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專題
   第14版:專題
   第15版:國際 案例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以教代養:慈善思想的近代轉型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專題

第15版
國際 案例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16年04月12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以教代養:慈善思想的近代轉型

    清末至民國時期設立的育嬰堂等收養孤兒的機構可謂是“以教代養”思想的突出體現。圖為上海一家內設工場的教會孤兒院,孤兒正在圖畫間內繪制圣像。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京師外城巡警總廳督同坤商開辦了京師警察廳濟良所,職責為訊實收容、教養擇配。

    自從鴉片戰爭開啟了中國近代之門,中國便進入了一個大的轉型時期,社會變動劇烈,內憂外患不斷。對于流浪人口此等“內憂”問題,忙于“外患”的清朝政府仍然給予了較高重視。宏觀層面上,改革政治制度、發展民族經濟是解決矛盾、推進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根本方法,清政府實施憲政、厲行新政,不論主觀目的及誘因如何,客觀上起到了推動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效果;微觀層面上,清政府不但秉承歷朝歷代的慈善傳統,大力推行社會救濟,更將眼光放長遠,把流浪人口治理與發展實業相結合,不但使得貧民由被動接受救濟轉向學習適宜謀生的一技之長,而且也為發展實業提供了人才來源與技術支持。

    中國傳統慈善救濟思想與制度 

    作為中國古代的主流思想、對中國歷代封建統治者產生重大影響的儒家思想,以“仁政”作為根本出發點,要求統治者實行有利于人民的“愛民”政策,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漢代之后,佛教傳入中原,佛教教義中的因果報應之說隨之廣為流傳,其中“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等說法耳熟能詳。在佛教教義中,構成慈善事業動力的思想來源是因果報應學說與慈悲觀念。在道教看來,富有者要“濟人之急,救人之危”,“矜孤恤寡,敬老懷幼”,要求人們須有惻隱之心、有利他濟人的慈善行為。

    無論是從儒家思想出發,或就佛教教義而言,抑或中國土生土長的道家學說,在珍愛生命、扶弱救貧這一點上是有著共通性的。因為這個緣故,歷代帝王大都重視社會慈善救濟,屢頒諭令,要求尊老扶幼、賑濟貧人、撫恤災患。

    在救濟制度層面上,中國較早的慈善救濟機構是南北朝時期的孤獨院。公元521年,崇尚佛教的梁武帝下詔曰:“凡民有單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縣咸加收養,贍給衣食,每令周足,以終其身。又于京師置孤獨園,孤幼有歸,華發不匱。若終年命,厚加料理。”作為中國封建社會鼎盛時期的唐朝,慈善機構眾多,組織也已較為完備。“悲田院”是其中較為重要的一種,與佛教淵源甚深。唐武宗滅佛之后,悲田院收歸國有,救濟貧困的責任由宗教團體轉移到了政府身上。慈善救濟事業在宋代得到繼續發展,并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慈善機構已有了專門分工。有專門針對流浪乞討人員的,稱“福田院”,是唐朝的悲田院在北宋時期的延續。

    清代,官方慈善救濟事業比較發達。從順治開始,尤其是康熙之后,善政頻施。在地方上,有常平、裕備等倉,以備州縣村鎮賑災之用。而在皇權重心與政治中心的北京,更存在著諸多官辦慈善機構,如留養局、養濟院、普濟堂、棲流所、育嬰堂、粥廠、善堂等。總的來說,清代的官方救濟是以“留養資送”制度為核心的。“留養資送”,指由官方出資援助逃荒的百姓,防止其流離失所。“留養”指的是冬季向因逃荒而無家可歸的百姓供給衣食和臨時住所,使其可暫得保暖,維系其基本生存。棲流所、施粥飯廠、養濟院等機構主要就是為此所設。“資送”指的是到了春耕時節,政府向逃荒百姓發放回鄉路費,資送其回原籍,以便繼續當季的農耕生產。在京師地區,棲流所、施粥飯廠、養濟院等機構都與流浪人口救濟有所關聯,是能夠給流浪貧苦者帶來切實利益的機構。

    綜上所述,中國傳統慈善救濟無一例外都是以“養”為主,其所起到穩定社會的作用是毋庸質疑的。然而,雖然中國傳統慈善救濟思想豐富,慈善救濟制度較為完備,慈善機構已成體系,但由于受到客觀環境的制約和認識能力的限制,其所采用的救濟方式以“養”為主,帶有強烈的道德色彩和保守態度,而對于“教”則不夠重視,日久生弊,容易使被救濟者生長依賴心理,帶有很大的局限性。

    清末慈善救濟轉型

    鴉片戰爭轟開了中國封閉已久的國門,中國開始了由傳統社會向著現代社會的轉型,西方的政治、經濟、社會學說紛至沓來,中國數千年來占據主導地位的正統思想受到削弱,國人觀念得到發展和更新,有了更為豐富的內涵。中國傳統的社會救濟思想開始蛻變,“以教代養”的近代社會救濟思想產生了。

    這種思想首先可追溯至太平天國時期的洪仁玕。他的《資政新篇》是向洪秀全陳述的模仿西方制度的建國草案。他在其中明確提出“至施舍一則,不得白白妄施,以沽名譽,恐無貞節者一味忘恩,不自食其力,是滋弊也。宜令做工,以受所值,惟廢疾無所歸者準白日受施”。

    中國向西方派遣的留學生中,有很多成為在之后的中國政局中頗具影響力的官員和士紳。他們游歷西方各國之后,在各自的游記或著作中對西方慈善救濟事業加以詳細描述和推介。而在華傳教的西方人士也在中國設立了名目眾多的慈善機構,他們的救濟模式無疑給中國的社會救濟帶來嶄新的思路。比如美國女傳教士在1869年設立的挽救娼妓的“濟良所”,旨在教她們讀書、寫字和技術工藝,并幫助成家,此即為一例。西方社會對于弱勢群體的與中國傳統慈善措施不同的救濟方式,使國人開始反思我國傳統“以養為本”的救濟方式是否存在弊端。國人認識到“凡街市乞丐、無業游民,收入院中,教以淺近手藝,至藝成足以自養而后令去。不徒養之,而又教之。蓋養之者,飽暖一時;教之者,飽暖終身也”。這實際上也是我們今天主張的對于貧困地區不能一味“輸血”而應當培植“造血”功能的思想淵源。 

    與此同時,西方資本主義進入中國,在外來商品沖擊和工業大生產模式下,中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傳統農業手工業受到嚴重影響,國人痛定思痛,認識到推廣工藝、振興實業、倡導國貨的重要性。尤其是1903年,清政府開始實行新政,設立了商部,倡導官商創辦工商企業。緊接著,頒布了一系列工商業規章及獎勵實業的辦法。這些章程規定,允許自由發展實業,獎勵興辦工商企業,鼓勵組織商會團體。這些章程和做法,十分有利于推進民族工商業的發展,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繁榮。

    結合流浪人口數量龐大與振興實業兩大重要問題,1904年,時任陜西道監察御史的夏敦復開出了一劑良方。他上奏朝廷,建議推廣工藝:“現在京師地面,雖已設立工藝廠數處,然均為抵制洋貨起見,雇傭工人有限,而于無業游氓,沾被尚鮮,以至鵲面塢形之輩,游蕩無籍之徒,仍復接踵于道。……相應請旨飾下商戶二部,會同順天府五成御史,博采章程,廣籌經費,多立廠局,切實舉行,專收無業之民,咸令各習一藝。”將在京師地區流浪的無業游民吸納進實業工廠,學習技藝,不但為他們培養了生存之技能,更為我國實業發展提供了人員保障,可謂一舉兩得。同時,夏敦復亦提出了工廠所得利潤的分配方式的建議,即將利潤的大部分分配給工人,不但是作為酬勞,更是作為他們出廠之后能夠自營生計的資本;剩余利潤留給工廠,作為以后再次招收工人使工廠繼續運作下去的資金。

    對于如何實踐“以教代養”思想,時人提出多種主張。有主張借鑒西方經驗,設立各種專門的教貧局、恤貧院等機構,收養災民及各種無業貧民,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之以種類不同的謀生技能,或算學、文字、商務,或木工、石工、農家技藝,或縫紉、裁剪等等。慈善思想家經元善的方法是設立工藝院。院中既推廣中國已有之工藝,又創興中國未有之工藝,以學習外國先進生產技術。他建議將善堂改為工藝院,或在育嬰堂“各設小工藝所,稗孤兒長成,可謀生成家,孺婦得資,可贍育后嗣”,均進而指出設立工藝院是救濟貧民的一項根本之策。

    清政府在實際實施中,創設了眾多救濟教養機構,包括習藝所、工藝局、內外城初級中級教養工廠、貧民養濟院、首善工藝廠等等。

    現實借鑒意義

    我國農村人口占有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很多農民因土地貧瘠或失去土地而到城市謀求生存,他們成為我國城市流浪人口的主要來源。而解決城市流浪人口的生活問題,根本之道還是通過職業技術培訓使他們掌握一技之長以謀生計。農民職業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雖然有些地區的村里設有農民學校,但大部分都是流于形式,并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在資金問題上,農民培訓的經費主要依賴國家和地方政府投資,行業、企業等社會力量少有參與,培訓經費短缺是制約中國農民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我國的農村教育只是針對處于農村地區的人。對于城市流浪人口而言,他們只有被救助站送回原籍之后,才能夠有機會參加到農民職業教育培訓中去。而我國的工廠企業往往建在城鎮,且多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即農民經過職業培訓之后還要再次奔赴沿海經濟重鎮,踏上求職苦旅。如此往來,費時費力,猶且不能保證一定能夠就業。

    不妨回頭看看清末的救濟教養機構。其就地收容流浪人口,既使得他們得到了及時的溫飽救濟,又使他們能夠就地學習技術,而這些機構本身多數是清末倡導發展實業的產物,生產的對象既合乎市場需要,又緊跟歷史潮流,流浪者在其中既能學習到理論又可進行實踐,他們學成之后即可就近就業。同時,他們的學習不但完全免費,而且在學習期間可得到一定的酬勞或基本生活費。此當作為我國現今城市流浪人口治理的借鑒。

    (據《法制與社會》)

    ■ 彭奕菲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99热婷婷国产精品综合|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 欧美国产日韩另类综合一区 | 综合色就爱涩涩涩综合婷婷| 97久久综合精品久久久综合| 久久香综合精品久久伊人|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丁香婷婷色五月激情综合深爱 | 久久综合鬼色88久久精品综合自在自线噜噜 |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狠狠久久综合一区77777 | 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2020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本|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天天在线综合网| 色欲综合久久躁天天躁|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体桃花网| 国产成人综合色在线观看网站|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 国产综合免费精品久久久| 国产巨作麻豆欧美亚洲综合久久 | 亚洲综合成人网| 欧美激情综合亚洲一二区| 婷婷综合久久狠狠色99h|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自拍|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 国产91色综合久久免费|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 久久涩综合| 丁香五月婷婷综合激情在线| 夜鲁鲁鲁夜夜综合视频欧美| 涩涩色中文综合亚洲| 色综合久久最新中文字幕| 色五月丁香六月欧美综合| 一本色道久久88加勒比—综合 | 亚洲av综合av一区| 自拍 偷拍 另类 综合图片| 久久91精品久久91综合| 久久亚洲精品人成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