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4年,我國的社會工作在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引下,提速發展,全面推進,在創新社會治理的大格局中進一步明確發展的方向、思路和任務,從政策制度的不斷完善到專業人才和組織平臺的培育和建設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提高,有亮點,有成果。 法制和制度框架基本確立 2014年,我國的社會工作法制和制度建設呈現出“重大突破、扎實推進”的發展局面,令人鼓舞。 2014年2月21日,《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出臺,第一次將社會工作寫入國家法規,這對我國社會工作的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使社會工作在介入社會救助領域、服務社會救助對象方面獲得了法律空間,為社會工作向其他有需要對象的延伸開辟了立法起點,提供了立法示范。 民政部和國家多個部委發布或聯合發布多項有關社會工作的政策文件,為專業社會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在政府購買服務方面,民政部發布《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績效評估指南》、《民政部關于支持和規范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購買服務的通知》,財政部發布《政府購買服務管理辦法(暫行)》,進一步規范和支持政府購買工作的開展,專業社會工作服務也實現了首次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目錄范圍;在青少年社會工作方面,共青團中央、中央綜治辦、民政部等六部門印發《關于加強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最高人民法院、檢察院、公安部和民政部發布《關于依法處理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若干問題的意見》,加強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并首次提出發揮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和社會工作者在未成年人權益保護作用的政策要求;民政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發展的意見》,進一步加快推進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發展;司法部、中央綜治辦、教育部、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關于組織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的意見》,進一步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工作。在2011年中央有關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和2012年《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的基礎上,目前全國已有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出臺了本地區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或專項規劃。 2014年,民政部還首次發布了《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績效評估指南》和《兒童社會工作服務指南》,這是社會工作領域首批全國性行業標準,為各地開展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績效評價和實施兒童社會工作服務提供基本指引。民政部實施社會工作服務標準化建設示范工程,確定了61個地區、103個社區和180家單位開展社會工作服務標準化建設示范活動,實施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服務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計劃,每年向中西部艱苦貧困地區選派1000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開展專業服務。 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繼續加強 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是社會工作事業發展的根本支撐,在中央有關精神的推動下,2014年我國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又取得新的進展。 一是社會工作人才隊伍規模繼續擴大。在社會工作專業教育方面,截止到2014年底,全國已有310所高校招收社會工作專業本科學生、70余所高職高專學校招收社會工作專科學生、104所高校(研究機構)招收社會工作專業碩士學生,每年社會工作專業畢業學生近3萬人。2013年11月,由中國社會工作協會與國家開放大學合作開辦的社會工作學院正式掛牌成立,2014年,國家開放大學已完成《國家開放大學社會工作學院建設規劃》、《國家開放大學社會工作學院工作計劃》、學院組織架構和各部門規章制度等方案制度建設工作,學院將于2015年正式招生。2014年,報考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的人數已達到20.7萬人,通過3.6萬人,截止到2014年,全國持證助理社會工作師和社會工作師達15.9萬人,專業社工人才隊伍規模進一步壯大,各方面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數量突破40萬人,比2010年增長1倍。2014年3月,深圳實現了本土督導人才在全市各區的全覆蓋,成為全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實現本土督導全配備的城市。目前深圳已培養本土督導人才671人,為社會工作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是民政部首次組織遴選全國專業社會工作領軍人才。2014年3月,民政部啟動了首批全國專業社會工作領軍人才選拔活動,最終確定了42名首批全國專業社會工作領軍人才,涵蓋老年、兒童、婦女、流動人口、司法矯治和精神衛生等社會工作領域。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繼續開展“中國十大社工事件”、“中國十大社工人物”、“中國優秀社工人物”和“中國最美社工”評選工作,有效提高社會工作者的服務水平和服務熱情。 三是社會工作專業培訓持續開展。國家福彩公益金每年支持1000萬元進行社會工作人才專項培訓,在2014年已進入第四個年頭,培訓15000多名社會工作者;2013-2014年中國社工協會與香港社研中心聯合舉辦“全國社會工作督導培訓班”和“社會工作行政管理與社工組織發展高級研修班”,取得重要成效。 服務平臺和行業組織網絡建設不斷拓寬 2014年,社會工作服務平臺不斷拓寬,行業組織建設持續開展。截至2014年底,各地在相關事業單位、城鄉社區、社會組織開發設置了11.39萬個社會工作專業崗位,比2013年增長37.5%。2014年9月26日,第四次全國社會工作行業組織工作會議在濟南召開,會議發布了中國社工協會2013-2014社會工作實務研究課題成果、2013-2014年度社會工作行業組織統計調查結果,發布了《全國社會工作行業組織自律公約》(討論稿),并對“社會工作行業組織發展與建設年”倡議活動進行總結表彰。據統計,目前全國已成立24個省級、97個地市級和168個縣級社會工作行業協會。 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的發展也取得了很大突破。目前全國共扶持培育了3522家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比2013年增長43.6%,其中廣東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達770家,浙江、四川民辦社工服務機構數量突破400家。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服務領域和對象不斷擴大,從原來主要集中在社會福利、社會救助、老年、兒童、婚姻家庭等傳統領域,逐步擴展到防災減災、司法矯正、就業援助、人口計生、特殊人群等新領域。 實務建設取得新成果 社會工作實務建設是社會工作的立足之本和成長之基。2014年,我國社會工作實務建設更加注重本土化探索,注重實際能力提升,不斷開拓實務領域。 一是民政部首次從國家層面組織開展重大地震災區社會工作支援服務活動。2014年9月5日,民政部啟動“魯甸地震災區社會工作服務支援計劃”,首次展開全國性專業支持災區的社工服務項目,由政府搭建平臺,社會有序參與,著手組建了北京、上海、廣東、四川和中國社工協會五支援建隊伍奔赴云南。經過3個多月的努力,在災區的重建過程中切實幫助當地政府和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成功孵化當地的社工組織,為社工在后期重建中持續發揮積極作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社會工作協會服務隊還針對當地實際情況,組織編寫了《魯甸地震災難社會工作手冊》。 二是醫務社工發展有新突破,上海市“加強醫務社工和醫院志愿者隊伍建設,精心構建醫改社會支持系統”榮獲2014年度全國十大醫改新舉措,上海的醫務社工已形成制度化、專業化、團隊化,覆蓋17個區縣,152家醫院;神華愛心行動神華愛行動項目取得新的豐碩成果,截至2014年12月25日,2014年度審批救助5,057名(白血病患兒420名,先心病患兒4,637名)。四年來在27個省(市、自治區)同77家三甲醫院合作,累計審批救助“兩病”兒童15,123名(白血病患兒2,141名,先心病患兒12,982名),其中河北、吉林、山東、陜西、天津全部覆蓋。 三是中國社會工作協會扎實推進“社會工作服務組織試點工程”、“社會工作實務創新基地”項目和“三社聯動”試點項目。“社會工作服務組織試點工程”中的“西部地區受災群眾專業社會工作服務示范項目”注重運用社會工作實務方法,緊密貼近受助人群的需求,得到民政部門和服務對象的一致好評。全國“三社聯動”試點項目繼續開展。協會充分發揮引領示范作用,積極探索以社區為平臺、社會組織為載體、社工人才為支撐的聯動機制。并在去年9月組織召開了全國“三社聯動”專題研討會,《人民日報》刊發的《“三社聯動”創新社會服務方式》被共產黨員網、中社網等多家媒體轉載。 社會工作宣傳掀起新高潮 2014年民政部首次開展國際社工日主題宣傳活動,部辦公廳發文要求各地民政部門、社會工作行業協會、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和廣大社會工作者,從3月18日開始,以“弘揚社工精神,服務困境人群”為主題開展為期10天的主題宣傳活動,提高了廣大公眾對社會工作的知曉度、認同度和參與度,切實推動了社會工作走入社會、走進社區、走向基層。中國社會工作協會開展了“我的社工一日”主題征文比賽和首屆社會工作知識網絡競答賽,配合國際社工日宣傳開啟了又一輪學習社會工作知識、開展社工服務的新高潮,在全國社會工作者和行業組織中引起極大反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4年是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向著“專業化、職業化、行業化”發展方向穩步前進,深入發展的一年。2014年底,中國社會工作協會正式更名為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適應形勢,轉型升級。更名后的聯合會將開展行業調研,為政府決策服務;推進行業合作,促進行業交流;抓好理論研究,推廣實務建設;促進人才培養,開展評估表彰;加強行業自律,規范行業行為;加強行業管理,推動行業發展;維護會員權益,反映會員訴求;加強行業宣傳,擴大行業影響;加強國際合作,促進對外交流為工作職能,實現全國社會工作發展的聯合化、職業化和行業化,為促進中國社會工作事業的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創新社會治理體制”,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方向,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發展專業社會工作,這是社會工作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社會工作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我們相信,在黨和政府的指引下,在廣大社會工作者的努力下,社會工作的專業功能和專業地位將會得到進一步提升,社會工作的政策環境和政府領導與支持力度會得到進一步加強,社會工作在社會治理創新中的作用將會得到進一步凸顯,社會工作將為建設和諧社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更大的貢獻! (摘自《2014年度全國社會工作發展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