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年,在美國紅十字會大紐約區分會,我們分享了該會參與9·11事件救助的案例。災難幸存者的講述不禁讓大家陷入凝重的沉思:紅十字會參與救災,哪些領域是我們更擅長和不可取代的? 大紐約區紅十字會救災應急中心項目發展官員克里斯(Chris LaBianco)在9·11發生時是紐約消防局的副隊長。世貿雙子塔倒塌時,他身邊的消防隊員很多都犧牲或失蹤了,其中包括他的妹夫。死亡與他擦肩而過,而恐怖、悲傷則更讓他長久地難以自拔,尤其是面對妹妹追問妹夫下落的時候。是心理專家志愿者的跟蹤服務排解,讓他度過了最難熬的日子。 心理健康服務是該會9·11災害救援和災后恢復的一個重要內容。據大紐約區紅十字會項目執行官員蘇珊(Susan Rounds)介紹,紐約紅十字會為9·11事件提供的救助服務持續了9個月,其中一個特別重要的服務就是志愿者心理醫生為消防隊員及受難家庭提供的心理服務。紐約紅十字會有137位注冊的心理醫生志愿者,他們全部參與了事后的心理健康服務。此外,美國紅十字會還組織了其他州的心理醫生志愿者到紐約開展志愿服務。 美國紅十字會在災害救助中的業務十分集中:主要給災民提供熱飯菜、熱飲、御寒衣物,提供臨時庇護住所,同時項目官員跟進評估災情,協助政府相關部門和合作伙伴進行恢復重建。而安排心理救援專家給予受助對象心理疏導和撫慰,是災后重建的重要內容,紅十字會設有專門的崗位來負責。提供熱飯菜主要靠他們的救災車輛提供,美國紅十字會全國有350多臺提供熱飯菜的救災車輛,紐約市紅十字會有近20臺專業運送熱飯菜的救災車,馬薩諸塞州紅十字會也有15臺。 反思中國公益組織參與救災和慈善救助,近年來雖然也有一些組織關注到了受助人的心理問題,汶川地震及以后的幾次大的自然災害,也有心理援助的項目在開展,但總體來看,我們公益組織對受助人群的物質需求重視有加,多數組織都熱衷于援建看得見的硬件項目,對于心理疏導類的軟件項目重視不夠,捐助的積極性不高。一些大的公益組織,包括紅十字會,在組織機構設計、職能定位、崗位編制方面,缺乏對受災群體心理恢復的重視。常常忽略的還有一個問題:在捐贈物資資金時,常常忽視受助者的心理感受,不注意保護受助者的尊嚴和隱私,讓受助人拿著受贈物資拍照、硬性規定給捐贈方寫感謝函、在媒體或網站上公示受助人姓名等,這都是注重物質、忽視精神需求的表現。 人是有情感的動物,面對需要救助的弱勢群體,不僅僅要滿足其溫飽,也需要給予其心靈的關懷和慰藉,還需要維護其尊嚴。因此,不論捐贈還是受贈方,使其物質和精神都得到滿足,才是真正專業而科學的公益,這方面紅十字會應當更有所作為。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副理事長 劉選國/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