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劉滄龍,宏達集團董事局主席,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曾任第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華紅絲帶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 2014年的兩會,他提出了《關于鼓勵信托公司參與農村土地流轉的建議》、《關于加快在西部地區試點設立民營銀行服務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建議》、《關于完善制度建設調整監管理念促進證券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等建議。 其中鼓勵信托公司參與農村土地流轉的建議,建議盡快出臺具體政策,鼓勵并引導農戶在自愿基礎上,與信托公司之間形成穩定的土地流轉關系,發展多種形式的土地規模化經營。此建議一如既往地表現出他對三農問題的關注與責任意識。 “宏則龍騰滄海,達則兼善天下”,是宏達追求的企業使命和存在價值。對“兼善天下”的追求促使宏達集團在以項目投資帶動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同時,積極承擔著社會責任。 2006年9月,集團在西藏控股設立西藏天仁礦業有限公司,從事礦產品采、選及銷售。天仁礦業邦鋪鉬銅采選項目建設,涉及到墨竹工卡縣72戶農牧民群眾的搬遷安置。從2011年1月起,天仁礦業全力投入到農牧民搬遷安置和新村建設中。 西部地區鄉村環境臟亂差、居住規劃落后的狀況普遍存在。墨竹工卡縣農牧民之前的住房都是土磚木頭結構,年久失修、破敗不堪。在農牧民新村建設中,公司以高于新農村建設的標準進行規劃,全部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既保證了房屋的質量,又充分考慮了藏區特色。建成后的新村被認為是整個西藏地區數一數二的民居住宅,徹底改善了農牧民落后的居住環境。 不僅如此,公司發現村落和外界之間橫亙著一條河流,居民出行極為不便,如果要進城,得沿著河岸多行半個小時的車程。為了解決居民出行難的問題,公司主動承擔起為居民架橋修路的重任。 在農牧民新村建設和天仁大橋建設中,公司聘請拉薩市設計院的設計師,充分聽取各級政府意見,并挨家挨戶征求農牧民群眾意見,按照高于新農村建設的標準,既具備藏式建筑特色又符合現代生活需求,完善了新村設計。在建設過程中,邀請群眾代表組成質量監督小組,并制定了質量監督程序文件,開展嚴格的監督管理,絕不留任何質量隱患。 新村于2012年7月開始修建,現已修建完成交付使用;與新區配套的天仁大橋2012年3月開始修建,已于2012年12月建成通車。 宏達集團在墨竹工卡的牧民新村建設中,2013年已投入1.6億元。這是繼宏達集團投資1.1億元在四川什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宏達新村”公益項目之后的又一個社會責任豐碑。 在新農村建設中,宏達集團還千方百計增加農民創收致富的造血功能,以工業反哺農業。一是在企業中優先聘用當地農牧民,并為農牧民提供完善的崗前技能培訓。初步統計,西藏天仁礦業建成后初期可吸納當地農牧民300人就業,并逐步實現員工本地化。二是解決農牧民的耕地問題。對于搬遷農牧民的耕地開墾,公司及時向縣政府支付耕地開墾費用,使1001.1畝新開墾耕地工作進展順利。承擔此項任務的縣有關部門組織專業施工隊伍高標準設計、高質量施工,確保新開墾耕地的質量。同時,還對今后搬遷農牧民群眾的生產結構調整做出了具體規劃,并向村集體提供啟動資金300萬元,促使搬遷群眾能夠通過產業調整繼續致富。 此外,公司同時配套建設學校、衛生站、道路等其他生活基礎設施;未來計劃出資1.6億元,在西藏自治區開展設立教育基金、捐助貧困農牧民、建設鄉村道路、修建基礎設施、資助失學兒童重返校園等公益事業。 (張木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