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 公辦民辦養老機構標準不宜一刀切 公辦、民辦養老機構實際情況不同,在管理、服務上肯定有所差異。近日,上海市政協委員提出,不同性質的養老機構的標準設置,也應有所差異,不應該一刀切。對此,上海市民政局表示,已經發布地方標準進行完善和調整。 現行《上海市養老機構管理和服務基本標準(暫行)》,是以公辦養老機構為藍本設定的行業統一標準,然而,對于不同層次的民辦養老機構而言,很難完全套用這套標準。比如按照規定,護理員與需要一級護理的老人比例應是1∶2.5至3.5。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由于資金運營壓力,除高檔養老院外,絕大多數民辦養老機構都無法達到該標準。據非官方統計數字,在部分民辦養老機構中,該比例為1∶7,甚至更高。于是,現有的制度就成了民辦養老院的一個法律“黑洞”,達不到也去不掉。 此外,1999年發布的《老年人建筑設計規范》,對養老機構建筑的房間面積、日照時間長短、床位大小、房門寬窄、樓梯高度、踏步厚度,甚至連扶手的形狀和粗細,都提出了要求。然而,現有的很多民辦養老機構,是利用老公房、廢棄房、臨時建筑改造而來,受硬件條件限制,改建難度極大,根本無法達到這些要求。 針對這類尷尬現象,上海市政協委員蔡慰慰、徐玉蘭、申利民提出,一個行業的制度,應與該行業的現狀相匹配,不應無視不同情況一刀切。現有民辦養老機構與公辦養老機構差異甚大,實行統一標準是不合理的。建議細化、完善原有制度,根據養老機構的不同性質、不同等級,分別設定人員配比、服務標準、建筑設施要求等,從而保障民辦養老機構健康發展。 對于市政協委員的建議,上海市民政局表示,現行的《上海市養老機構管理和服務基本標準》確實存在不適應現實情況的地方,有的要求過高,有的不盡完善。他們已發布了地方標準《養老機構設施與服務要求》,對基本設施要求、服務要求作了完善和調整。今后,他們將在此基礎上,分等級加強對養老機構設施與服務的行業管理與指導。 (據《勞動報》) 廣州 推出專項基金資助優質慈善項目 廣州市將推出扶持優質慈善項目發展的“相伴成長”專項基金,該專項基金將由廣州慈善會從無指定用途的捐款中提取部分作為支持,今年將提取200萬元作為“相伴成長”專項基金。申領資助的社會組織,通過評審和公示,單項最高可獲10萬元資助。 據了解,專項基金的資助對象是在本市合法登記注冊,具有獨立法人的民間慈善組織,重點資助參加廣州市慈善項目推介會的民間慈善組織。每個慈善組織限申報一個項目,每個慈善項目資助標準不超過10萬元,且不超過申報項目資金預算總額。 廣州市慈善會負責人表示,為確保專項基金使用公平、公開、公正,將成立專門的慈善項目評審組,對項目進行評估及公示。初步確定評審組成員由市慈善會負責人和相關專家等組成。評審組成員名單將于近日向社會公布。 (據《廣州日報》) 海南 社會組織籌集助學愛心款3000多萬 今年海南省約有20余家社會組織參與捐資助學活動,多方籌集愛心助學款3000多萬元。據不完全統計,參與其中的社會組織包括海南省慈善總會、海南省青少年希望基金會、成美慈善基金會、省潮汕商會、海南省宋慶齡基金會、海南省澄邁縣教育科技發展基金會以及異地商會、校友會和文化類社團等。3000多萬元愛心助學款全部用于資助來自困難家庭的高考、中考畢業生。 海南省民政廳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海南省登記在冊的社會組織達4385家。隨著海南省社會組織數量的不斷增長,目前各類社會組織的業務范圍涉及經濟、文化、教育、衛生、旅游、貿易等多個領域,初步形成了層次多樣、覆蓋廣泛的社會組織服務體系,為海南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據《海南日報》) 煙臺 已有31個社會組織實現直接登記 據山東省煙臺市民政局民間組織管理局消息,截至目前,煙臺全市已有31個社會組織在民政部門進行了直接登記。 據了解,山東省民政廳下發《關于創新社會組織登記和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自8月1日起對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等四類社會組織實行民政部門直接登記,不再需要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通知》還將部分登記權限下放至市、縣。其中,異地商會登記權限由省民政廳下放至設區的市民政部門,將非公募基金會的登記權限由省民政廳下放至設區的市和縣(市、區)民政部門。非公募基金會在申請注冊登記時應提交捐資承諾書和資產證明。 (據《齊魯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