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封面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10版:新聞
   第11版:國際·案例
   第12版:國際·案例
   第13版:專題
   第14版:益言堂
   第15版:尋找慈善傳統
   第16版:封底
扶貧開發工作成效引入第三方評估
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工作

版面目錄

第01版
封面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國際·案例

第12版
國際·案例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益言堂

第15版
尋找慈善傳統

第16版
封底

新聞內容
2016年02月23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健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的意見》
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工作

    ■ 本報記者 王勇

    2月17日,《意見》強調要鼓勵、引導、支持社會力量通過承接政府購買服務、慈善捐贈以及提供志愿服務等方式,為特困人員提供服務和幫扶,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工作的良好氛圍。

    特困人員應納盡納

    為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相關政策不銜接、工作機制不健全、資金渠道不通暢、管理服務不規范等問題,切實保障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意見》要求以解決城鄉特困人員突出困難、滿足城鄉特困人員基本需求為目標,堅持政府主導,發揮社會力量作用,在全國建立起城鄉統籌、政策銜接、運行規范、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將符合條件的特困人員全部納入救助供養范圍,切實維護他們的基本生活權益。

    城鄉老年人、殘疾人以及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同時具備以下條件的,應當依法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

    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

    《意見》要求堅持以下五項原則:

    堅持托底供養。強化政府托底保障職責,為城鄉特困人員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務、疾病治療和殯葬服務等方面保障,做到應救盡救、應養盡養。

    堅持屬地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籌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工作,分級管理,落實責任,強化管理服務和資金保障,為特困人員提供規范、適度的救助供養服務。

    堅持城鄉統籌。健全城鄉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工作管理體制,在政策目標、資金籌集、對象范圍、供養標準、經辦服務等方面實現城鄉統籌,確保城鄉特困人員都能獲得救助供養服務。

    堅持適度保障。立足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科學合理制定救助供養標準,加強與其他社會保障制度銜接,實現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保基本、全覆蓋、可持續。

    堅持社會參與。鼓勵、引導、支持社會力量通過承接政府購買服務、慈善捐贈以及提供志愿服務等方式,為特困人員提供服務和幫扶,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工作的良好氛圍。

    救助供養從生到死

    特困人員救助供養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提供基本生活條件。包括供給糧油、副食品、生活用燃料、服裝、被褥等日常生活用品和零用錢。可以通過實物或者現金的方式予以保障。

    對生活不能自理的給予照料。包括日常生活、住院期間的必要照料等基本服務。

    提供疾病治療。全額資助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個人繳費部分。醫療費用按照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等醫療保障制度規定支付后仍有不足的,由救助供養經費予以支持。

    辦理喪葬事宜。特困人員死亡后的喪葬事宜,集中供養的由供養服務機構辦理,分散供養的由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委托村(居)民委員會或者其親屬辦理。喪葬費用從救助供養經費中支出。

    對符合規定標準的住房困難的分散供養特困人員,通過配租公共租賃住房、發放住房租賃補貼、農村危房改造等方式給予住房救助。對在義務教育階段就學的特困人員,給予教育救助;對在高中教育(含中等職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階段就學的特困人員,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適當教育救助。

    分散供養與集中供養

    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形式分為在家分散供養和在當地的供養服務機構集中供養。具備生活自理能力的,鼓勵其在家分散供養;完全或者部分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優先為其提供集中供養服務。

    對分散供養的特困人員,經本人同意,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可委托其親友或村(居)民委員會、供養服務機構、社會組織、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等提供日常看護、生活照料、住院陪護等服務。有條件的地方,可為分散供養的特困人員提供社區日間照料服務。

    對需要集中供養的特困人員,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按照便于管理的原則,就近安排到相應的供養服務機構;未滿16周歲的,安置到兒童福利機構。

    供養服務機構應當依法辦理法人登記,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安全管理和服務管理等制度,為特困人員提供日常生活照料、送醫治療等基本救助供養服務。有條件的經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批準可設立醫務室或者護理站。供養服務機構應當根據服務對象人數和照料護理需求,按照一定比例配備工作人員,加強社會工作崗位開發設置,合理配備使用社會工作者。

    鼓勵社會參與

    為做好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工作,《意見》同時要求加強組織領導、做好制度銜接、強化資金保障、加強監督管理、鼓勵社會參與、加強政策宣傳。

    制度銜接方面,各地要統籌做好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與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孤兒基本生活保障、社會福利等制度的有效銜接。符合相關條件的特困人員,可同時享受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險和高齡津貼等社會福利待遇。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的,不再適用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納入孤兒基本生活保障范圍的,不再適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政策。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的殘疾人,不再享受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

    社會參與方面,鼓勵群眾團體、公益慈善等社會組織、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和企事業單位、志愿者等社會力量參與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工作。鼓勵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采取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方式,支持供養服務機構建設。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和項目支持力度,落實各項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和收費減免等政策,引導、激勵公益慈善組織、社會工作服務機構,以及社會力量舉辦的養老、醫療等服務機構,為特困人員提供專業化個性化服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九九久久精品女同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区 | 亚洲综合日韩中文字幕v在线|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图片| 麻豆精品久久精品色综合| 色综合久久久久| 国产综合欧美|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 色婷婷色综合激情国产日韩| 一本色道久久88精品综合| 色婷婷色综合激情国产日韩|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狠狠| 伊人久久综合成人网| 欧美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午夜激情影院综合| 欧美日韩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激情综合 | 色综合中文字幕| 中文自拍日本综合| 97久久久精品综合88久久| 久久狠狠色狠狠色综合|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日韩欧美综合| 99久久国产主播综合精品| 少妇熟女久久综合网色欲| 欧美精品色婷婷五月综合|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 高清欧美色欧美综合网站| 色综合久久综合中文综合网|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97久久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色hd | 自拍三级综合影视|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精品|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中文字幕| 欧美精品综合视频一区二区|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五|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色欲老女人人妻综合网|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综合| 久久影院综合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