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海航堅持中西合璧的特色企業文化建設,提出了以“四個共同”為核心的“海航精神”價值體系,把社會、他人、企業利益融為一體,創造了以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為底蘊的嶄新商業文明。 海航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峰一直堅信,衡量一家企業是否成功,除了看收入規模,還要看這家企業是否具有社會責任感。一個負責任的企業行為要滿足經濟底線、社會底線和環境底線,不僅要對股東負責、追求利潤目標,而且要對社會和環境負責。 因此,企業社會責任體系的建設已經融入到了海航的文化和制度建設之中,海航長久以來的戰略目標、核心價值觀,也都是圍繞著如何成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來確定的。 在企業文化的推動下,海航建立了以支持教育、扶貧解危為核心的社會公益工作體系。“截至2014年底,海航在國際國內共運行公益項目超過30個,捐款捐物價值逾9億元,受惠人數逾百萬。”王英明說。同時,海航積極開展海外公益,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糧食計劃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公益機構等建立了長期良好合作關系。 對公益慈善的持續投入也使海航真正完成了向社會企業的轉型。2010年10月,海航獨家發起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會,并向其捐贈約20%股權。 22年來,海航積累了大量有代表性和頗具影響力的公益項目,打造了海航光明行、至善井、海航社會創新創投競賽、海航送愛回家等明星公益項目,獲得了各級政府部門、相關部委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四次榮獲“中華慈善獎”、多次榮獲“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杰出企業”。其中,海航集團于2004年啟動的“海航—青藏高原10年光明行”活動,已先后在青海、西藏、四川、海南、新疆及非洲津巴布韋、馬拉維、莫桑比克等地為逾5300名貧困白內障患者進行復明治療。2012年,海航因在“光明行”項目中的突出表現,獲得聯合國頒發的“南南獎-企業社會責任獎”等,成為中國唯一獲獎企業。2014年“光明行”活動十周年之際,海航集團還獲得“光明行杰出貢獻獎”。2015年,“海航光明行”項目仍將繼續為國內外貧困白內障患者送去光明。 今年也是海航“至善井”項目的關鍵一年。為解決海南部分地區淡水資源短缺的問題,2003年,海航集團制訂了“至善井”計劃,投資2000萬元為海南缺水地區打100口至善井。截至目前,海航集團已在海口、瓊海、臨高等18個市縣完成91口至善井,受益人口近20多萬人。2015年,海航集團將兌現承諾,完成100口井的打井工作。 據海航集團執行副總裁王英明介紹,海航目前正在積極關注并投身尼泊爾及西藏地區的抗震救災活動。4月27日,海航集團已宣布將通過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會向尼泊爾地震災區捐贈100萬美元,用于救災和災后重建,并將根據國家統一部署,積極協助運送志愿者和救災物資赴尼。同時,海航密切關注我國西藏地區受災情況,通過聯系當地宗教人士等渠道了解災情,并與中國扶貧基金會日喀則救災調度中心保持聯絡,就未來赴藏救災、物資運送等工作的可行性進行溝通。此外,海航旗下專業從事醫療救援的金鹿救援、揚子江快運正在申請航線,將根據國家統一部署隨時準備加入救災行動。 “能為社會做點事、為他人做點事,是一件非常愉悅的事情。”海航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峰說。海航希望更多的社會公眾加入進來,踐行公益、傳遞正能量。 【檔案】 2015年是海航集團創業的第22個年頭,海航已從單一的地方航空運輸企業發展成為以航空旅游、現代物流、現代金融服務為支柱的大型企業集團,2014年,海航集團年收入近1500億,集團資產近4800億元。 【獲獎感言】 “如果把企業比作樹木,社會就是它汲取營養向上生長的土壤,回饋社會就是企業的責任,多年來集團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和關注,所以我們愿意為慈善盡一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