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人物
   第07版:封面報道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封面報道
   第10版:社會創新
   第11版:新聞明星
   第12版:視覺
   第13版:社會創新
   第14版:國際 案例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明清以來中國慈善的起伏跌宕(下)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人物

第07版
封面報道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社會創新

第11版
新聞明星

第12版
視覺

第13版
社會創新

第14版
國際 案例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15年01月13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明清以來中國慈善的起伏跌宕(下)
——讀梁其姿《施善與教化——明清時期的慈善組織》

    1904年,上海萬國紅十字會的成立代表著中國慈善西學東漸的開端。

    今天中國人一說起慈善,往往稱中國慈善剛剛起步,需要向歐美發達國家學習。而讀完梁其姿的《施善與教化——明清時期的慈善組織》,筆者對中國的慈善發展史有了更多了解,原來中國也有深厚的慈善傳統和繁榮的歷史,只是由于制度路徑選擇和意識形態的割裂,加之今天研究、發掘、傳承不夠,讓我們誤以為當代慈善是站在一片歷史的荒漠。

    臺灣學者治學的嚴謹和扎實令人肅然起敬,梁其姿的這本著作是建立在查詢了中國2600多種地方志、數百種中日文古代現代研究文獻基礎上精心研究出的成果。通過她的宏觀敘述和具體案例、數據、進程的分析,讓讀者對十七八世紀中國的慈善事業發展有了整體的輪廓把握。本文的上篇指出了中國在慈善歷史上早于西方的舉措,并介紹了民辦官監模式帶來的慈善繁榮。作者在本期繼續闡述中國慈善傳統的后續發展。

    慈善傳統優勢喪失殆盡

    在近現代西方宗教慈善、慈善革命浪潮面前,中國明清慈善趨于潰敗并衰亡。

    遺憾的是,由于清政府閉關鎖國,因循守舊,腐敗沒落,十七世紀后中國漸失文明領先優勢,而接受了文藝復興洗禮后的歐洲,思想文化科技日新月異,公司制及殖民戰略,讓西方國家開啟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而鴉片戰爭以后的中國,進一步衰落,淪為帝國主義列強宰割瓜分的對象。這時一批先知先覺的中國人睜眼看世界,再回頭審視中國的文化和制度,持推倒重來的徹底革命者眾,不僅應對中國延續數千年的皇權整體進行變革,實行民主憲政,還要對中國的傳統文化進行徹底革新。而慈善領域,隨著基督教等西方宗教進入中國,他們以救濟作為進入中國的手段,在華興辦醫院、學校、育嬰堂、孤老院等,還參與賑災救災,1904年完全引入國際紅十字運動理念的中國紅十字會誕生,此后洛克菲勒基金會、童子軍、救世軍等西方慈善組織陸續進入中國。盡管清末民初,中國也出現了慈善家南通張騫創辦的系列慈善機構、熊希齡創辦的香山慈幼院、協助政府救災的協賑公所、戰時兒童保育會、中華慈幼協會等影響較大的慈善組織,也有學習西方立足中國文化傳統推向國際的世界紅十字會中華總會。但總體看,在中西公益組織同臺競技的格局中,紅十字會、洛克菲勒基金會等組織因其先進的理念、科學的治理模式、國際化的背景,在中國的影響力逐漸增強,而中國傳統的善會善堂及其后續慈善機構,因機制的僵化和資源的缺乏,逐漸走向衰落。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慈善更是出現了三十年的斷裂和空白。梁其姿在縱覽中國明清慈善歷史后,得出結論認為:“慈善濟貧組織的發展,從明末到清初,雖然數量上有大幅度增加,及組織方面的變化,但一直沒有將救濟問題變為‘經濟問題’,慈善組織的重點仍在行善,即以施善人的意愿為主,受惠人的需求為次。換言之,慈善組織的功能一直停留在教化社會之上,而沒有轉化到經濟層面?!币虼?,“明清慈善組織的歷史意義與福利國家的傳統毫無關系,而在于調整政權與社會的關系”。的確,中國慈善事業被統治者作為紓解社會焦慮、鞏固政權、穩定社會的工具,因此,就像宗教一樣,新中國把它們看作封建社會的“偽善”、是統治階級麻醉民眾的鴉片,應當隨著被推翻的三座大山一起清除掉。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思想指導下,政府既是社會一切資源的擁有著,也是社會一切需求的供給者,政府可以包辦一個人從搖籃到墳墓的一切需求,因此,政府計劃可以取代慈善。新中國成立之初,政府還一定程度容許慈善團體存在,但到了社會主義改造時期,慈善團體、機構完全停辦或由國家接辦、改組;因此,中國曾經繁榮的慈善事業,在政府無所不能的模式下,除了紅十字會被改組外,善堂善會、慈幼院、育嬰堂等慈善組織,還有國外教會興辦的學校、醫院等公益機構,全部變成了社會主義的國有或集體資產。吊詭的是,似乎有了無所不能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中國再也不會貧寒饑饉,人民再也不需要慈善機構了,但當1958年后的所謂三年自然災害到來時,依靠政府單一的糧食物資的供給渠道,造成了中國歷史上餓死人口最多的大饑荒,給了我們一記大的教訓。

    逐漸復興的中國慈善

    中國慈善現已進入資源豐沛、機構擴張的發展機遇期,汲取本土營養,融匯國際經驗,開創具有國際性的中國慈善組織應成為目標。改革開放后,伴隨著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腳步,中國的慈善得到恢復和振興,尤其是進入21世紀后,黨和政府鼓勵公益組織發展,不斷放寬對公益慈善類組織的登記成立條件,而且從稅收政策上予以激勵,帶來了又一次中國公益事業的繁榮。

    隨著梁其姿的視野,回顧中國明清以來的慈善史,讓人深思的是:在西學東漸過程中,尤其是在我們接受以蘇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及意識形態過程中,不僅僅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被我們拋棄了,曾經領先世界的中國慈善組織和慈善文化,也同樣被遺棄。本來中國清末慈善組織已經呈現了一些現代組織管理思想的萌芽,但是在近現代國運衰敗的世界大視野下,我們引入世界先進的人道、慈善組織形態和理念,卻像潑洗澡水連同孩子一起倒掉一樣,拋棄了我們中國曾經的慈善輝煌和傳統。

    誠然,中國傳統慈善思想和慈善組織在中西較量中慘遭潰敗,直至湮滅,個中緣由除了中國經濟實力衰落的根本原因外,中國王權對私有產權的遏制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中國的政府一直過于強大,由于封建帝王懼怕民間社會力量強大帶來政權的危機,一直采取抑商重農的思想,壓制民間士紳和民間資本的強大,壓制思想、學術和結社的自由,因此中國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市民社會,沒有民間資本壯大的空間,也因此沒有出現石油大王、鋼鐵大王等民族資本家,也難以產生亨利·杜南(Jean Henri Dunant,紅十字會之父)、卡內基、洛克菲勒這樣偉大的慈善家,難以孕育紅十字會、救世軍、洛克菲勒基金會這樣偉大的公益組織。另一方面,我們在民族危機面前,在急迫引進國外政治、文化、經濟模式時,包括慈善模式,缺少對本土中華文明的自信,不分良莠的自殘和否定,造成了中華優秀傳統的湮滅。

    今天,中國正朝著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邁進,中華民族的復興已成為當代中國人的神圣使命,國盛必然伴隨著文化的繁榮。我們承認在十八、十九乃至二十世紀的世界發展中,中國一度落伍于西方,因此近現代史我們一直處于制度、技術、文化輸入地位。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我們不僅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奇跡,還創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模式,因此,打造中國的軟實力,我們不僅應有政治、制度、文化的自覺、自信,還應有文明的創造和輸出。近年來,中國公益慈善組織雖然發展很快,但走出國門的還很少,形成國際性影響的更少,盡管我們政府強推的孔子學院網點遍布世界,但似乎得到國際的認同不夠,倒是臺灣省的慈濟慈善基金會在三十多年的時間里,就從一個小島的佛教慈善組織發展成遍布世界五大洲、六十多個國家的國際性慈善組織,其發展模式和路徑值得大陸公益組織借鑒。當代世界,政府、經濟組織、非營利組織三部門鼎立、協同治理,已成為常態,而非營利組織在全球善治中發揮作用越來越大。作為全球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大國,進入世界富豪榜的華人不斷增多,中國的公益慈善組織理應當在國際承擔更多的責任,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中國的慈善文化既要汲取世界經驗,同時也要發掘傳承中華本土慈善的傳統,并在此基礎上融匯創新,開創世界慈善的中國范本,出現“在全世界造福人類”的偉大慈善機構。

    ■ 劉選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自拍| 激情综合五月天| 伊人网综合影院| 丁香五月天综合缴情网| 国产91色综合久久免费| 婷婷五月综合丁香在线|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伊人丁香狠狠色综合久久| 狠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俺|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观看| 国产色婷婷五月精品综合在线| 熟女少妇色综合图区| AV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在|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高清| 丁香五月综合久久激情| 狠狠色噜噜色狠狠狠综合久久|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区| 色综合合久久天天综合绕视看| 色天使久久综合网天天|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在线观看|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99|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二| 五月丁香综合缴情六月小说|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专区桃色| 久久狠狠爱亚洲综合影院| 国产香蕉尹人综合在线| 亚洲综合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色婷婷综合在线| 丁香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站| 亚洲综合成人网| 欧美综合欧美视频| 欧美自拍另类欧美综合图片区|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手人婷|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图片| 亚洲 欧美 国产 动漫 综合| 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 色综合伊人色综合网站|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网|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站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