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傳統的公益模式中,存在一個“信任的黑盒子”,過程的透明,是信任最重要的基石。我們深知,透明的問題,需要公眾、公益機構、監管機構、騰訊公益平臺多方協力,各司其職,才可能打破信息不對稱,推動公益的透明化,重塑公益信任感。 騰訊公益平臺上線9年以來,我們深切感受到,互聯網+為公益行業帶來的助推力量,公益項目越透明,越能獲得用戶的信任與支持,而那些不透明、欠缺反饋的項目也逐漸被淘汰了,這個自我進化、自我更迭的過程就像大自然生態一樣,讓優秀的機構和項目留存下來,讓整個公益行業朝著良性和專業的方向發展。 為此,騰訊公益平臺在不斷迭代自我完善中增加了提供了項目進展、結項報告發布等模塊,目的是使發起方和公募機構都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通過互聯網發布項目相關情況。最終的目標,是希望最大程度發揮公益平臺的效應,用技術推動未來,提升公益行業的透明度。 公益日不是一個結束,而是一個新開端,是新技術、新玩法、新機制的開端。未來,一方面,我們從平臺產品出發,通過增加“財務披露模塊”、“機構信息展示”等功能,使各個項目更加透明,做到可跟蹤、可追溯、可記錄、可沉淀。如增加“財務披露模塊”、“機構信息展示”等功能。另一方面,我們將引入大數據技術,鼓勵公益機構通過平臺主動公開披露相關信息,讓公益機構的披露更有價值。 正如小馬哥在今年99公益面向騰訊公司全員發布的內部郵件所提到的,“99公益日”真正的價值,不在于短短幾天的捐款數額,它的影響力也不應該局限在一個特別的日子里。讓“指尖公益”融入到每個人每一天的生活中去,這才是“99公益日”的真正意義。尤其是,當移動互聯網融入了人們的生活中,越來越多“碎片化”的時間可以被充分運用起來后,我們逐漸在思考——如何激發公眾更多、更持續的熱情來參與公益,讓公益成為他們生活場景中的一部分。事實上,很多人有志于參與公益活動,卻因為繁忙的工作、有限的公益形式而退卻。其實不必留出整塊時間,每天“隨手”擠出一點即可參與公益。 在我們身邊,“捐步數”、“捐聲音”的這類創新型輕公益行為不斷涌現。公眾參與公益的方式已遠不限于捐款,無論是隨手刪除舊郵件、清理電腦垃圾,還是邁開腿暴走幾公里,都可成為一種“行善”的方式。而在未來,騰訊公益將繼續探索更多結合“碎片時間”的功能,結合社交化場景和趣味化互動,讓公眾與公益有更多互動。讓時間和空間不再是用戶參與公益的絆腳石。 我們期待有這么一天,更多人做公益不只是99公益日這3天的事,而應該是我們所處的這個社會里的一種常態,一種習慣,甚至是一種生活。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副秘書長孫懿在“99公益日”回歸日上的分享節選) |