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本報記者 王勇 2015年6月14日,年度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第二天,北京豐臺區東鐵營一中考點迎來了一位特殊的考生——一位手持盲杖的盲人姑娘。 她叫郭家樂,紅丹丹視障文化服務中心的助盲培訓師,參加的是助理社工師資格考試。 “家樂曾經通過了心理咨詢師考試,本身是視障人士,做的又是與盲人相關的工作,既有能力,與盲人溝通時又更富有同理心,我們當然支持她報考。”紅丹丹視障文化服務中心曾鑫表示。 做殘障工作的社工中出現自己本身就是殘障人士的社工,顯示了一種趨勢:在更多人成為社工的同時,社工人才不再包打天下,不同的領域開始出現更適合該領域的專業社工。 社工人才將不斷進入細分領域。分工的細致,將導致社工像醫生、律師一樣,在行業內出現“隔行如隔山”的狀況。 并非一帆風順的參考歷程 郭家樂參加考試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 2015年考試開始報名后,音樂表演專業大專畢業的郭家樂順利通過了網上報名。但如何參加考試成了她擔心的問題。 現場驗證的時候,郭家樂便將自己的情況作出了說明,提出了對于考試的要求。工作人員記錄了她的情況后,表示會將情況上報,并留下的她的聯系方式。 此后,郭家樂便一邊等消息,一邊備考。直到考試的前一夜,終于等到了可以參加考試的消息。 6月14日,郭家樂不僅獲得了考試的機會,還等來了之前與她聯系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朱姓工作人員協調考場,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的兩名工作人員為她讀題、填涂答題卡。 在臨時設置的單獨考場內,郭家樂順利地開始了她的助理社會工作師考試。 “為了她一個人,我們人社部和民政部社工司兩個部門進行了溝通協調。正是考慮到做盲人工作,盲人社工師有她的優勢。”朱姓工作人員表示。 越來越多的領域 開始正視社工 郭家樂的情況雖然特殊,但卻反映出越來越多的領域開始正視社工的作用,越來越多的領域開始認同社工是具有專業性的,需要專業的社工人才。 《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1—2020年)》指出,社工是在社會福利、社會救助、扶貧濟困、慈善事業、社區建設、婚姻家庭、精神衛生、殘障康復、教育輔導、就業援助、職工幫扶、犯罪預防、禁毒戒毒、矯治幫扶、人口計生、應急處置、群眾文化等領域直接提供社會服務的專門人員。 到2020年,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總量增加到145萬人,其中中級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達到20萬人、高級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達到3萬人。 這145萬社工人才將涉及17個以上的領域,雖然一些基本的原理、原則是相同的,但不可能每個領域都使用同樣的方法措施。像醫生需要分不同的專科、律師分不同的訴訟方向一樣,更細致的分工是不可避免的。 這一點也得到了最近幾年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認可。 《兒童社會工作服務指南》對兒童社會工作督導者就提出了“應是在兒童服務領域從事社會工作服務滿五年以上(含五年),具有豐富的兒童工作實務經驗和督導技巧”的要求。 《社會救助暫行辦法》提出社會工作者為社會救助對象提供專業服務包括社會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導等,也并不是無所不包。 專業社工提供專業服務 在實際工作中,社工人才的分工同樣明顯。 天津8·12爆炸之后,社工界迅速行動起來,但并不是所有的社工都參與其中并做同樣的事。天津市社會工作協會征集了專業的心理救援人員,開展幸存者和遇難者家屬的心理撫慰工作;與此同時,天津8·12醫務社工站也建立起來,努力通過資源整合及各方合作,推進事故傷者的治療。 與災難救援不同,參與社區社會工作的社工除了服務更需要融入社區治理之中。民政部部長李立國指出,我國社區社會工作政策正在逐步完善。在國家層面,制定了專門的社區社會工作發展政策,將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納入了城鄉社區協商、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社區減負增效等方面法規政策范圍。 四川省崇州市榿泉鎮的荷風水村曾經因為公共空間侵占問題導致社區矛盾,當地政府便通過購買服務方式引入了四川光華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社工。他們不僅通過在社工站開展活動的方式獲得村民們的信任,還在旅游旺季通過參與式的方法,推動六位留守婦女聯合起來擺攤,并形成了新荷人家“好吃嘴”的品牌,幫村民增收。 在此基礎上,引導支持村民制定村規民約。在制定過程中,個別訪問、小組討論、田間收集、院落壩壩會都成了他們開展工作的方法。 接下來的時間里,社工站的社工們還將聯合荷風水村村民一起探討和成立村民議事會,建立完善的村民議事制度,并逐步淡化社工角色,將村莊發展工作交由村民自行決定。 “春江水暖鴨先知”的 社工教育 對于社工人才發展趨勢格外敏感的社工教育機構也注意到社工進一步分化的趨勢,并陸續推出了相關的教育課程與評價體系。 自2012年起,深圳就致力于建設一所以培養社會工作人才為主、其他公益服務人才為輔的專業學院,經過三年籌備,今年6月,深圳經濟特區社會工作學院正式成立,成為了我國社會建設和社會工作領域的首家專業學院。 深圳社工學院擁有社會工作14個服務領域的專業課程體系,將以繼續教育管理體系及繼續教育工作委員會為指引,以九大社會工作服務指標體系為標準,以3大類28個系列的153門專業課程為支撐,開展社工專業人才培養。 國家開放大學社會工作學院經過一年的籌備,也將于今年正式開展招生工作。學院院長劉京強調:“社會工作人才培養必須走專業化、本土化的道路。雖然很多高校設置了社會工作院系,但大多是‘拿來主義’,搬了國外的東西直接套過來,課本里講的社工實務跟實際工作上的需求有很大差距,學生和崗位對不上。” 因此,學院將按照“行業辦學”的模式,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突出社工實務及本土化研究。學院目前已經與多處國家級養老示范基地達成合作意向,基地將向學生提供實習及工作崗位。 9月份,學院還和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社會工作職業技能認證中心共同開發完成了《注冊老年社會工作師職業能力標準體系(試行)》。 在不久的將來,不僅有社會工作師考試,還會出現老年社會工作師考試。 本土督導將不斷涌現 分工不斷細化意味著社工人才將進一步精專化,本土督導將大量涌現。這既是社工人才發展的必然趨勢,也解決了社工職業發展向何方去的問題。 由于我國社工恢復發展的時間并不長,最初的對社工進行指導的社工督導很多來自香港等地。 據媒體報道,2009年,東莞市財政就出資聘請了25名香港督導對東莞一線社工進行督導培訓,為本土督導的出現做準備。 東莞本土督導的晉升路線為:一線社工—督導助理—見習督導-督導。2011年7月,東莞首次從一線社工中選拔出68名社工督導助理。2013年10月,東莞從68名督導助理中選拔出首批共34名見習督導。目前,東莞督導人才共達120名,其中督導助理40名,見習督導80名。 隨著東莞社工督導本土化的推進,香港督導也在逐步“退出”。去年,東莞開始減少香港督導。至今,由市財政購買的香港督導人數已從最高峰時期的28名減至18名,即共有10名香港督導先后“退出”東莞。 “根據計劃,明年初應該會選拔出首批本土社工督導。”東莞市社工協會秘書長王志偉透露。 不僅是東莞,各地的本土督導也在陸續出現,可以為專業領域的社工提供本土化的細分領域專業的督導。 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委托現代社會工作人才發展服務中心和香港社會服務發展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全國社會工作督導人才培養計劃”已經舉辦了六期,培養了一大批社工督導人才。 對社工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斷擴大,必將引起更多人的加入。 “我們明年還會繼續推動更多的視障人士參加社工師的考試。”談到未來,曾鑫強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