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本報記者 王會賢 4月2日至3日,天下女人國際論壇在北京召開。這是一個女性論壇,但也邀請了不少男性嘉賓參與。而今年論壇的主題就是:認識身邊的異性伙伴。保障女性權益應該從哪里做起?男女平等對雙方的意義和社會的意義是什么?來看看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英國駐華大使吳百納、論壇主辦方負責人楊瀾都怎么說。 我是一個強勢女性的兒子,一個強勢女性的丈夫,也是一位強勢女性的父親。 我的母親在澳大利亞的一個農場長大。像所有澳洲婦女一樣,她不僅僅要打理農場,同時要照顧孩子、做飯、做家務。父親在我11歲時意外過世,母親無法一個人打理500英畝的農場,我們離開了那里,有一段時間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我的母親是一個意志非常強大的一個女性。她去進行醫護培訓,找到了護士工作,同時存錢買了房子。那是我的高中時期,對一個單身母親來說,她每一天存錢的目的就是希望把我送進大學。當我進入到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學習中國語言以及歷史的時候,這對母親來說已經夢想成真了。她自己沒有念完小學,當她過世的時候,卻為每一個孫子孫女留下了投資賬戶。但是她沒有來得及看到我成為澳大利亞的總理。 我在大學里遇見了我的夫人,畢業之后結婚,那時銀行存款不足一千塊錢。我們成家之后,按揭買了一個小房子。我夫人當時向銀行借款,銀行經理打電話給我說,如果她要借七千美元需要你來為貸款進行擔保。當時她要借款,銀行還覺得必須由他老公擔保,那時候婦女在澳大利亞成立自己的企業都不被當回事,但是我夫人的業務一直經營到去年。她的業務主要工作是幫助長期失業的一些人找到工作,這其中包括一些有能力障礙的人,能夠重新回到工作崗位上。 我人生當中第三個女性就是我的女兒。她學習法律,在澳大利亞有面向中國的業務,同時還必須兼顧家庭。她嫁給一位華裔澳大利亞男士,生了我們第一個孫女。 作為一個兒子、一個丈夫、一個父親,現在作為一個祖父,同時也作為一個政客,這些決定了我對婦女的認識,從她們身上看到了她們的能力以及堅毅,這都是因為在她們的生活當中,面臨了許多僅僅因為她們是女性而必須面臨的歧視或者是不公平。 這些婦女對我來說發揮了深遠的影響。被打動是一件事情,但是被打動之后做什么更重要。我小時候在農村長大,對于任何家庭暴力是無可忍受的,這也是為什么我擔任國會議員之后的第一個工作是希望能為所有家暴的婦女找到出路。同時,也成為議會當中第一個白絲帶大使。 同時我作為總統也推出了一個項目。澳大利亞第一個針對婦女兒童暴力的國家委員會,與此同時,我也非常清晰地感覺到無家可歸這件事情對女性的重大影響,我擔任澳大利亞總理之后,出版的第一個白皮書就是解決無家可歸的狀況,為無家可歸的人提供庇護的場所。我們也繼續增加社會公益住房的數量,進一步為女性提供庇護,尤其是為單身的女提供庇護。 我能夠記得我和妻子剛剛結婚的情況,我在做總理期間,也進行了對帶薪產假的改革,當時是澳大利亞從未有過的對年輕女性財務上的支持。 這是人權當中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女性權益中最基本的是女性享受教育、醫療以及就業的平等機會,還有商業機會、金融和貸款方面的支持,能夠擔任本地區、全國以及全球的領導地位的機會等等。 我們急切地呼喚這樣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當中女性真的可以頂起半邊天。這對于所有女性的人類尊嚴來說是重要的,最所有人類尊嚴都是重要的。 現在是世界上女性領導人最多的時代,然而超過200個國家中也只有20位女性領導人,也就是10%。但也許下一屆美國總統或者下一任聯合國秘書長可能就是一位女性。 商界的女性領導更多,在英國,去年有33%的新任高管是女性,在世界范圍大約只有8%到15%的商業高管是女性。 1901到1920年有四位女性獲得過諾貝爾獎,2001年到2015年有19位獲獎,包括去年獲獎的中國科學家屠呦呦,這就是進步。但不要忘記,歷史上有820名男性諾獎獲得者,女性只有48位,這個差距太大了。 在倫敦2012年的奧運會上,史上首次男女比賽項目相等,而且每一支比賽隊伍都有至少一位女運動員,這還不平等,但是是一個進步。 這些都是一些好的例子。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實現了男女的政治和經濟權利平等,這句話值得記住,它永遠都在提醒我們。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報告,還需要118年才能做到男女收入平等,也就是說,今天出生的女孩即便活到高齡也看不到實現男女收入平等。 那么我們要怎么做?首先,政府和企業的作用非常關鍵,英國女性在1918年獲得了投票權,在70年代,英國通過了重要法案規定男女平等并禁止性別歧視。但法案和實現目標需要努力,所有機構都必須有落實這些法律。比如說在我們外交部,所采取的措施包括靈活工作,提供最長十年的離職期,提供托兒所,照顧員工的孩子,核查每一次招聘信息,確保不歧視女性。現在外交部理事會35%的成員是女性,這個數字還將持續上升。 但這些還不夠,我們需要為下一代男孩和女孩鋪平道路。我們都清楚教育的價值。一位諾貝爾獎得主說,如果世界很多地區的人們仍然得不到教育,那么世界不僅不公平,也更不安全。所以,學校里也必須鼓勵男女平等。 有關研究說明,孩子在六歲時就會將某種職業識別為男性職業或女性職業。如果孩子繼續保持這種思維定式,年輕女性可能就永遠不能發揮自己的正式價值,她們或許被遠離某種專業,但她們可能很擅長這種專業。許多行業也就無法充分利用人的力量。 有人說女權就是跟男人過不去,這種說法我不贊同。我們在一起探討的不僅是女人的話題,是有關人的話題,在女性解放的歷史上,并不是一個男性和女性之間的戰爭,而是男性和女性共同反對性別歧視和偏見的歷史。只有男性和女性成為真正的伙伴,才能都成為更好的自己,這也是我們今天和明天共同探討的話題。 第一,親愛的我們從來不是敵人。女權的權是權力的權不是霸權的權,更不是要用大女子主義代替大男子主義。歷史上有很多的男性為性別平等做出過卓越的努力,在中國歷史上有康有為、梁啟超等人,他們說天下興旺,匹婦有責。很多問題都不是順其自然地獲得和產生的,他是一代又一代女性和男性共同努力的結果。 西方的女性在兩次世界大戰當中從家庭中走出來進入社會勞動,而中國的女性伴隨著新中國的產生被推入了婦女能頂半邊天的變革。女性并不是要替代男性的工作,而是在尊重性別差異的前提下,選擇權力的平等。婦女要得到解放需要正視與男性的關系。 第二,親愛的,我們可以共贏。在今天的中國,男性和女性在接受教育以及職場初級崗位的比例已經相當了,但在從職場退出的人群當中女性占了大多數。在管理層逐漸向上移動的女性的比例驟然減少。女性要生孩子,我并不否認離開職場的選擇有時候是出于對孩子的愛,但有時候這種選擇并不是那么自愿,在一個缺乏支持和包容的環境下這種選擇是迫不得已的。 (下轉06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