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8月以來,“母乳快閃”活動出現在北京、廣州、成都、長沙、濟南等多個地方的公眾場合。作為對“世界母乳喂養周”的響應,媽媽們希望通過活動讓更多的人關注“母乳喂養”。 母乳不僅是嬰兒成長過程中最好的食物,對于某些患兒來說,還是一種很好的“藥物”:母乳獨有的營養成分可以有效增強病弱嬰兒的免疫能力,提高其存活率,比配方奶、藥品更有效。 正因為這樣,為了幫助這些孩子,使他們能夠獲得足夠的母乳喂養,很多國家都建立了非營利性的母乳庫,收集愛心媽媽捐贈的富余母乳,幫助那些有需要的孩子。 2013年,中國內地首家公益母乳庫在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成立。此后,上海、南京、東莞等地先后建立了母乳庫,北京協和醫院也正在籌建北京市第一家公立醫院母乳庫。 由于母乳庫的建設才剛剛起步,國內的母乳捐贈還面臨著觀念認識不到位、母乳庫運營困難等多種問題,亟待解決。 新生事物的喜與憂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早產兒出生率為7%至8%,每年大概有110萬名,占全世界的第二位。據醫生介紹,母乳是嬰兒尤其是6個月之內的嬰兒最合適的食物,特別是對早產嬰兒來說尤為重要。因為越早產的早產兒,各個器官系統功能越是不成熟,而早產兒的母親往往由于生理上還沒有準備好泌乳,沒有母乳給自己的孩子吃。 此外,除了早產兒,另一種無法用奶粉代替母乳喂養的嬰兒,也就是患有疾病的孩子,比如患有各類先天性消化道疾病、患有短腸綜合征的孩子,都非常需要母乳。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研究表示,如果從出生到六個月內能夠接受母乳喂養,那么每年將有80萬名嬰兒免于死亡。 正是考慮到龐大的需求,目前國內一些醫院也在探索建立母乳庫。從2013年國內第一家母乳庫——廣州市婦兒醫療中心母乳庫(以下簡稱廣州母乳庫)正式開放,到目前正在籌建的協和醫院母乳庫,全國范圍內已有十余家母乳庫。在廣東新聞廣播知名主持人、中國第一個母乳庫的001號母乳捐獻者、母乳愛志愿服務隊隊長徐靚看來,母乳不僅僅是食物,更是救命的“藥物”。 “之前有一個孩子,手術后肚子上的傷口遲遲不能愈合,身體狀態也越來越差。后來在醫生的建議下,孩子接受了捐贈的母乳,傷口很快愈合,體重也慢慢增長。”徐靚介紹,母乳捐贈的重要作用也得到了很多愛心媽媽的認可。 徐靚還向記者介紹了一位特別支持母乳捐贈的志愿者。周小渝是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口腔科的醫生,也是母乳庫的母乳捐贈冠軍。寶寶出生之后她的母乳特別充足,從寶寶出生第四天就開始捐獻母乳,百日后幾乎每天都要捐一兩次,最多的一天捐出母乳1000毫升。在10個月內,周小渝捐贈次數321次,捐贈量達到13.6萬毫升,救治過醫院過半數的患病嬰兒。 不過,由于母乳庫的建設在國內剛剛起步,很多人對此并不了解,對于母乳捐贈也持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媽媽表示在保證自己孩子需求的情況下,會考慮捐贈母乳,但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食用其他媽媽的母乳;有的媽媽則明確表示不會捐贈母乳,擔心母乳不夠會影響自己的孩子。 徐靚表示,對于國人來說,母乳捐贈的概念還是太新,“除了來自家庭的阻力,很多人不能接受母乳捐贈,一方面是因為宣傳上不到位,大家對母乳產生及相關知識不了解,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對母乳捐贈的流程不了解,擔心產生健康隱患。” 捐贈者、捐贈量嚴重不足 如何招募更多的捐贈者、保證捐贈量成為母乳捐贈的一大難點。 為保證所取母乳安全健康,母乳庫會對捐贈者做嚴格檢查,要求捐助者首先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且沒有長期的藥物治療史及近半年內無血制品輸注史。據了解,母乳庫的工作人員會跟每一位前來捐乳的媽媽交談,了解其基本情況和生活狀態。同時要做血液檢查,確定是否感染HIV、乙肝、丙肝、梅毒等病毒,只有血液檢查合格的媽媽的母乳才可使用。 此外,由于救助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幾個月大甚至是新生兒,需要同月齡或小月齡的母乳,這要求捐乳媽媽是在產后10個月的哺乳期內。為防止過程中出現污染,目前母乳庫都要求捐贈者到現場捐贈,而由于孩子太小、交通等現實狀況,這一點也限制了很多愛心媽媽的腳步。 從六月份到現在,上海市首家母乳庫母乳捐贈者大概有140位,目前收集的母乳將近20萬毫升,已經接受母乳庫母乳的患兒有8個。但整體而言,母乳庫的運營仍處于比較尷尬的境地:廣州母乳庫捐贈量只達院內需求量的10%;南京母乳庫運營一年后,只有300多名媽媽上門捐贈;東莞市兒童醫院母乳庫建成一年以來甚至無人問津…… 對此,徐靚表示,建設母乳庫首先考慮供需,即醫院方面有充足的捐獻者,也就是新生兒媽媽;第二要有捐贈的對象,即需要母乳的患兒;第三要找到合適的運作模式,此外還要加強宣傳,改變舊有觀念,讓大家認識到母乳捐贈的價值。 公益組織支持運營的嘗試 除了觀念的問題,對于醫院來說,母乳庫的運營成本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今年6月,上海市首家母乳庫在上海市兒童醫院揭牌啟用。這家母乳庫是上海市加強公共衛生體系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示范項目,首批經費由政府投入。上海市兒童醫院消化科王怡仲告訴記者,整個流程下來,捐贈母乳的人均成本在600元左右。據王怡仲了解,國內首家母乳庫——廣州母乳庫運行三年來,每年的運行經費高達50萬元,1毫升母乳的管理成本接近2元,“所以長期來看母乳庫運營也存在很多困難。我們非常希望政府層面有更多的資金支持;同時也希望有更多來自社會的支持,比如公益組織、個人或企業等,共同支持母乳庫這一公益項目的發展。”而由于資金的問題,目前大多數母乳庫并沒有專職工作人員,基本有醫生和護士兼職管理。 2013年,徐靚發起了大愛有聲母乳愛公益項目,下設母乳愛基金和母乳愛志愿服務隊,致力于推廣母乳喂養和母乳捐贈。2014年,她和團隊注冊了民辦非企業——母乳愛公益服務中心,幫助母乳庫招募捐贈者、募集資金。目前廣州母乳庫購買奶瓶、導管等耗材的經費都由母乳愛基金負責籌集,而耗材占了母乳庫運營經費的很大一部分。 2016年,在北京京妍公益基金會的支持下,母乳愛志愿服務隊在北京落地,并且和協和醫院合作,籌建北京市第一家公立醫院母乳庫。“母乳庫的建設需要很多設備、耗材,這都會產生很多費用,但母乳庫實質上是一個公益項目,而且按目前的規定不能收費。我們也一直有意愿建母乳庫,但因為資金的問題一直拖到現在。”北京協和醫院兒科副主任、母乳庫負責人李正紅談道,“目前母乳庫的設備由北京京妍公益基金會投入,母乳愛負責志愿者招募、資金募集以及母乳庫的公益傳播等,醫院主要負責場地、人員配置以及醫療方面的事情。” 與公益組織合作,一方面能減輕母乳庫在運營方面的壓力,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母乳庫的影響力。然而,由于母乳庫的出現僅有三年時間,目前國內并沒有統一的標準或者運作模式。事實上,很多醫院母乳庫的建設以及運營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應建立統一的行業規范 雖然目前國內母乳庫的發展還處于探索階段,但隨著社會對母乳喂養的作用認識越來越高,且很多人逐漸意識到母乳捐贈是解決新生兒一系列問題最有效的方式,母乳庫的發展必將趨勢。 為了鼓勵更多媽媽參與到母乳捐贈公益事業中來,各方也在嘗試不同的辦法。 上海市兒童醫院提出,今后要給捐贈母乳的媽媽頒發榮譽證書,并且為其今后到醫院就診提供一些便利。“今后我們可能會參考無償獻血的模式,但公益的初衷不會改變。而且,即使收費使用,也不會以盈利為目的,而是為了維持母乳庫的日常運行,比如耗材的成本、人力成本等。”王怡仲談道,“我們希望能夠真正發揮母乳庫的作用,讓母乳更有效地被利用,幫助更多有需要的孩子。” 徐靚表示,他們每年會舉行母乳喂養快閃活動,讓更多人知道母乳捐贈。此前,廣州母乳庫也曾派出“流動母乳車”到市區現場采集母乳,還提供上門服務。記者了解到,廣州婦兒童中心也特批,來捐母乳的媽媽如果沒有相關病原學的檢測報告,可以在醫院抽血進行檢測,所有費用全免。這些也可以看作是對母乳庫未來發展的一種嘗試。 “歐美等國家都有母乳庫,有的甚至有百年歷史,他們有著比較成熟的體系,我們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國外的經驗建設母乳庫,并在實踐中不斷去修訂,逐步建設國內母乳庫的行業規范或者指南,使其發展更為規范。”李正紅表示。 對此,徐靚也表示贊同。她認為,母乳庫是一個持續性的公益項目,單憑一家醫院或一家公益組織的支持,很難實現長遠發展,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政府的角色不能缺失,政府應盡快建立統一的行業規范,為母乳庫建設提供參考和支持。“只有在政府認可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母乳庫。” ■ 本報記者 皮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