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涉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看護問題是我國公檢法界的一大難題,一些涉刑人員由于獨自帶著未成年子女,入刑后子女無人照看,成為讓法院難以落判的重要因素。 過去一年,上海浦東已發生21例類似的案件,被告人聲稱未成年子女沒有親人照看而向法庭要求緩刑或者從輕處罰。但在浦東法院刑庭創設的“涉刑人員未成年子女救助工作機制”面前,上述21例案件中,8名被告人子女被送往北京和西安太陽村、11人送上海彩虹中心妥善看護后,被告人原本聲稱“沒有”的家屬均紛紛現身。 從2014年下半年起,浦東法院刑庭創建“涉刑人員未成年子女救助工作機制”:被告人逮捕后,如其未成年子女無人監護,首先交由上海彩虹青少年發展中心臨時看護3到5天,確實無法聯系到其他家屬時,再交由具備長期看護資質的北京或西安太陽村看護,待其他監護人現身或被告人刑滿釋放時,將未成年子女接回監管。 一年來,法院已將這21例案件中的22名被告人依法收押,妥善安置29名未成年人。最近一次,一名涉刑人員在得知孩子被送往看護中心后,主動找親屬安置子女并投案。 涉刑人員未成年子女找到“看護者” 販毒人員李某是一名累犯,按照其犯罪情節,應處以10年以上有期徒刑。但她卻稱自己獨自帶著一個正在讀小學二年級的女兒,且與丈夫離異,找不到丈夫。 上海浦東法院政治部負責人、原刑庭庭長曹克睿記得,當時他與民警一同協商解決方案,作出了“照常羈押”的決定。他告訴記者,自己當時已經聯系到了北京太陽村的負責人張淑琴。 曹克睿為此專門作過調研,太陽村不僅具備合法的民辦非企業組織資質,而且能為涉刑人員未成年子女解決住宿、飲食、學習、醫療等方面的基本需求,有的重刑犯子女甚至在太陽村的看護下考進名牌大學。“實在不行,就把孩子送去太陽村。”曹克睿當時想。 小女孩臨時住進了浦東法院,等待北京太陽村工作人員前來接洽。兩天里,法官們輪流陪護。在得知女孩見過父親且有舅舅在上海工作的情況后,法官們迅速為她尋找親人。 在法院住了兩天后,女孩的父親帶著一個已經工作的哥哥來到法院把孩子接走了。 “很多法官都哭了,小女孩看到他倆高興極了,飛奔過去撲進爸爸懷里。”法官助理陸瑋說,當時北京太陽村的接洽老師也在現場,原本已經打算把女孩接走,但她的父親卻突然出現了。 這件事,更加堅定了浦東法院刑庭要與太陽村等救助機構合作的意愿。“實際上,大多數孩子明明可以找到親人,有親人陪護成長才是最好的。”曹克睿說。 但問題是,與太陽村的合作機制究竟如何建立?孩子托管期間的人身安全如何保障?浦東法院在這一過程中是否需要承擔一定的托管責任?看護質量如何保證? 記者查詢發現,一些地方也曾嘗試由社會福利機構對這些孩子進行臨時看護,但由于種種原因,這一做法未能堅持下來。 這些福利機構一方面擔心涉刑人員子女犯事,不好管教;另一方面,涉刑人員子女實際處在福利機構職責范圍之外領域,機構沒有“義務”一定要為這些孩子提供看護服務。 曹克睿告訴記者,托管、代養涉刑人員未成年孩子,最讓人擔心的是安全問題。 此前,通過浦東法院送往北京、西安太陽村的8個孩子均由浦東法院法官和太陽村工作人員共同接送,浦東法院法官還會定期探望、了解情況。 法院探索向涉刑未成年人看護機構“付費看護”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四十三條第二款規定,對于孤兒、無法查明其父母或其他生活無著落的未成年人,由民政部門設立的兒童福利機構撫養。 但對于本文所涉的未成年人是否系“其他生活無著落的未成年人”則無明確規定。因此,上海市目前的未成年救助機構主要為福利院,但其對象主要為孤兒及殘疾兒童。 同時,基于行政權的“法無規定不可為”的法治理念,在沒有法律明確規定的情況下,各行政機關也面臨諸多制約因素,大多停留于“基本生活費發放”等臨時性救助的形式。 值得關注的是,浦東法院在探索由社會機構看護的過程中,向負責長期代養的太陽村和負責短期臨時看護的上海彩虹青少年發展中心按標準支付費用。 張淑琴告訴記者,像浦東法院這樣直接撥付代養費用的做法,在全國法院系統尚屬首家。曹克睿說:“太陽村和彩虹中心都沒有主動向我們要錢,但我們覺得,為了確保這個機制長期規范運行下去,這錢必須給。” 這筆費用來自浦東新區、浦東法院兩級部門支持的司法救助款項,除基本的看護費用外,還包括往返接送孩子的交通費用。 曹克睿一直盡力支持太陽村和上海彩虹中心這樣的公益機構運作,希望為它們找到一個自我造血循環的長效機制。目前,他反而更加擔心這些社會公益機構的長期存續和發展問題。 “能不能多一些社會支持?法院能不能在把孩子送過去時都支付費用?”曹克睿說,這筆“看護費”理應由被救助孩子的父母或者親人支付。未來,浦東法院也會在這方面繼續探索,讓那些有能力自己支付看護費用的涉刑人員家庭自行支付看護費。 在浦東法院這一做法推出后,上海多個區域的基層法院曾來這里學習。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負責提供臨時看護服務的彩虹中心,能否在這一做法得到大面積推廣復制后承擔起臨時看護的服務需求? 據了解,上海彩虹中心是一間以心理咨詢為主要服務內容的公益組織,它總共只有4個住宿床位可以提供,承接浦東法院的看護工作問題不大,但要承接更多服務時就顯得捉襟見肘。 今年上海兩會期間,浦東法院刑庭庭長馬超杰以市人大代表的身份,在會議期間提交了一份“關于本市盡快設立涉刑人員未成年人救助中心的建議”的議案。而在今年6月,上海市綜治辦就此回復稱:本市正在研究制定更為完善的指導性意見,并將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試點成立民辦非企業承接涉罪人員未成年子女臨時監護工作。 (據《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