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第二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期間,舉辦“兩岸四地慈善研討會”,與兩岸四地的業界代表共享慈善事業發展經驗,共議推進社會建設之道,非常有意義。 去年7月,民政部、國資委、全國工商聯、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了首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充分展示了我國慈善事業發展成果,有效促進了慈善資源供需對接,廣泛傳播了先進慈善文化,成為中國慈善事業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今年,我們以“慈善,讓中國更美麗”為主題,接續舉辦第二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集中展示一大批優秀慈善機構和公益慈善項目,必將集聚和整合更多的社會資源,激蕩中國慈善事業發展的“蝴蝶效應”,更加有力推動我國慈善事業發展。 伴隨30多年改革開放,內地現代慈善事業從恢復起步到加速發展,取得了可喜成績,專業化、組織化和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公眾參與度和社會關注度不斷增強。近年來,全社會捐贈總額每年穩居在700億元至1000億元之間,各類慈善組織數量達數十萬家,并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常年開展活動的志愿者已超過6000萬人,每年為社會提供逾3億小時的志愿服務,慈善事業在扶貧濟困、救災恤患、安老愛幼助殘和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環保等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一個主體多元、服務專業、領域廣泛、形式多樣的中國慈善事業發展格局已初具雛形。 為了適應慈善事業蓬勃發展的形勢,更好支持發展慈善事業,民政部和地方各級民政部門先后設立了促進慈善事業的內設機構,著力履行指導、服務、協調和監管等職能,著力從協調完善支持政策,表彰激勵慈善行為、搭建行業發展平臺、加強慈善監督管理等方面謀劃和推進相關工作,有效推動了慈善事業發展。今年4月,在中國慈善事業增速提質的關鍵時期,我們和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慈善組織、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知名人士協商共建,推動成立了慈善領域的全國性聯合組織中國慈善聯合會,以更好凝聚慈善力量,協調慈善資源,推動慈善行業發展和自律,形成慈善組織發揮作用的更大合力。 兩岸四地一衣帶水,兩岸四地人民血脈同根。近年來,兩岸四地在經貿文化交流合作不斷深入的同時,慈善事業的交流合作也日益活躍。我們不僅看到重大自然災害發生時兩岸四地同胞間的相互援助、戮力同心,也看到不少港澳臺地區的慈善機構和愛心人士情系內地、長期投身于慈善幫扶的不同領域,還看到彼此間在慈善精神傳承、慈善組織治理、慈善項目運作、慈善事業公信力建設等問題上的持續互通、良性互動。慈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為進一步密切兩岸四地聯系、深化兩岸四地合作增添了新的動力,注入了新的活力。 深圳市委市政府為支持慈善事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充分反映出深圳慈善事業走在全國前列、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的社會效果,值得我們全國各地仿效和借鑒。慈善事業是人類通用的美好語言,通過慈善事業解決社會問題、推動民生改善是兩岸四地慈善界的共同價值追求。兩岸四地同根同源,慈善事業有著共同的民族傳統、歷史記憶和文化積淀,慈善事業的交流合作前景非常光明、空間無限廣闊。衷心希望兩岸四地慈善界攜手努力,建立互信、互動、互惠的慈善事業交流合作平臺和機制,經常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慈善交流合作活動,分享成果、互相借鑒,把中國慈善事業推向更高的發展階段,共同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 (摘自李立國在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兩岸四地慈善研討會上的講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