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投資者心目中,企業的社會責任表現在他們的投資決策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那么問題來了:企業如何做才能吸引到這些考慮社會責任投資者的資金呢?筆者認為,有五項基本原則需要遵守。 第一,不作惡。這里的“作惡”有兩層意義,第一層是指企業從事明顯對社會有害的行業,比如武器制造、煙草生產。在發達國家,很多養老、退休、教育等面向社會大眾的基金會都會宣布不會投資在煙草、酒精等產業。第二層面是指企業缺失本質的、起碼的社會責任,出現很多原則性問題,例如自身或供應鏈上的童工、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直接破壞、資助恐怖組織等等。這些行為會嚴重影響企業聲譽,對社會產生破壞性影響,如果有這些行為,那么企業從一開始就很難進入責任投資者的選擇范圍。 第二,不要忽視企業治理。其實,投資者之所以會看重一家企業是否負責任,歸根到底是因為他們認為,如果一家企業在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方面有良好的表現,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就證明這家企業有較高的治理水平,能夠規避很多財務和非財務風險。對于追求穩定收益的投資者而言,這無疑是最重要的。因此,治理水平是一家企業能否真正履行社會責任的保證,更是贏得責任投資者青睞的關鍵因素。 第三,主動參與解決環境和社會問題。如果說提升企業治理水平是吸引責任投資者的內部因素,那么參與解決公共環境和社會問題就是重要的外部因素。在發達國家已經出現這樣的情況:如果企業運營的具體項目能夠解決環境或社會存在的問題,那么責任投資者更樂于將資金投放在這些企業。 不過這里提到的解決問題的方式不是捐款,而是企業要運用自身的技術優勢或影響力改變和改善現狀,而且通過改變這些外在的環境和社會問題能夠對企業自身的長期發展產生積極的作用,比如提升盈利能力和美譽度。 第四,提升信息披露水平。只有一家可以被問責的企業,才能讓大眾有機會了解這家企業的真實情況,而可問責性的最基本條件就是企業信息的透明度。企業需要建立信息披露的制度,能夠讓投資者、社會大眾有方便的渠道獲取企業的ESG數據,當然保證數據的真實性是起碼的職業操守。 第五,成為相關指數成分股。現在,國際上很多著名的證券交易所都推出了有關社會責任投資的指數,只有在ESG管理上有持續良好表現的企業才能成為其中的成分股,成為這些指數的成分股意味著企業在資本市場上已經受到了廣泛且專業的認同。因此,成為責任投資指數成分股是很多企業的目標,也是吸引責任投資的最有效方式。 當然,要成為相關的指數成分股并不容易,一家中國企業要成為國外權威指數的成分股,即使在國內市場有備受矚目的IPO,也不意味著可以完成這個目標。但是,一家負責任的企業可以將這些指數發布的相關標準作為指導,把相關成分股企業作為對標榜樣,檢討和改進自身的社會責任行為,這樣做就算不能成為責任投資指數的成分股,也能夠為贏得責任投資者的青睞加分。 獨立CSR研究與咨詢師 何智權/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