目費用主要產生在專家團隊的差旅費等方面。 質疑4: 1月21日上午,周筱赟第四次向媒體爆料,兒慈會旗下二級公募基金天使媽媽擁有個人賬戶并一直在接受公眾捐贈,在公布的2011年年報顯示天使媽媽基金的全年募捐款額為373萬多,但在兒慈會捐助明細表中查詢顯示2011年全年捐款額為1056萬多,差額683萬多,周認為,這些錢進入了天使媽媽個人賬戶。 回應: “2008年至2011年的賬目收支清單已經在網絡上公示了,另外,天使媽媽不是獨立法人不能夠開具捐贈發票,天使媽媽對每一個捐贈人都開具過捐款收據,同時也保留收據底單備查。”天使媽媽基金辦公室主任邱麗麗介紹。 “銀行流水單當然可以公布,但是我們希望是在有第三方機構、媒體和公眾見證下進行公布,以免造成更多誤解,正如先前在微博中解釋的一樣,如果5次接到5筆捐款,集中一次存入銀行,隨后一次集中取款,多次支出,這樣的銀行流水賬和支出明細賬不是一一對應的,有部分差別,所以我們就需要一筆筆來比對,但我們能夠保證上傳網絡的支出明細單總數與銀行流水賬目總數肯定是一樣的。”邱麗麗對《公益時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