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關鍵詞:兩會 民生 三月兩會季,全中國的目光都被吸引到首都北京。在關注經濟發展的同時,民生、社會治理問題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作為發展民生事業、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社會組織及各種公益慈善語匯開始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及兩會的重要場合。 2015年3月5日上午9時,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民生改善和社會建設得到特別重視,社會組織、社會工作多次出現在報告之中。 在對2014年工作的回顧中,李克強指出去年云南魯甸、景谷等地發生較強地震,我們及時高效展開抗震救災,災后恢復重建順利推進。加強城鄉社區建設,行業協會商會等四類社會組織實現直接登記。 對于2015年的工作,李克強強調要針對困境兒童、高齡和失能老人、重度和貧困殘疾人等特困群體,健全福利保障制度和服務體系。 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深化社會組織管理制度改革,加快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支持群團組織依法參與社會治理,發展專業社會工作、志愿服務和慈善事業。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設施,發展社區和居家養老。為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人提供關愛服務,建立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制度。提高公共突發事件防范處置和防災救災減災能力。 公益慈善也成為眾多代表、委員關注的重點。從公益慈善政策、立法、執行、監管等層面,到養老、女童保護、器官捐贈、環保等各個領域,相關領導、學者、企業家、名人明星等紛紛建言獻策。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王名在提案中呼吁加快出臺三大條例,依法推進社會組織管理制度改革。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慈善聯合會常務理事、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發起人韓紅帶了兩個提案參會。一個是關于霧霾。另一個是關于農村留守女童性安全問題,她提到,這個提案已經連續提了六年。 全國政協委員、壹基金理事長、招商銀行前行長馬蔚華提出《關于在深圳開展慈善信托試點》的提案,他指出公益信托制度目前缺乏操作性。 此外,馬蔚華還在提案中建議放寬對基金會行業從業人員的工資水平限制,促進基金會行業用人機制的市場化。 全國政協委員、央視著名主持人周濤的提案是關于我國社會公益慈善組織走出去的相關問題。她說:“我之前做過一些調研,我國的一些慈善組織和公益基金會也在做這樣的工作,但是跟一些國家相比,我們做的工作是杯水車薪。所以我的提案就是建議從國家層面來重視這方面工作,把它作為一個國家戰略的角度來扶持,從政策、財政角度給予更大支持,起到小杠桿撬起大地球的作用。” 專家點評 2015年“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和“兩會”提案高度關注公益事業的發展。 1、法治。2015年,醞釀10年的《慈善法(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是中國公益慈善事業最大的進展。首部《反家庭暴力法》出臺,新《環保法》頒布實施,修訂后的《刑法》廢除“嫖宿幼女罪”。 2、改革。“深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是2015政府工作報告中列出的首個任務。2015年,在公益領域,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構脫鉤從中央到地方推展開來,基金會、社會團體分支機構等登記審權下放或取消。 3、創新。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創新扶貧開發方式。十八屆五中全會以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為目標,要求重點實現脫貧,中央決定打贏脫貧攻堅戰,將充分發揮社會力量作用。 4、平等。兩會多個提案關注女童、留守兒童、殘疾人等弱勢群體權益。2015年,義務教育經費改革將流動兒童、特殊教育學生納入義務教育經費保障范圍,殘疾人兩項津貼制度實施,受家暴者、女童得到法律保護等,是社會走向平等的重要標志。 (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 王振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