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套簡單明確的評估標準究竟對組織有多大的幫助?世界宣明會(World Vision)在WASH項目(一項為非洲當地社區提供獲取清潔衛生水源的項目)中,采用了一套雖然簡單但有意義的評估標準。這套標準幫助他們增加了獲取水源的途徑。 當國際非政府組織尋找衡量項目效果的評估標準時,實際操作通常都是由執行項目的當地社區付諸實踐,而為這些社區提供運作基金的資助人卻遠在大洋彼岸。因此,評估標準必須簡明,同時對資助人和當地社區都有意義,這樣才能在所有利益相關者走向健康生存環境這一共同愿景的過程中取得成就。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多達一半以上的兒童因污染的水源和落后的衛生條件而喪生,再沒有什么比保證該地區兒童的健康和福利更重要的了。為了吸引資助人,認真投入到清潔水源獲取的項目中去,世界宣明會需要通過一種方式去就項目的挑戰和潛在影響力進行評估和溝通,而這種方式必須令村民、掘井隊和潛在資助人都感到自身與該項目密切相關。 第一步:對需求采用統一的評估標準 此前,參與項目的每個國家對這個需求的定義都不盡相同。世界宣明會在與社區的對話中作了如下的定義:水源的獲取意味著在一年12個月之內,人們從家中出發,在30分鐘以內可以到達清潔的水源地。以這個標準評估,在世界宣明會資助人長期注資的非洲社區里,只有45%的人真正地獲得了清潔的水源,依然有150萬人至今喝不上干凈的水。 第二步:保證資源獲取的可持續性 重要的評估標準包括構建社區水源委員會,該委員會主要管理水源點,建立籌資機制,向每個使用該水源的人收取每年1~2美元的費用,用于日后的維修和日常維護人員的培訓。這些日常維護人員由7~8人組成,一般可由委員會推選。 利用評估標準,宣明會與現有的資助人形成了強有力的合作。作為企業家,這些資助人在五年多的時間里籌集了350萬美元用于聘用更多的技術專家、雇用項目承包人、購買設備以及落實持續性的評估體系。管理能力的提高使得宣明會能夠靈活調整運作方式,可以雇傭承包人、尋找本地志愿者、與當地政府及私人鉆井隊合作,將非洲這十個國家范圍內獲取水源的速度加速五倍。 第三步:衡量有效性與結果 評估是激勵之源。在項目實施的最初兩年中,由于開發了供水能力更強的水源點,同時根據地形需求調整鉆井方式——在有些地方甚至采用了廉價的人工鉆井方式,獲取水源的成本由80美元減至50美元。此外,宣明會以痢疾和腹瀉癥狀下降的發生率以及因不再需要離家取水而重返校園的女童的數量,作為項目影響力評估的標準。據了解,當地痢疾的發生率降低了70個百分點,而越來越多女童重返校園的故事也在不斷傳來,這些結果將在后續的獨立分析評估中詳細闡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